|
桂平又稱潯城,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地方,所以也有著很多的歷史人文故事流傳,也總有一些歷史遺址,不過因為一百多年來的各種事件,很多遺址都沒有保存下來。 因為寫桂平的歷史人文文章,所以在早前找資料時,無意看到地方電視臺網(wǎng)站公布的一個文稿,題目是《桂平市文物點一覽表》,上線發(fā)布時間是在2018年1月5日12:02:50。 當中列出了桂平122處有點歷史的地方,分布于桂平全境各處,因為想著以后寫寫這些地方,所以就保存下來了。 前幾天因為網(wǎng)友提出關(guān)于桂平歷史遺跡的問題,于是再點開保存的網(wǎng)址鏈接,再看這個文稿,卻發(fā)現(xiàn)不一樣了。 一,時間變了一點點,2018年1月5日12:06:38, 二,文稿題目改了,《桂平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85個)》 三,內(nèi)容也自然變了,當中列出了85處文物保護單位。 也就是說,在最初統(tǒng)計的122處文物遺址,當中只有85處成為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被剔除了。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一些歷史遺跡也就被毀了。 其中被剔除的,就有官沖坑三駁橋, 這橋在八十年代以前,是桂平通往白蘭村的必經(jīng)之路,在后來桂金路,黔江橋建設(shè)后也就邊緣化了,除了住附近的人,也沒幾個會走這里了。 因為地處邊緣,不起眼,也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橋有什么歷史,小時候走過多回,加上橋面鋪了一層水泥板,所以,也以為是近現(xiàn)代的一座小橋而已。 到這兩年,寫寫桂平歷史文化的文章,才注意到,原來,這也是一座有著不少歷史的小橋。雖然本地文獻中對這橋記錄也就幾個字,建于何時,不可考,何人所建,也不可考,但在清代《潯州府志》可以清晰看到關(guān)于他的記載,但也說明,這橋最起碼在清朝同治年以前就已存在。 三駁橋在《桂平市文物點一覽表》中排第85位,但在《桂平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85個)》中卻沒有了記錄。 由此說明,他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算,所以,在現(xiàn)在地方經(jīng)濟開發(fā)中,不被保護,也就被推倒了,橋也就成為亂石一堆,慢慢也就被埋在土建之下。 桂平官沖坑,其實有兩座橋,一座,就是廣被桂平人熟知的官橋,那里是上桂平西山的主道,這是桂平西山老八景中的第一景,官橋秋柳所在地,之前也寫過文章介紹,《桂平:歷史遺跡之官橋與秋柳亭 》。 另一座,就是這三駁橋了,之前去拍,也只是一堆殘亂之地,也沒找到圖片,所以一直沒有提這橋,網(wǎng)友發(fā)來,也就有了記憶! 官沖坑上的兩座石橋,也被《桂平市文物點一覽表》記錄,排85,86位,不過最后都不被《文物保護單位》收錄,成為不了文保單位。 同樣一度是地方交通的重要通道,在新時代交通建設(shè)中,都成為邊緣之地,85的三駁橋已經(jīng)成為歷史記憶,那86的官橋還能堅持多久呢? 也許。。。。 當然,城市在發(fā)展,老的拆,新的建,都是規(guī)律,地方自然有著地方的考慮。拆與不拆,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也管不著,能做的,只是把這些本地歷史人文記錄下來,算是為桂平歷史文化傳播,留下一文之墨,為桂平留下一點歷史人文的記憶!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guān)注史話八桂!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guān)注! |
|
|
來自: 潯州鑫森淼焱垚 > 《桂平古仔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