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翚 仿古山水冊 西泠印社2009秋拍 成交價537.6萬元 作品鑒賞 王翚在王時敏等人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生涯達二十年。他廣泛學習宋元以來的各種流濃和山水畫名跡。為他最終達到“集大成”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相對于其它三王來說。王翚的家境是較貧寒的。在青年時代就做到“仿臨宋元人無微不肖”因此當時有人便“倩其作裝璜作偽,以愚好古者,雖老于鑒別亦不知為近人筆”〔清·周亮工《讀畫全錄》。今天我們偶爾還能見到王翚的“作偽”的一些假,宋元古畫?!澈笕藦V泛稱道王翚的畫為集古之“大成”,此語原為石谷自道:“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清暉畫跋》〕。而他說的另一段話中道得更為透徹:“翚自齬時搦管,仡仡窮年,為俗流派拘牽,無繇自拔……臨穎茫然,識微難洞,已從師得指法,復于東南收藏好事家縱覽右丞,思訓,荊,董,勝國諸賢,上下千余年,名跡數(shù)二萬種,然后知事理之精微,畫學之博大如此,而非區(qū)區(qū)一家一派之所能盡也,由是潛神苦志,靜心救之,每下筆落墨,輒思故人用心處……于是涵泳于心,練之于手,自喜不復為流派所感,而稍稍可以自信矣”(《清暉畫跋》)??梢?,王翚早年曾經(jīng)“為世俗流派拘毫,無繇自拔”一味地廣泛臨摹,學習古人各種不同的的畫法之然“然后知畫理之精……非區(qū)區(qū)一家一派之所能盡也”。夜間他從世俗流派的不同門戶偏見的羈伴中解脫出來,當然包括所謂“南北宗”山水畫的區(qū)分。清盛大士說得好“耕煙貢性超俊,學習深邃,能含南北宗為一手”(《溪山臥游錄》卷一),清張庚也指出:“畫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國朝畫征全錄》)。中國的傅統(tǒng)山水畫,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審美要素便是和式化的”皴法;而所謂“南北宗”之別亦在“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但二者長期的對立狀態(tài)卻被王翚加以解化了。正如惲壽平所說“古來之筆至齟齬不能相入者,石谷則羅而置之筆端,融洽以出,神哉技手”(《甌香館畫跋》) 。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象文,一號臞樵、烏目山人、耕煙散人、耕煙外史、清暉主人、清暉老人、劍門樵客、耕煙野老、耕煙老人、天放閑人、雪笠道人、海虞山樵等。江蘇常熟人。一代山水大家,開創(chuàng)“虞山畫派”,有“畫圣”之譽。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并稱“四王”;合吳歷、惲壽平,世稱“清六家”。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詔繪制《康熙南巡圖》,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獎,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為“虞山派”之首。
作品資料 作者 王翚 尺寸 29×29cm×10 創(chuàng)作年代 1695、1696、1697年作 估價 RMB 3,500,000-4,800,000 成交價 RMB 5,376,000 專場 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清代) 拍賣時間 2009-01-02 拍賣公司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08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大美國畫 欣賞國畫藝術,傳承國畫經(jīng)典 |
|
|
來自: 苦艾酒gwm0191y > 《山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