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郁郁青青 編輯|星星 前幾日,在北京的露天停車場,驚現(xiàn)一輛特斯拉的車身被涂滿了卡通人物,這與百萬豪車的“身價”相當(dāng)違和。 路人看到后不斷驚嘆:這誰敢在豪車上畫畫啊,膽子也太大了,被車主發(fā)現(xiàn)絕對要賠償?shù)摹?/span> 沒想到,車主不但沒生氣,反而一臉傲嬌,并當(dāng)街炫耀:“沒事,這是我女兒的作品,畫的是她喜歡的動畫片《緹娜托尼》里面的兩個主人公,我專門開出來就是給大家欣賞的?!?/strong> 眼見百萬豪車就這樣被“糟?!绷?,網(wǎng)友都覺得心疼。誰家有這樣的熊孩子,少不了一頓揍。 可這位父親卻說:“如果我女兒有繪畫方面的天賦,我愿意拿車子做她的畫板?!?/span> 想必在他的眼里,開著這樣別致的車在路上,也是相當(dāng)拉風(fēng)。 網(wǎng)友說:“有錢人就是任性,其實,只不過他更珍視孩子的天性?!?/span>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進入涂鴉敏感期,拿起筆就會隨意涂畫,所有手夠得到的地方都是他們的樂土,家里的地板、沙發(fā)、墻壁、家具都逃不出小孩的“魔爪”。 心理學(xué)認(rèn)為,涂鴉期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寶貴時期,千萬不能將孩子的涂鴉看成一種破壞性行為,在這個“壞”習(xí)慣上,父母可以縱容一下孩子。 涂鴉期,孩子“創(chuàng)作”的欲望噴薄欲出,誰都擋不住。飛揚的筆觸、雜亂的線條,大人看的云里霧里,小孩卻樂此不疲。 包文婧曾在微博曬出女兒餃子的一幅畫《我的父親母親》,是她女兒年僅3歲時創(chuàng)作的。都說知女莫若母,可連包文靖也犯難了,這是什么……父親和母親? 小小靈魂畫家的世界真的很難懂啊。 對抽象藝術(shù)富有偏愛的還有朱亞文的女兒,在孩子的眼中爸爸長什么樣?看看這幅畫就知道了。 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個父親的形象,朱亞文很體貼,知道一般人看不懂,特意配文:爸爸去工作了! 周杰倫更是跪在地上半小時,傻傻地盯著衛(wèi)生間墻壁上的涂鴉,那是他2歲女兒的大作。畫面也是相當(dāng)抽象,不知道周董看懂了沒。 一眾網(wǎng)友表示同情: 
 美國兒科學(xué)會表示,2歲開始,孩子的繪畫內(nèi)容主要是簡單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各種點點、圈圈和道道。3歲開始才有了運筆意識,可以像大人一樣持筆作畫,畫出方形、圓形等形狀。 而這些符號都被寶寶們賦予了含義,大人看起來匪夷所思,卻正是所有寶寶涂鴉期最杰出的作品。 有天,朋友下班回家,3歲的兒子拿了一張畫給她看,說這是今天在幼兒園做的事情,他很喜歡。只見紙上只有兩條直線,中間許多彎彎扭扭的線條。 朋友左看右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兒子說,今天滑了很多滑梯。朋友恍然大悟,原來不知道“來來回回滑了很多次”這個行為怎么形容,就用這些線條代替。 1-3歲的孩子語言功能還未完善,而涂鴉就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看起來不知所云的線條和形狀,和語言一樣傳遞著情緒和感覺,映射著小小自我對世界的細(xì)微感受。 不管在成人的眼里,這些畫作有多糟糕,或者根本就稱不上畫,但孩子們覺得這樣才能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 涂鴉看似雜亂無章,但實際細(xì)細(xì)揣摩,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張畫都有特定的含義,或是他們眼中的世界,或是天馬行空的想象。 隨意的涂鴉里往往流動著孩子的奇思妙想。他們不受約定俗成的限制,誰說草必須是綠色的,水是透明的?孩子的內(nèi)心是敞開的,感官也更加敏銳。 
