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有的人平常話不多,但一張口就能獲得好人緣;有的人能言善道滔滔不絕,但卻招人反感。 確實,人人都能說話,但不見得都會說話。說話是人的本能,而會說話卻是本事。 心姐想說,與別人交談時,少說這幾句話,也許你的人緣就會越來越好。 作者丨杜言心 來源丨簡易心理學(xué)(xinli01) “不用說了,我懂”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場景吧,當(dāng)你和朋友傾訴,對方突然就打斷你:“不用說了,我懂?!?/span> 這時,你的內(nèi)心想法是不是這樣的:為什么突然打斷我呢?我的話還沒說完呢,哎…… 心姐想說,讓別人把話說完,是一種基本的尊重。 當(dāng)一個人隨意打斷對方說話,說出那句“你不用說了,我懂”,看似讀懂了別人。實際上透露出一種對別人的不耐煩。 而選擇傾訴的人,只好將想說的話咽回下去。以后,如果對方難過的時候,也就不會再找你傾訴,漸漸地,朋友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yuǎn)。 所以,心姐想說:下一次當(dāng)朋友對你傾訴的時候,不用著急打斷對方,多聽聽別人的想法,也許會比“不用說了,我懂”來的更好些。 “這么點事兒,不至于吧” 不知他人事,莫論他人非。 很多時候,壓在心里的重?fù)?dān),在旁人眼里,這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 郭德綱在節(jié)目中多次表示,郭麒麟小時候很愛哭。給他夾了一整碗,他不愛吃的青菜,他就被挪到小角落里,邊哭邊吃飯。 在一個采訪中郭麒麟曾作出過回應(yīng):其實我不是因為某一件事愛哭,無理取鬧,而是因為他沒有在意到我的感受。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這只是他們在鬧脾氣,就這點事兒,不至于。但是,也許是他受過最委屈的事了。 心理學(xué)有一個效應(yīng)叫:“投射效應(yīng)”。 意思是,人們常常會習(xí)慣把自己的所想所見作為標(biāo)準(zhǔn),以此投射到別人的身上,認(rèn)為別人的標(biāo)準(zhǔn)也和你一樣。 心姐認(rèn)為,人緣不好的人,習(xí)慣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去評判別人;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說到底,是因為他們并不擅于,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發(fā)現(xiàn)對象出軌了,和他分手,傷心欲絕。但是,在某些人看來,就只是分手而已,至于嗎? 患有抑郁癥的人,只是在朋友圈有感而發(fā)。但是,在別人看來,就是在自我矯情,至于嗎? 別人感覺很痛苦的事,一句“這么點事,不至于吧”也許是對對方的雪上加霜。 有多少的網(wǎng)絡(luò)暴力、校園暴力,就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不至于”,才導(dǎo)致最后悲慘結(jié)局的發(fā)生。 不至于生氣,不至于哭泣,不至于自殺…… 實際上,就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和尊重別人的感受。 有些事情,你覺得不至于,但別人覺得很重要。你了解的,并不一定就是全部,也許只是冰山中的一角。 所以,僅憑自己單方面的想法,就將對方的感受進(jìn)行否定,是不是有些片面呢? 所以不妨多一些換位思考,人緣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你這算什么,我比你還慘” 讀者小嵐和她的朋友訴苦:“我今天也太慘了,和男朋友鬧分手,心情不好影響到工作,結(jié)果還被老板數(shù)落了一番……” 還沒等小嵐說完呢,她的朋友就開始一頓吐槽。 “你這算什么,我比你還慘?!?/span> 原本小嵐只是想和朋友訴訴苦水,但角色一換,她反倒成為安慰別人的人。 ![]() “你這算什么,我比你還慘”,這不經(jīng)意間說的話,將小嵐所有的表達(dá)欲望都被活生生的吞回去了。 心姐認(rèn)為,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喜歡把話題都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只顧表達(dá)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指出: “在人們清醒的時間里,有 80% 的時間在用來進(jìn)行人際溝通,這其中又有 45% 的時間用于傾聽?!?/span>
心姐想說,傾聽是以他人為中心,而傾訴則是以自我為中心。 多數(shù)人,都喜歡表達(dá)自己。如果,多顧慮到別人的感受,將對方視為中心,我想會有更多人喜歡與你交流的。 耐心傾聽,不打斷、不忽視。等對方傾訴完,我們再開口表達(dá)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一回,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好狀態(tài)。
“你也太傻了吧?你干嘛不這樣做” 知乎上,曾經(jīng)有一個熱門話題:和別人交談時,最討厭的溝通方式有哪些? 網(wǎng)友的答案很多,但熱評第一的卻是:動不動就教你做事。 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人,我們和 TA 抱怨,TA 就非?!盁嵝摹保棠阍撛趺醋?。
心姐想說,人們在抱怨時,往往并不是為了尋求答案,而是為了表達(dá)情緒。對方只需要你理解他的感受,而你卻傻傻的教他做事。 很多人都好為人師,可我們必須明白的是,別人的事情,真的輪不到我們指指點點。你以為是好心幫忙,但別人卻覺得你多管閑事。 真正情商高的人,會看情況講道理。而不是在別人需要安慰的時候,講道理提建議;也不是在別人需要建議的時候,嘲笑別人傻。
有一位心理學(xué)專家,曾經(jīng)推薦過一個方法:在對方傾訴時,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只需要不斷的重復(fù)對方的感受。 當(dāng)孩子在學(xué)校被老師批評,有的媽媽不會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罵,而是會試圖理解孩子的情緒:“老師批評了你,你感覺有點傷心是不是?” 當(dāng)丈夫事業(yè)受到了挫折,有的妻子不會直接給他建議,而是會先了解丈夫的想法:“你現(xiàn)在不知道怎么辦了,是不是?” 對方遇到煩心事,我們只需要像個鏡子一樣,不斷感受對方的情緒,并反饋回對方。 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懂得,慢慢地也會更加敞開心扉,兩人之間的情誼才會更加濃厚。
與別人交談時,低情商的人,都喜歡講道理;而高情商的人,卻懂得談感受。 不輕易評判對錯,而是理解對方的處境。 不隨便否定別人,而是先問別人為什么。 心姐想說,不要對別人的事情指指點點,也別動不動就指點別人。我們只能給出想法,但無法為對方做決定。 在別人傾訴的時候,不要急于下判斷,而是先感受對方的情緒,換位思考。 世界上的確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給予對方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也許你的人緣就會變得更好。 *圖丨網(wǎng)絡(luò)
喜歡心姐這篇文章, 就點個「在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