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chuàng)內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lián)系后臺授權 他,在香港地位極高, 赫赫有名的霍英東,李嘉誠, 都得喊他一聲大哥; 他,也是最神秘低調的富豪, 個人財富至今仍是一個巨大的謎。 他, 還是第一位進入內陸投資的港商, 也是第一位, 打破英國航空壟斷的中國人。 這些年,他拿著好幾個億, 為中國種下大愛的種子, 可就在剛剛,沉痛消息傳來...... 他,就是曹光彪。 1920年,曹光彪出生于上海, 父親是“鴻祥布店”老板, 一直希望能子承父業(yè), 所以曹光彪七歲, 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 父親總說: “兒子,肚子里有點墨水就行了, 早點來打理店鋪?!?/p> 但他更愛讀書, 從明德中學畢業(yè)時, 他得了全校第一考進高中, 以他當時的成績, 再考個清華北大都不在話下。 然而高二那年, 突生的變故,改寫了他的命運。 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又年邁多病, 店里生意越來越不景氣, 到年底一算, 債務竟高達15000元。 父親老了, 將東山再起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 曹光彪不得不中途退學, 當上了落魄布店的“小老板”, 那一年他年僅17歲。 同行的競爭對手都暗自竊喜, 讓這么個乳臭未干的小子管事, 債臺高筑的“鴻祥布店”不得早早倒閉? 萬萬沒想到, 曹光彪這小子簡直就是個商業(yè)奇才, 他觀察布店經營, 并精心進行了一場改革,重新裝潢門面, 設計新穎別致的展示櫥窗, 花錢四處做廣告推銷商品, 并在店里放音樂吸引顧客, 甚至于那樣的舊社會, 他提出服務行業(yè)的先進理念, 要求店員伙計注重服務意識和質量。 短短兩年而已, 瀕臨倒閉的“鴻祥布店”不光起死回生, 而且生意越來越紅火, 竟能和上海灘老資格的布店“寶大祥”、 “協(xié)大祥”平起平坐, 人稱“三大祥”。 而年輕的曹光彪,他的“雄心”, 又豈能局限于上海灘這塊小地方呢? 曹光彪說:“那會就想著, 要做就做最大的, 把“鴻祥布店”開遍全中國?!?/p> 五年過去,近在南京、重慶、 遠到臺北、香港等地, 他全都開設了分店, 還在上海開設了毛紡廠, 所產純毛薄毛呢織物一時暢銷全國。 曹光彪走向全中國的夢成了, 下一個走向世界的夢還會遠嗎? 在多次南下考察的過程中, 曹光彪敏銳感覺到香港, 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 中國未來通向國際的大市場。 于是1949年初, 曹光彪舉家遷往香港, 他要在這里, 打開中國人走向世界的門。 初到香港, 曹光彪驚詫于這樣繁花似錦的南部重地, 居然沒有任何紡織業(yè)的工廠, 這絕對是一個天賜良機! 曹光彪興沖沖地籌集資金, 于1954年開辦了香港第一家毛紡廠: 太平毛紡廠。 接著迅速開拓澳門分廠, 他的擴張速度十分驚人, 直接拿著自己工廠織出的新品羊毛衫, 去沖擊歐洲市場! 同行又準備看曹光彪的笑話了, 因為歐洲的服裝、紡織, 一直是歐洲人引以為傲的, 他們絕不允許其他國家, 尤其是落后的中國人, 來這里分得市場一杯羹。 很長一段時間,來自中國的同類產品, 只會被嗤之以鼻, 無數(shù)中國紡織業(yè)商人,因此望而卻步。 而曹光彪嘛, 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帶著對自己產品無比強大的信心, 成了第一位, 去歐洲開拓毛紡市場的中國人。 當雪花般的訂單向曹光彪飛來時, 同行們又一次傻眼了, 他的機織羊毛衫, 竟受到歐洲市場的熱烈歡迎。 曹光彪說, 自己不過是發(fā)現(xiàn)了一次機會賭一把大的, 因為過去羊毛衫均是手工織成, 賭的就是自己帶去的機織羊毛衫, 一定會被追求新奇的歐洲接受。 從這時開始, 曹光彪已然邁出走向世界的堅實的一步, 直接引發(fā)機織羊毛衫風靡全球。 1964年,他成立了香港永新集團, 先后在葡萄牙、毛里求斯、美國、 法國、德國等建立毛紡工廠, 經銷商布滿全球。 經過幾十年擴張, 永新集團, 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毛衣生產商。 曹光彪本人, 被尊為“香港毛紡界元老”, 并獲得“世界毛紡大王”的稱號。 雄踞世界毛紡業(yè), 而這樣的輝煌成就, 也只不過是, 曹光彪所有追求的其中之一而已。 早在上世紀60年代, 曹光彪就“盯”上了航空。 隨著香港經濟的火熱, 作為亞洲航空核心的香港機場, 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之一, 每兩分鐘左右就有一架飛機起降。 他一心想要構架起, 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航空版圖, 但因為當年香港還被英國把控, 唯一的航空公司是英資國泰航空, 由于受到港英政府或明或暗的保護, 已經是達到直接壟斷的地步, 曹光彪要想插手真的是難如登天。 在近20年的時間里, 他為此做的每一步努力,都宣告無效。 直到1984年, 《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公布, 曹光彪仔仔細細讀完了每一頁紙, 興奮地開懷大笑, 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機會來了! 