 正是因為,涂鴉不是孩子們的無聊舉動,而是生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源泉。 眼見家里被搞得一團糟,可愁壞了爹媽。鼓勵涂鴉?心疼墻三十秒!阻止涂鴉?墻干凈了,卻奪走了孩子無拘無束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 
 智慧的父母懂得給予包容和理解,正確引導(dǎo)孩子度過涂鴉敏感期。 廣州一個6歲的小女孩,是個鼎鼎有名的小畫家。在濟南、北京、廣州的藝博會上,都曾展出過她大師級的抽象畫。大膽的用色、奔放的筆觸,參展的觀眾怎么也想不到竟出自一個小女孩之手。 澤玥媽媽說:“女兒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喜歡拿各種畫具當(dāng)玩伴,“搗蛋”式地到處亂涂亂畫,常常把家里搞得一團糟?!?/span> 但她認(rèn)為這是孩子天性,從不加以制止,還總夸孩子畫得好。小澤玥擁有了一份自由的天地,紙團、梳子、牙刷、椰菜花等工具都成為了她的畫筆。 生活中,許多孩子滿心歡喜地捧來他的作品,等到的卻是一句“畫的啥呀,亂七八糟的”,對孩子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這會讓他們認(rèn)為,涂鴉只讓自己受到批評,而且畫得很不好,漸漸失去繪畫的興趣。 如果家長用欣賞或贊嘆的語氣回應(yīng)孩子,“畫的真棒”,或耐心地詢問“這代表什么”,孩子的內(nèi)心得到滿足,才會有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欲望。 其實,無論畫得什么,保持孩子的熱情和信心才是最珍貴的。  畫就畫了吧,可不安分的孩子還把昂貴的家具、雪白的墻壁,甚至媽媽的高級床罩,都當(dāng)成揮毫潑墨的畫板。 有段時間,同事特別崩潰,熊孩子經(jīng)常在家“作妖”,拿著她的Chanel口紅到處畫,床單、衣服上也都留下了痕跡,同事說起來恨得牙癢癢。 后來,同事把家里的玄關(guān)處刷了一面黑板墻,規(guī)定孩子想畫畫只能在黑板墻上,否則就要受到一定的懲罰。 自從有了專屬的小地盤,孩子在別處畫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有時母子倆也一起在上面涂畫,而且一進門看到各種各樣的涂鴉,也是家里一道特別的風(fēng)景。 
 既要讓寶寶盡情涂鴉,又不毀壞家具,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寶開辟專門的繪畫小天地。一個專門的角落,一面黑板墻,為孩子準(zhǔn)備好材料,如筆、顏料、白紙。 告訴孩子這是他工作的地方,就像書房是大人工作的地方一樣,這樣寶寶就會對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感到自豪,也更愿意在這里涂畫。   看到一幅畫,大人總習(xí)慣性地以“畫得像不像”作為評判標(biāo)準(zhǔn),畫得不像就是不好。 其實,畫畫是一個學(xué)習(xí)觀察生活的過程,與其教孩子畫得像,不如教他學(xué)會觀察,想象和觀察是創(chuàng)作的兩個硬核,也是樂趣所在。 經(jīng)典繪本《彼得兔》的作者,世界繪本大師波特小姐,童年時曾有一本秘密日記,里面大部分內(nèi)容表達出一個小女孩對周圍世界細(xì)致入微的觀察和記錄:動物、花草、博物館、旅行過的地方。 
 家里養(yǎng)了很多寵物,兔子、蝙蝠、刺猬,她就仔細(xì)觀察小動物們的習(xí)性,兔子怎么跑,怎么睡覺,怎么使用嘴巴和爪子,怎么清理自己。 英國著名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雷這樣評價波特小姐:很多人會畫畫,但你懂得如何觀察。 孩子渴望無拘無束地釋放熱情和想象,涂鴉期需要被大大地滿足。 粗暴地告訴孩子不要畫,或怎么畫時,你正在毀掉他的樂趣和想象力,甚至是寶貝最珍貴的一種天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