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和《竹里舘》是我最喜歡的兩首詩。盡管詩中無一靜字,且描寫了聞人語聽琴聲,但仍然讓人感到詩境的寧靜悠遠,若詩中描寫成毫無聲息的萬籟俱寂,反而失去了靜的本意。因為詩境讓心寧靜的不是靜寂無聲,而是通過詩境特定的音響使人們獲得泰然安適的精神狀態(tài)。 詩歌如此,音樂亦然。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樂曲《靜謐》,通過舒緩的音響和婉轉的曲調去平靜的人們躁動的心態(tài)。樂曲的節(jié)奏非常平緩似水波不興,起伏不大的旋律像是在反復念叨著寧靜這兩個字。有人說聆聽此類音樂要先靜下心來,而聽《靜謐》這首樂曲那倒不必。哪怕是在你急火攻心的當口,音樂響起時就會讓人慢慢地呼吸平靜心跳平和。就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讀王維的那兩首詩,去體會“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的超然境界。 在我們生活的當代社會里,一切都在不停歇地高速運轉著。人聲鼎沸喧囂四起,讓人難得有個心中的綠洲去放松一下自己。對于想燃燭閱書品茗靜思則成為一種奢望。人們想從音樂中獲得解脫,因此心靈治愈系的音樂作品(包括一些禪樂)就應運而生,樂曲《靜謐》我想當屬其中。 《靜謐》這首樂曲境界相對于紛亂的思緒和喧囂的浮躁來說,確實是干旱沙漠里的一洼清水。簡單透徹的音樂旋律像與人私語,清風細雨般的曲調慢慢滲透到心中最深最軟的地方,讓我們去品味寧靜的淡如泉水的感覺。淺淺淡淡的音樂或許叫我們回憶起一場溫馨的初戀,或許讓我們想到一位曾經(jīng)的好友。音樂聲中塵世間一切都變得靜寂起來,心中慢慢升起一種恬適安逸感。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享受寧靜是我們的一種心理需要。聆聽舒緩的音樂,品味寧靜的心情,享受寧靜的境界,這些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高尚追求。生活中有靜就去守著,沒有靜就鬧中去取,因為生活中沒有靜界則會失去心靈停靠的港灣。 一曲《靜謐》,一片寧靜。 文字源自 閑居吟品樂札記365 圖片源自 網(wǎng)絡 音樂源自 蝦米音樂《靜謐》 2020.6.9. 更新于 2020-06-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