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教師健康美麗茶座里,有一個老師問: 當一個學校的管理制度只有扣分了,怎么辦?無論什么事情都是扣分:教室燈沒有關扣分,空調沒有關扣分,垃圾沒有倒扣分,甚至學生在學校里跑兩步,也要扣分……針對這種情況,您怎么看?我們怎么辦? 看到這個話題,我其實特別想邀請群里的領導能站出來說幾句的。但是群里似乎一線教師更多一些。那么,我們做為一線教師,今天就盡量客觀公正地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首先要聊的是:為什么領導喜歡扣分制度——即量化考核? 答案顯而易見:因為量化考核簡單易行有效果,而且不用害怕有人說評優(yōu)評先不公平!換做我們是領導,我們喜歡不喜歡量化考核?據我所知,很多對量化考核深惡痛絕的教師,一旦走上領導崗位,會成為量化考核最忠實的擁護者。因為量化考核幾乎不用管理者動腦子,就可以讓一些難題迎刃而解。 其次,我們要思索的是:量化考核對教育教學有幫助嗎? 答案依然是肯定的,量化考核可以幫助新入職教師理清工作頭緒。初為人師的大學畢業(yè)生,一旦走上講臺當了班主任,很多時候腦子是混亂的,是手足無措的。年輕老師們內心非常想干好工作,卻根本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比如我剛當班主任的時候,就不知道每天早上要組織學生打掃衛(wèi)生,更加不知道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不僅僅要將講桌擦得像明鏡,更要顧及到門框上、講桌下、黑板槽等地方。只有有了被扣分的疼痛,才知道原來打掃衛(wèi)生最關鍵的不僅僅是地面、黑板、講桌表面……還有不被注意的衛(wèi)生死角。 自從當了班主任,我對自己家的衛(wèi)生死角都非常敏感。 所以,很多時候,那些扣分的項目——離開教室要關燈、關空調,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平時怎樣對學生做養(yǎng)成教育。否則,我相信有的班級會讓空調開一夜,領導心疼電費、強調低碳生活的時候,學生會一臉懵懂:沒有人告訴我這些?。∑鋵嵅皇菦]有人告訴他們,而是他們左耳朵進右耳朵冒,沒有聽到心里去。 說到學生跑快一點就會被扣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小孩子哪里有不打打鬧鬧的?前段時間李鎮(zhèn)西老師就寫過一篇文章《憑什么不讓孩子在校園里“高聲喧嘩”“追逐打鬧”》,看標題就知道李老師認為這一項規(guī)定不妥,這主要是…… 我們舉例說明吧! 2018年,許昌一個小學生放學后在教室里奔跑,不小心摔倒,把門牙磕掉了。于是家長對學校、對班主任不依不饒,最后不但學校賠錢,家長還要求班主任必須受處分…… 2009年12月,湖南湘潭市一私立學校發(fā)生踩踏事件,造成8人遇難,26人受傷; 2010年11月,新疆阿克蘇一學校發(fā)生踩踏事件,導致123名學生入院檢查…… 因此,領導才要提醒老師們注意對學生進行種種教育。然而,老師們畢竟忙,要上課、要備課、要批改作業(yè)、要參加繼續(xù)教育……領導提醒無效后,只好運用扣分制度。于是,不關燈,扣分!不關空調,扣分;在走廊上嬉戲打鬧,扣分……我常常對學生笑著感嘆:對于我們教師而言,除了割肉疼,就是扣分疼了。如此上行下效,“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領導一旦扣分,老師害怕得倒數(shù),出于面子便開始重視,學生自然也會配合。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隨手關燈、關空調、不在走廊上嬉戲打鬧的好習慣。領導一看,這招靈!于是更加喜歡扣分制度。 其實,扣分不是目的,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不浪費、注意安全才是目的。 理解了量化考核的優(yōu)勢,接下來,我們聊聊它的弊端。 應該說,人類最美好最寶貴的品質——真誠善良、堅強樂觀,胸襟寬廣……是難以用分數(shù)量化的。因此,過分的量化考核評出來的,往往是出色的平庸者,而不是真正的優(yōu)秀者。 多年前,我們學校有一項規(guī)定:女孩子不可以在教室里披散頭發(fā),要么短發(fā),要么扎馬尾或盤頭——這項規(guī)定有其積極的價值,可以讓同學們養(yǎng)成扎馬尾的好習慣。否則上班后披散著頭發(fā),不但臟、不方便,還不安全——比如披散頭發(fā)的幼兒園老師,就可能被哭鬧失控的孩子揪頭發(fā)。 我一直是學前教育的班主任。班里女孩子多,又因為她們要跳舞、化妝、表演,頭發(fā)都很長。如果要求她們下了晚自習后洗頭,睡覺時頭發(fā)肯定干不了,對她們的身體不好;如果白天洗頭,學校又規(guī)定不讓用大功率的吹風機,她們只能披著濕淋淋的頭發(fā)進教室。她們也知道頭發(fā)披散著會被扣分,便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在學生會檢查的時候把頭發(fā)扎起來,等檢查儀容儀表的學生走了再放下來——其實這個規(guī)定那時在我們班已經變味兒了,大家純粹就是為了應付檢查。然而不幸的是,她們總是忘記扎頭發(fā)。于是,我們班儀容儀表的分數(shù)便很低。 有一次,學校開班主任會,給每個老師發(fā)了一張全校量化考核排序表,我們班是倒數(shù)第一。我心頭的火如滾開的水,噗噗往上冒。這樣氣沖沖走進教室,一眼看見同學們仰著燦爛的笑容給我打招呼——她們剛練完舞蹈回來,滿臉亮晶晶的汗水,卻神采奕奕。我心頭的火瞬間煙消云散,便感慨:如此積極向上陽光勤奮的女生,憑什么得倒數(shù)第一呢?