但此時此刻, 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行, 曹光彪略一琢磨, 把自己陣容強悍的老朋友們喊來了: 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 商界巨子霍英東、 還有當時剛剛崛起的李嘉誠。 由此也可見, 曹光彪在商界的地位有多高。 而曹光彪呢, 比霍英東和李嘉誠都年長幾歲, 他們都喊他一聲“大哥”。 在曹光彪的牽頭下, 三位愛國富商一起合資, 于1985年, 創(chuàng)辦了香港第一家本土航空公司: 港龍航空。 “港龍”的出現(xiàn), 雖打破了香港航空業(yè), 由英資財團壟斷的歷史, 但由于港府不合理的政策, 致使“港龍”, 無法申請到熱門航線的空運牌照, 初期經營處處被掣肘, 每個月的虧損都高達500萬, 成立四年, “港龍”虧損了足足23億。 曹光彪并未屈服, 他一方面抨擊港府不合理的偏袒政策; 一方面又打通各國關系爭取航線。 就在此時, 大陸向“港龍”伸出友好之手, 明確表態(tài)支持“港龍”業(yè)務發(fā)展, 將內陸和香港的二十二條航線, 供“港龍”經營。 與此同時, 曹光彪爭取到了飛往泰國、日本、 馬來西亞等國際航線的牌照, “港龍”,終于能一飛沖天! 那么, 內陸為何在這樣的關鍵時刻, 選擇助曹光彪一臂之力呢? 因為一直以來, 曹光彪的心里深藏著兩個字: 中國。 他對內陸懷有深厚的感情,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國外對中國封鎖之時, 他就冒著風險與內陸做生意, 當時內陸經濟發(fā)展艱難, 上海兔毛剛剛嶄露頭角, 國外無人問津, 曹光彪替內陸在香港大力推出上海兔毛, 使兔毛制品迅速暢銷。 改革開放后,曹光彪是第一位, 打開內陸和香港貿易之門的香港實業(yè)家。 當時他來到北京上書領導人, 提出加強內陸和港澳交流, 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在內陸投資辦廠。 這種方式后來在沿海一帶花開遍地, 但卻沒人知道, 其首開先河者就是曹光彪。 他在珠海投入了七百四十萬港元, 創(chuàng)辦香洲毛紡廠, 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將“大鍋飯”改為多勞多得的工資制。 接著, 又陸續(xù)投資了幾十個項目, 曹光彪在內陸的成功, 極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 許多港商紛紛進入內陸投資, 這些人的到來,為內陸的經濟興起, 注入了蓬勃血液。 而曹光彪為祖國所做, 又何止于此。 對他而言,沒能步入大學, 是一生中唯一的遺憾。 在他富甲一方后, 內心沉甸甸的大學夢促使他決定: 反饋社會,匡扶教育。 1996年,曹光彪在浙江大學, 捐資1000萬港幣, 設立“曹光彪高科技發(fā)展基金”, 捐資1800萬港幣, 建造曹光彪高科技大樓; 2001年再捐2000萬港幣, 設立高科技人才基金。 他是香港第一位, 愿意在高科技領域做捐贈的企業(yè)家。 清華大學, 是他當年差一步就可以得到的“意難忘”, 所以他為清華傾注的心血也很多: 1997年, 他捐贈支持清華遠程教育計劃, 使清華大學, 得以建立全國第一套遠程教育系統(tǒng)。 2001年, 為支持清華引進世界一流學者, 設立“曹光彪講席教授基金”。 他的資產, 也化作內陸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 寧波大學曹光彪科技樓; 寧波大學曹光彪信息樓 ![]() 上海黃浦區(qū)曹光彪小學 ![]() 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 ![]() 這些年, 他在內陸教育的捐贈已高達3億元。 此外,他投資的, 寧波永新光學生產的光學鏡頭, 被“嫦娥“二號、 三號和四號等運用為拍攝鏡頭。 ![]() 做了這么多事, 可曹光彪的名字一直鮮為人知, 因為他只是默默做事情,低調慣了, 從不以自己的財富作為炫耀的資本。 最近幾年, 許多富商爭相上福布斯富豪榜, 而曹光彪的名字, 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 因為他的不喜張揚, 個人資產也成了一個“謎”。 2021年3月12日, 這位一生拼搏、心系祖國的老人, 走完了自己101歲的風云人生。 他一家都非常低調, 哪怕他離世了, 家人也沒有對外發(fā)出訃聞。 直到近日媒體通過其他渠道, 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 已然靜悄悄走了...... 中國失去了一位愛國者, 世間失去一位大愛之人!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成一名富商很難, 成一名愛國正直的富商,更難; 做一次慈善很難, 做一輩子慈善,更難, 但曹光彪,傾其一生做到了。 曾在1998年,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 中國國家紫金山天文臺, 將永久編號4566的小行星, 命名為“曹光彪星”。 今天, 曹老先生雖已駕鶴西去, 但他一生善舉, 終將和這顆星星一樣, 彪炳千秋,光耀寰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