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崇武。
———《中國國家地理》
崇武在福建惠安。
惠安以“惠安女”聞名全國。
崇武以“石頭城”名揚天下。
海岸以“城海一體”美傳神州。
崇武,崇尚武備之意。
崇武位于東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臨海,西連陸地,夾于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崇武是座來了就會永遠記住的小城。
我總結了一下,一看石頭、二看海岸、三看惠安女。
一看石頭:
對于崇武來說,石頭就是古城的靈魂。
崇武古城是我國僅存的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我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

石頭城為明初江夏侯周德興受命為防備海盜倭寇主持興建。
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壘成,城墻共長2457米,城基高5米,墻高7米,并設有兩層跑馬逍。城墻、窩鋪、門樓、月城、墩臺、捍寨和演武廳,構成我國古代一套完整的戰(zhàn)略防御工程體系。
嘉靖年間,倭患猖獗,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屯兵于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
六百多年歷史的崇武古城完善的讓人驚嘆。
踏著石砌的臺階,漫步于古城墻。
在這里:
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臺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zhàn),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這是名將戚繼光的塑像。
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jīng)了血與火的洗禮。
老街是清一色的石頭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房子、紅磚厝、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淀的光芒還在。
石頭,石頭城,到處是石頭。有六百年前的,有現(xiàn)代的。一代代的筑成了這堅固的城堡。
不管現(xiàn)代的還是古代的,房子一律用石頭建成,給人感覺真是堅不可摧啊。
一條條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間。走在狹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門終日敞著,人們不急不緩地過著悠閑的日子。
這些老城門、老城墻、老民居,還有那一代一代延續(xù)的鄉(xiāng)土民風,構成了獨特的崇武。
由于崇武與臺灣僅一水之隔(海上距離97海里),兩地舟楫往來不斷,語言相通,風俗相似,地緣、血緣、文緣等關系十分密切。
在崇武城保還存著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數(shù)十處。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關帝廟”、“東岳廟”,也有敬奉海神媽祖娘娘的“天妃宮”等。
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樸優(yōu)雅的氣息。當然也是石頭建成的...
這是關帝廟,精致華麗的讓我驚訝,太美了。
其實就連新城公路的兩旁,都立著各式各樣的石雕,什么都和石頭相關聯(lián),這在全國也算是獨一無二了。所以祟武也叫“石雕之鄉(xiāng)”。
看了石頭就看海。
二看海岸:
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處,您可以望得見金沙碧水的“半月沉灣”和“西沙銀蛇”天然海濱浴場,而海巖邊維妙維肖的“神龜戲水”,多彩絢麗的海螺貝殼,孤巖兀立的“峰后險石”,更使人如臨仙境。令人贊嘆大自然的造化。
就這藍天碧海,真的是美的讓人陶醉,美的讓人心曠神怡。在我看來,全福建能和這里海岸媲美的只有廈門的鼓浪嶼了。
不論是喜歡人文景觀還是自然風光的游人到崇武都算是來對了。
三看惠安女:
生活在崇武的婦女就是一個略帶神秘的群體。
很多人知道崇武是先從知道美麗的惠安女開始的。
黃斗笠、花頭巾、銀腰帶、短上衣、寬筒褲的惠安女擔著沉重的擔子在海邊堤岸上行走的畫面,讓見過的人難以忘懷。
她們雖是漢族,卻保留著與其他漢族完全不同的服飾與風俗,這不得不令人稱奇。惠安女的奇特風情,給古城風光增添了幾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以勤勞賢惠頁著稱。

石頭、海岸、惠安女。一切都是那么的獨特,這是一座六百多年的完美古城。
讓我們記住崇武——
堅固壯觀的石頭古城;
半月沉灣的黃金海岸;
勤勞美麗的惠安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