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博士按,中藥用藥的度是我們作為中醫(yī)醫(yī)生一生需要研究的學問,如何把握中藥用藥的度,一定要根據(jù)身體的體質(zhì)來;如《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diào)之,以平為期。'就是要謹慎的了解身體的狀況用藥,最后要達到陰陽平衡;把握用藥的度對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一些疾病,很多人體質(zhì)差異很多,用藥其實也是有差異的;有的患者小巧輕靈用藥則效強,有的患者長刀大馬用藥則效顯;中醫(yī)治療疾病,多為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在方法的掌握上尤其要注意用藥的度;舉個例子予以說明,大家都知道下法是個治療疾病的好方法,有的名家以治療疾病中重視下法而出名,所謂下法,就是瀉下或通下的方法祛除病邪;包括下法祛除宿便、積熱、積聚、水飲等等;這里有個比較有名的人我們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胡萬林,其在社會上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褒者視其為救世主,其光輝無人可比;貶者視其為惡魔,應該下地獄;為什么會這樣,其人的事跡我略為知曉;其人喜用下法治療疾病,很多多年頑疾痼疾輾轉(zhuǎn)求醫(yī)耗費金錢救治無門的患者,被其一下了之,疾病豁然而去,這部分人肯定視其為救世主了;而很多體質(zhì)虛弱的患者經(jīng)不住猛下之法而幽潛重泉,那這部分人的家屬肯定認為其是惡魔了;所以其人行醫(yī),多有大譽或大辱,這就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用藥的度,有的患者可以狂攻猛下,有的患者則不行;最近一次看到胡萬林行醫(yī)的消息是幾年前,因為給人服用芒硝過量致人死亡,就再也沒有看到他的消息了,估計是銷聲匿跡了吧。其人我覺得很可惜,有膽去治療很多頑疾痼疾,但是缺少一些中醫(yī)的基本知識,不通中醫(yī)古籍文獻,光憑膽子去做事情,不出事才怪呢。想想如果胡萬林好好的看看中醫(yī)書,然后找人帶一帶,知道一些中藥使用的界限,或許就是全國知名的中醫(yī)了。所以這也給我很深刻的教訓,用藥一定要有度,不可以僥幸大劑量用藥,尤其是一些副作用較大或者毒性較大的藥物,一定要對藥物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才能用藥。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 |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大劑量特效,小劑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