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封來自“中國天眼”的邀請函——3月31日0時起,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向全球天文學家征集觀測申請。所有國外申請項目統(tǒng)一參加評審,評審結果將于7月20日公布,觀測時間將從8月開始?!爸袊煅邸笔悄壳笆澜缟献畲蟆⒆铎`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接收到100多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自2020年1月對國內(nèi)開放運行以來,這一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運行穩(wěn)定可靠,已發(fā)現(xiàn)300余顆脈沖星,并在快速射電暴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中國天眼”——世界第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境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落成啟用,讓平塘縣天文小鎮(zhèn)成了“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地方”,被國家旅游局和中國科學院評為首批十大“中國科技旅游基地”之一。當年,作為記者,我有幸受邀到基地考察,與“中國天眼”來了一次難忘的“親密接觸”。 神秘宇宙,浩瀚星空。地外文明的壯闊和玄妙,自古以來就寄托著人類的奇妙遐想。 人們觀測天象,起初是用肉眼,繼而借助光學望遠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射電天文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脫穎而出。射電望遠鏡為射電天文學的發(fā)展起了關鍵的作用,比如:上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fā)現(xiàn),類星體、脈沖星、星際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都是用射電望遠鏡觀測得到的。射電望遠鏡的每一次長足的進步都會毫無例外地為射電天文學的發(fā)展樹立一個里程碑。
“中國天眼”觀景臺(代傳付攝) 天文學家使用射電望遠鏡,其實不是“看”,而是主要用以接收天體射電波段的輻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稱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于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它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一個喀斯特洼坑中,這個洼坑形成于4500萬年前,獨一無二且最適合“天眼”建設。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tǒng)、饋源支撐系統(tǒng)、測量與控制系統(tǒng)、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主動反射面是由上萬根鋼索和4450個反射單元組成的球冠型索膜結構,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鍋,接收面積相當于30個標準足球場。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為臺址,洼坑內(nèi)鋪設數(shù)千塊單元組成冠狀主動反射面,采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并聯(lián)機器人實現(xiàn)接收機高精度定位,這是“中國天眼”的三大自主創(chuàng)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直徑500米)——中國天眼 借助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與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與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綜合性能也提高了約10倍?!疤煅邸蹦軌蚪邮盏?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從20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圓5公里成為“靜默區(qū)”。這個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專注地捕捉來自宇宙深空的信號。
“天眼”建設地——克度大窩凼 2017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jīng)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xiàn)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并確認了多顆新發(fā)現(xiàn)的脈沖星。這是我國天文望遠鏡首次發(fā)現(xiàn)脈沖星?!爸袊煅邸眻F組利用位于貴州師范大學的早期科學中心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探測到數(shù)十個優(yōu)質脈沖星候選體,經(jīng)國際合作,并進行后隨觀測認證,2017年已通過系統(tǒng)認證6顆脈沖星。其中2顆新發(fā)現(xiàn)的脈沖星。
“中國天眼”火了,也帶火了國際天文旅游小鎮(zhèn)——平塘天文小鎮(zhèn)。在研學行訪客服務中心,乘上擺渡車前往克度鎮(zhèn)的大窩凼。在山路上行駛半小時后,就能去到“中國天眼”科普瞭望臺的山腳下,再攀登上幾百級臺階,拐過三次大拐彎后,能看“中國天眼”的瞭望臺就到了。請大家有機會都來這個“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地方”,一起看星星!(丹長江)
平塘天文小鎮(zhèn)夜景(代傳付攝)
編輯:吳南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