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社會責任感,在震后一個月的時間里,籌建了地震博物館。其目的一是起警示作用。四川從1933年至2008年,在這75年的時間里發(fā)生了4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座記錄大地震的博物館。二是起弘揚作用。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災區(qū)人民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的精神、人民子弟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zhàn)爭中的獻身精神、社會各界在這場災難面前所表現(xiàn)出的無私大愛精神等需要弘揚。三是抗震救災的實物和文物需要保存和收藏。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震撼5.12—6.12日記館”

 地震實物:指針停在2:28的落地大擺鐘 地震發(fā)生時,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都江堰支行岷山分理處的大擺鐘摔倒斷成三截,指針永遠停在2:28。
 地震實物:2008年5月扯歷 汶川縣映秀灣水電站附近









 在地震中搶救學生的青川縣木魚鎮(zhèn)人諶貴清寫的“地震日記”(左上);2008年5月13日《廣元日報》關于抗震救災的報道。
 地震實物:漩口中學食堂菜譜留樣本 本子上記載2008年5月12日漩口中學學生早餐而這也成為了漩口中學“最后的早餐”。
 地震發(fā)生時,影樓攝影師蔣懷漢正在為新人拍照,他幸運獲救,這是他的攝影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