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某 女 80歲 太原市南寨村人 2019/04/01因其曾孫在我處治療脾胃,和家人前來就診,患者在當地診所中西藥治療十余天效果不佳就診,癥見:頭暈,不能站立、頭痛,前額、雙側痛甚,惡心、口干、口苦、心煩、食欲不振、咳嗽、干咳、咽喉有異物感,大便正常,鼻子時而通時而塞,體溫37.2攝氏度。舌苔薄黃,脈弦滑數。 辯證:少陽太陰證 處方:小柴胡合半夏厚樸湯 柴胡20克 法半夏15克 黨參10克 炙甘草10克 黃芩12克 生姜15克 紅棗10克 厚樸10克 紫蘇葉10克 茯苓10克 炒杏仁10克 羌活10克 白芷10克 三劑,水煎服,煎藥30分鐘,煎一次分三頓熱服。 按:患者口苦,咽喉干,目懸,脈弦此少陽四大證,《傷寒論263》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脈弦也?!秱?6》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督饏T·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婦人咽中有炙肉,半夏厚樸湯主之。故在在上方中加入入陽明經治頭痛的白芷、羌活。 2019/04/14 患者服上方一劑,諸證大減,二劑愈,因4月12日天氣突變,誘發(fā)支氣管炎,咳喘,不能平躺,自行把上服中藥煎煮服用,不效就診。證見:咳喘,胸脅脹滿,心煩,氣短,痰多,白粘痰。不易咳出,喉中不自覺發(fā)出雞鳴音,咽喉有異物感,不能平臥,睡覺不好,食欲不振,口不干,口不苦,大便稍干,舌苔白,脈沉緊。 辯證:太陰痰濕水飲證合陽明痰瘀證 處方:射干麻黃湯合千金葦莖湯合茯苓杏仁甘草湯加減 射干12克 麻黃6克 蜜紫苑15克 遼細辛10克 遼五味子15克 款冬花15克 法半夏15克 茯苓15克 炒杏仁12克 紫蘇子15克 蘆根20克 桃仁10克 冬瓜子15克 甘草6克 三劑,水煎服,麻黃先煎五分鐘去上沫,然后加入他藥再煎50分鐘,煎一次,分成3次服用。 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咳而上氣喉中氺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此為肺癰。 2019/04/18 服上方三劑,咳喘明顯好轉,痰亦減少,只感咽喉稍有異物感,食欲增強,還能幫助家人做飯,睡覺好轉,舌苔薄白,脈沉弦稍滑 處方:射干麻黃湯合茯苓杏仁甘草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減 射干12克 麻黃6克 蜜紫苑15克 遼細辛10克 遼五味子12克 款冬花15克 法半夏20克 茯苓15克 炒杏仁12克 甘草6克 紫蘇葉12克 厚樸10克 旋復花20克(包) 炒白芍15克 三劑,水煎服,麻黃先煎五分鐘去上沫,然后加入他藥再煎50分鐘,煎一次,分成3次服用。 按:一診葦莖湯把痰已排,咽喉仍有異物,故仍有太陰痰濕阻礙氣到,故用半夏厚樸湯化太陰痰濕,二診加入旋復花和白芍也就是用其降逆治咳。 2019/04/21 患者服上六劑,咳喘以愈,恐其復發(fā),今日特前來要求鞏固三劑。 夫痰飲者當以溫藥合之,患者平素太陰脾虛,故用《外臺茯苓飲》善后。 茯苓15克 黨參15克 炒白術15克 陳皮20克 炒枳殼20克 生姜20克 桔梗10克 炒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三劑,水煎服,煎30分鐘,煎一次,分成3次服用。 電告已痊愈。 作者/喻鳳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