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前后,除了忙著種瓜點豆外,還有一項小孩們頗為熱衷的活動,那就是夜晚扠泥鰍。 確定安排后,就開始準備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叉子,取兩節(jié)苗竹,留中間的竹節(jié)。根據(jù)自己需要,破開幾片等分的竹片。取一片,對中破出裂痕,但不能讓裂痕過節(jié)。然后就是細致活兒了,先用小鏟刀把裂痕兩側刨成刀口狀。兩側間距要適中,大了,扠不到黏滑的泥鰍;小了,韌性不足容易斷裂,且扠到的泥鰍也是攔腰斷的,一命嗚呼。再用小刀將刀狀一側刻成鋸齒狀,增大摩擦,防止泥鰍掙脫。最后,保留竹節(jié)上端中間部分,取一根兩米左右的桂竹,將做好的扠綁在桂竹一端。做叉子的時候,有其他同齡玩伴看到,也會加入,并且準備好自己的叉子,晚上一起扠泥鰍。 萬事俱備,只待夜幕降臨。吃過晚飯,外頭越來越密的蟲鳴,穿好水鞋,帶上手電、叉子和一只小桶。出門,吹一記口哨,其他人紛紛趕來。人差不多齊了,頂著月色出發(fā)。近處,不知誰家的土狗,狂吠不止。我們不理會,它倒跟在我們后面叫得起勁。一回頭,它就夾著尾巴驚跑了。 “回吧?”不知是誰問了句,于是大家互相看了看收獲,沿小路往回走?;氐臅r候,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說話。手電不怎么亮了,索性全關掉 ,“今天月光真亮!”大家異口同聲。到家了,大家輕聲道別。怕大人聽到抱怨回來太晚, 悄悄洗漱完畢,溜進房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