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lcyycc) 作者介紹 黃敏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保健院營養(yǎng)師 專業(yè)擅長:孕產(chǎn)婦、嬰幼兒營養(yǎng)。 《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簽約營養(yǎng)師 好奇所學、興趣所致、學有所長、守護健康人生。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的身體也是一樣的,我們攝入不同的食物就會得到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我們需要食物為我們提供七大營養(yǎng)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人體是由無數(shù)的細胞組成,身體的運轉是細胞不斷自我修復的過程,細胞的修復能力主要有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與生俱來的基因和細胞生命周期,決定著修復速度;另一個是后天提供的營養(yǎng)狀況,決定著修復質量。 基因是我們在母親的子宮里就已被安排好,細胞生命周期是我們需要遵守的規(guī)律,上皮細胞1天就會死亡,胃粘膜細胞3~5天更替一次,肺表面的細胞壽命是2~3周,皮膚表層的角質層細胞28天左右就要換新,干細胞能存活150天左右,心臟細胞更新一次大約需要20年,大腦細胞一生一世不會更新,這樣的周期我們無法改變,需要遵循,但是營養(yǎng)決定質量,卻是我們可以自主選擇的。 我們怎么樣做才可以讓身體健康呢? 答案是健康的心態(tài)、均衡的飲食、適合自己的運動、遵循生物規(guī)律、合理睡眠質量等。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各種營養(yǎng)素,是怎么樣提示身體不均衡的呢? 01 碳水化合物 我們身體的基礎代謝需要消耗能量,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是人類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在機體某些組織提供葡萄糖,尤其是大腦、神經(jīng)組織、紅細胞、腎小管、供養(yǎng)不足的骨骼肌等。在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被分類為單糖、雙糖和低聚糖、多糖。 缺乏時會出現(xiàn):低血糖、心悸、出冷汗、感到疲倦、嗜睡、產(chǎn)生酮體、腦細胞受損、便秘等。 食物來源:主要是谷類和薯類,如:面粉、大米、玉米、土豆、紅薯、山藥、白糖、蜂蜜、芋頭、紅豆等,還有水果蔬菜類食物。 02 蛋白質 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在身體的作用是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酸堿平衡、抗體、血液凝固、能量和葡萄糖、酶、激素、運輸、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怕冷,肌肉松弛,胸部下垂,孕婦水腫,易長皺紋,影響發(fā)育,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疲勞,生殖能力降低,貧血,易衰老,掉頭發(fā),指甲分叉、斷裂,傷口不易愈合等。 食物來源:分為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如:黃豆、綠豆、香菇等,動物蛋白如:牛奶、奶酪、豬肉、雞肉、牛肉、雞蛋、鴨蛋、魚、蝦等。 03 脂類 供給能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持體溫、保護臟器、增加飽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狀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消瘦,免疫力低下、生長發(fā)育遲緩、皮膚干燥、代謝能量低下、怕冷等。 食物來源:主要來源于動物的脂肪組織和肉類以及堅果和植物的種子,常見的食物有:椰子油、牛油、羊油、豬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腰果、核桃等。 04 膳食纖維素 有維持正常腸道功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膽石形成、影響餐后血糖及胰島素水平、增加飽腹感、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結腸功能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便秘、肥胖、血糖高、腸道益生菌失調、痔瘡、大腸癌、結石癥、暗瘡、青春痘、膽固醇提高,腸粘連等。 食物來源:主要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全谷物,豆類、水果、蔬菜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常見食物有:海苔、燕麥片、西蘭花、韭菜、香蕉、蘋果、土豆、西芹等。 05 水 對生命來說,斷水比斷食更加威脅生命。水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構成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參與人體新陳代謝、調節(jié)體溫、潤滑作用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口干,煩躁,嚴重時導致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xiàn)生命危險。 食物來源:主要來源于飲水及食物水。食物水來自于主食、菜、零食和湯,包括食物本身含的水分和烹調過程中加入的水,如:液態(tài)奶、豆?jié){、蔬菜類、水果類等。 