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已是大眾流行之事,而跑姿則是跑者最關心的話題。正確的跑姿是一成不變的嗎?什么樣的跑姿是正確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錯誤的跑姿往往會產(chǎn)生以下問題: ※ 動作費力,增加額外消耗,效率低下,不經(jīng)濟 ※ 著地時缺乏緩沖,關節(jié)承受較大沖擊力 ※ 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某些局部或關節(jié)負荷過大,導致勞損 由此可以得出,錯誤的跑姿會產(chǎn)生跑步效率低下和傷痛高發(fā)等主要問題。因此,掌握正確的跑姿不可缺少! 正確的跑姿是一成不變的嗎? 相信在你的跑步生涯中,一定聽說過某某大神所推崇的某種理想跑姿,仿佛只要用這種跑姿進行跑步,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什么樣的跑姿才是正確的? 慧跑實驗室以全運會馬拉松女子團隊冠軍成員王田為研究對象,分析測試了她在不同速度下的跑姿。通過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正確的跑姿是與速度相匹配的。如果不考慮速度而一味強調(diào)某種固定的跑姿,那就是在誤導跑友! 由慢到快,哪些跑姿要素需要改變?哪些不需要改變? 不變 足著地位置 著地膝關節(jié)角度與膝關節(jié)緩沖角度 軀干前傾角度 擺臂幅度 改變 足著地方式 小腿提拉折疊程度 大腿前擺幅度 大腿后蹬幅度 由慢到快,不需要發(fā)生改變的跑姿要素 1 足著地位置 無論是快速還是慢速,著力點均在重心略微靠前一點的位置,膝關節(jié)在著地時保持彎曲,避免著地瞬間關節(jié)受到較大沖擊力,有利于增加緩沖。 2 著地膝關節(jié)角度與膝關節(jié)緩沖角度 著地后,膝關節(jié)適度下壓可增加緩沖,并儲備蹬腿所需要的彈性。當速度由慢變快,對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則可采用前腳掌落地技術,充分利用腳踝緩沖。 3 軀干前傾角度 由慢到快,軀干前傾角度不會發(fā)生變化。適度身體前傾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帶動身體向前,但這并不意味著速度越快,身體前傾越大。 4 擺臂幅度 速度由慢到快,擺臂幅度并不會有明顯改變,特別是前擺過程沒有改變而后擺幅度略有增加。 由慢到快,需要發(fā)生改變的跑姿要素 1 足著地方式 在慢速跑步時采用全腳掌外側著地,可避免腳跟著地的弊端,也避免了一味前腳掌著地足踝、小腿肌肉容易緊張疲勞的問題。 在快速跑步時,前腳掌著地更有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利用腳踝緩沖地面反作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減少觸地時間,提高跑步效率。 2 小腿提拉折疊程度 跑步時,并不需要時時刻刻提拉折疊小腿。慢速時,小腿提拉折疊不明顯,無須強調(diào)小腿折疊;而在快速時,提拉折疊非常充分,折疊提拉是一個自然發(fā)生的過程。這需要通過訓練進行加強。 3 大腿前擺幅度 慢速時,小幅度擺腿;快速時,大幅度擺腿。前擺幅度增加是小腿蹬伸及提拉折疊的慣性和主動發(fā)力相結合的自然過程。 4 大腿后蹬幅度 當速度由慢到快時,大腿扒地后蹬幅度可進一步加大,這意味著更長的做功距離以及更有力的肌肉收縮。 總之,一切刻意而為的東西都是不自然的,自然、合理的跑姿是隨速度的改變而改變的,固化的跑姿不能生搬硬套地運用于每一個人。 希望你能擁有一個良好、合理的跑姿~加油吧! 以上內(nèi)容來自《無傷跑法》 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fā)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