所有譴責的話我都不再說,只是把量化考核排名表粘貼在黑板上。 有學生天真地問:“老師這是什么?” 我平靜地回答:這是咱班上周的得分名次。 女孩子們一哄而上,待看到自己班的排序,一個個又灰溜溜回去自己的座位。我感嘆:“我們班女生多么優(yōu)秀??!憑什么讓我們得倒數(shù)第一?不就是頭發(fā)沒有扎起來嗎?我們以后一定會記住扎頭發(fā)是不是?” 學生一本正經點頭。我繼續(xù)說:“所以,我們這一周一定要努力,一定要進步。我們堅決不得倒數(shù)第一,我們爭取得倒數(shù)第二……” 學生哄堂大笑。笑著笑著,我的淚水流下來了……我真心喜歡這些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周開班主任會,我們班就成了第一名。 當我沒有急功近利只盯著分數(shù)的時候,反而更大程度地贏得了學生地支持。 大約十年前,學生會干部每到預備鈴響起時,都會在教學樓下站著,一眼不錯地看哪個班的學生在鈴聲響后進教室,就說明這個班有人遲到了。有一次,我們班的四個女生在早讀進行15分鐘后才進教室。我納悶:你們怎么遲到這么長時間?學生回答:“其實我們只遲到了1分鐘。如果那時候進教室,咱班就要被扣考勤分,咱班這周就得不到紀律衛(wèi)生紅旗了。所以,我們干脆在廁所里呆了15分鐘?,F(xiàn)在檢查考勤的學生會干部已經走了,所以這次我們遲到沒有被扣分……”看她們那洋洋得意的小模樣,好像遲到了沒有被扣分,就多光彩似的。我驚道:“你們?yōu)榱税嗉壊槐豢鄯?,竟然在廁所?/span>15分鐘……你們就不怕臭嗎……你們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這次,幾乎全班同學都用“怒其不爭”地語氣勸我:“李老師您不要太死心眼了!別的班的遲到學生都是這樣的。咱班之所以總是得不到紅旗,就是因為您太固執(zhí)……” 我脫口而出:“我寧肯咱班不得紅旗,也不希望你們這樣弄虛作假……”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學生都被震著了…… 過分的量化考核,會助長弄虛作假的風氣。這應該是扣分制度最大的弊端了。 其實,量化考核屬于管理;而我們教師的任務,更多的是教育。 教育包含管理,卻不僅僅只有管理。具體而言,管理對應的是上級部門;教育對應的是學生;管理眼睛是朝上的,管理者必須為上級部門負責;而教育的眼睛更多時候是朝下的,因為我們除了為領導負責,還要為學生的成長負責,甚至更多時候在為學生負責;管理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而教育,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多數(shù)時候,學生的成長和班級分數(shù)、教師業(yè)績是不矛盾的,但也有矛盾的時候。 當學生的成長和教師業(yè)績發(fā)生矛盾的時候,我們如何選擇,就決定了我們是一個教育家,還是一個教書匠。我們優(yōu)選學生成長,就是教育家思路;我們優(yōu)選自己的業(yè)績,充其量是一個教書匠。 當我們決心成為一個教育家,對于量化考核,是可以理智對待的。如果在座的各位到我們學校的老師,可能會聽個別老師說:李老師帶班也就那么一回事,她班得紅旗的次數(shù),還沒有我們班多呢! 這是因為,我的目光所及,從來不是短期的考核分數(shù),而是學生的一生。同時,萬萬不要因為前文我說了自己班級儀容儀表扣分,導致量化考核是倒數(shù)……您就以為,我的班級量化考核分數(shù)一直很低,每次都墊底。應該說,新班成立后的第一個學期,我班分數(shù)可能會暫時落后。但是只要班風正,這個班級會越帶越順利,我所帶的03級、07級、09級學生,有一個時期,周周都得流動紅旗(07級就是上文提到的因頭發(fā)而得倒數(shù)的班級。后來學生非常操心,安排了專門提醒扎頭發(fā)的同學,大家非常配合。所以,班級成長也是需要試錯的)。我?guī)?/span>11幼1班的時候,廣播操比賽、朗誦比賽、合唱比賽……全部是一等獎。只要我們認識到了扣分制度的利弊,接納了它存在的合理性,積極動腦子去應對,安排專人負責提醒,分數(shù)一定不會差到那里去。我在此特別強調的是,絕不可以在學生面前抱怨、吐槽學校扣分制度的不合理。一旦學生知道了我們也認為扣分不合理,他們會從內心深處不認可扣分,班級的分數(shù)便會越扣越多,這個爛攤子還得我們來收拾, 同時,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某些學校的評分制度本身就有問題,是少數(shù)領導討論制定的。有時候甚至為了讓某個老師評上優(yōu)秀、先進,會為他專門量身定做一套評價體系,讓落選的老師說都沒地方說理去。嗚呼!這個時候,最好的反饋是不介意——我只為自己更加美好而努力工作。我沒有評上優(yōu)秀先進,是你們的扣分制度不合適,這不是我的錯。 心態(tài)好了,世界就好了。 《道德經》有言: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簡言之,別人夸你,你就高興;別人不認可你就痛苦,其實是把自己的地位放到了對方之下。很多時候,我們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何必非要贏得他人的認可? 祝愿老師們都能成為寵辱不驚的人,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大,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完成于2021年4月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