06 B族維生素 屬于水溶性維生素,以輔酶或輔基的形式參與各種酶系統(tǒng),在代謝的很多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能量代謝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作用。在滿足機體需要后,多余的由尿排出,在體內(nèi)僅有少量儲存。 缺乏時會出現(xiàn):反應遲鈍,兩眼無神、發(fā)癢,眼血絲,記憶力衰弱,無名火,煩燥,食欲不振,嘴破,口角炎,口臭,易暈車、船,疲勞,上火,皮膚易過敏,頭痛,嘔吐等。 食物來源:主要是谷類、水果蔬菜、奶類、植物和動物組織等,常見食物有:花生、雞蛋、牛奶、蔬菜、肝臟、魚肉等。 07 維生素C 有抗氧化的作用,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促進類固醇代謝,參與合成神經(jīng)遞質、促進鈣、鐵、葉酸的利用,提高機體免疫力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口干舌燥,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妊娠紋,牙齦出血,紫斑癥,化痕癥,骨組織弱化,黑色素沉淀,甚至子宮頸癌,白內(nèi)障等。 食物來源:主要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常見食物有:辣椒、苦瓜、菠菜、番茄、山楂、獼猴桃、柚子、草莓、橙等,動物性食物和奶類含量比較少。 08 維生素E 有抗氧化作用,維持生育能力,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 缺乏時會出現(xiàn):易習慣性流產(chǎn),內(nèi)分泌失調,不孕,周期不順,經(jīng)前癥候群,更年期提早,傷口留疤、凍瘡,斜眼,衰老,老人斑,肺功能下降,自由基過多等。 食物來源:植物油是維生素E的最好來源,小麥胚芽、茶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腰果、杏仁等。 09 維生素A 維持正常視覺,維持細胞生長和分化,維護上皮組織細胞健康,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等作用。 缺乏時會出現(xiàn):眼睛干澀,弱視,夜盲,鼻咽喉抵抗力下降,易發(fā)炎、過敏,皮膚干燥,頭皮屑,易掉發(fā),肺功能下降,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下降等。 食物來源:包括各種動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預先形成的維生素A和各種紅、黃、綠色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常見食物如:羊肝、牛肝、雞心、雞蛋、牛奶、帶魚、牡蠣、胡蘿卜、菠菜、南瓜等。 10 維生素D 有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維持血液中鈣、磷水平,促使骨及牙齒礦化等作用。 缺乏時會出現(xiàn):兒童佝僂病、中老人的骨質疏松、骨質軟化癥等。 來源:主要通過皮膚接觸日光或從膳食中獲得,大多數(shù)食物中不含維生素D,少數(shù)食物含有極微量維生素D,如:奶酪、蛋黃、香菇、豬油、黃油、豬肉、內(nèi)臟、奶油等。 11 鈣 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有維持神經(jīng)和肌肉的活動、參與細胞信息傳遞、參與血液凝固、調節(jié)機體酶的活性、維持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參與激素分泌、維持體液酸堿平衡等作用。 缺乏時會出現(xiàn): 易做夢,易驚醒,記憶力下降,情緒難以控制,頭痛,尿頻,抽筋,磨牙,肌肉不自主抽動,腰酸背痛,月經(jīng)期疼痛,易骨折,不明原因疼痛,嘮叨,身材矮小,尿床,心悸等。 食物來源:牛奶及其制品是膳食鈣的最好來源,大豆及制品也是鈣的良好來源,魚類的鈣含量也較高。常見食物有:蝦皮、全脂奶粉、芝麻、海蟹、黃豆、西蘭花、雞蛋、豆腐、牛奶、小白菜等。 12 鐵 參與體內(nèi)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參與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等。 缺乏時會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學習力差,手腳冰冷,胸悶,臉色蒼白,指甲變形,孕婦易生缺陷兒,舌頭腫大,失眠,動作遲鈍等。 食物來源:鐵廣泛存在在于各種食物中,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常見食物有:黑木耳、紫菜、芝麻醬、豬肝、豬血、香菇、葡萄干、黃豆、雞蛋黃、花生等。 13 鋅 有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維持細胞膜結構、促進食欲、保護皮膚和視力等作用。 缺乏時會出現(xiàn):味覺障礙,偏食,厭食或異食,生長發(fā)育不良,腹瀉等。 食物來源:鋅廣泛存在于普遍食物中,食物中鋅的含量不一樣、吸收率也不相同,動物性食物是鋅的極好來源,常見食物有:生蠔、干酪、蝦、燕麥、花生醬、山核桃、豬肝、牛肉、豬肉、雞肉等。 生活中營養(yǎng)素的攝入要均衡,身體出現(xiàn)癥狀時不能視而不見,否則會有難以挽回的結果。請善待自己的身體,善待自己的心靈,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養(yǎng)心,身體會給你相應的回報的。 參考文獻:1.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營養(yǎng)與保健食品分會,營養(yǎng)素與疾病改善,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3. L.Kathleen Mahan Sylvia Escott-Stump Janine L.Raymond,Krause營養(yǎng)診療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
|
來自: 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