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古代中國社會里面,有這么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女人必須要忠心不二,以夫君為綱領。 因為自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以來,大多人都形成了這么一個思想,那就是女人這一輩子只能侍奉一個丈夫,這才是貞潔烈女。 可是,隨著時代發(fā)展到了今天,人們的思想也逐漸開化了,婚姻觀念也愈發(fā)變得開明起來。 所以,有部分人就認為,女人就不能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就該有權(quán)利去追求自己的余生,追求自己的未來。 對此,有人便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當女人的丈夫去世之后,她該不該再嫁呢? 網(wǎng)絡上有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有部分女人認為,不應該為了往日的情分而束縛自己,人要有追求“新歡”的自由。 但是,有一些男人便認為,女人就該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管是結(jié)婚時,還是守寡時,都要忠貞不二。 這兩種說法,其實各有各的道理。只要所站的角度不一樣,我們所支持的觀點也就不同。 要想得知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得從當事人入手,不妨聽聽這兩個女人到底是怎么說的。
02 張女士:丈夫去世兩年,我選擇再嫁 前段時間,40歲的張女士帶著自己10歲的兒子,嫁給了45歲的離婚男人。他們相遇相愛,進而踏入婚姻的殿堂,只用了半年的時間。 其實,對方也知道,40歲的張女士是一個守寡的女人。在兩年前,她的丈夫因車禍去世了,就留下張女士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要說這兩人是如何認識的,其實就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 丈夫剛過世一年,張女士就想再嫁一個男人。在張女士看來,她選擇再嫁,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父愛的孩子,那是悲慘的。 帶著這樣的想法,她也就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跟那個男人交往。雖然說那個男人也帶著一個兒子,可她還是接受了。 在結(jié)婚之后,為了能夠讓雙方的關系更為親切,所以她就跟男人坦言,她想和他生個孩子,以此來作為愛情的見證。 可以說,他們現(xiàn)在就在努力生孩子的路上。 其實,不論是張女士也好,還是那個離婚的男人也罷,他們都是因為各懷目的而結(jié)合在一起的。 前者為了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家。而后者呢?僅僅是想給孩子找個后媽,而且自己還有一絲的生理需求在里頭。
03 李阿姨:丈夫去世五年,我還是守不住寂寞 李阿姨今年已經(jīng)53歲了,她最大的孩子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了。作為別人奶奶的她,如今卻想再嫁一次,收獲中年時的愛情。 為何李阿姨想要再嫁呢?就是因為她的丈夫在五年前去世了。而那時候的她,其實是不想再嫁的。在她看來,再嫁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兒。 可是,在這五年的孤寡生活中,李阿姨發(fā)現(xiàn),她已然受盡了沒有丈夫在旁的寂寞了,所以她想再找一個男人來陪她度過后半生。 剛開始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她也沒有隱藏,便直接跟孩子道明了內(nèi)心的想法。而孩子也很開明,認為母親有追求自己人生的自由。 如此,在兒女們的支持下,李阿姨便開始了第二春的尋覓之旅了。 而她跟一個55歲的男人相遇,就在她某個親戚的家里。那個男人,其實是跟她的親戚做生意的,而他的妻子也去世得早,所以這兩人也就對上眼了。 后來,男人跟她說,能不能夠一起生活,雖然說他不會把家產(chǎn)分給她,但他會負責她后半生的衣食住行。 而李阿姨呢?她自己認為,自己追求愛情,并非是為了錢財。因為她自己和孩子合起來就有好幾套房子,根本不需要說覬覦別人的家產(chǎn)。 于是乎,這兩家人隨隨便便吃了一頓飯走走過場就算了。而李阿姨如今也跟這個男人住在一起了,反正雙方相處得和睦。
04 在這里,我們就想,丈夫去世多年,女人該不該“再嫁”呢? 其實,這就得看人自己的選擇和看法了。要是這個人想有一個伴,能夠有人來為自己解除寂寞,那么就選擇再婚。 可是,要是自己認為不想再折騰了,而且面子上也掛不住,那么女人就可以選擇自己一個人過日子。 因為這世間是自由的,只要你不違背社會的規(guī)則和倫理,那你怎么選擇都是你個人的問題了。 要知道,愛情不是固化的,感情也是可以改變的。那么,人要想怎么活,怎么過日子,這就跟自己的選擇有關了。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類無論怎么進化,其本質(zhì)都是自由的。 所以說,當我們把“夫為妻綱”這種老舊的觀念摒棄之后,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人人都追求自由的世界。 生活可以自由,愛情可以自由,婚姻也可以自由。 而對于上述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再嫁,還是不再嫁呢?其實,適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文/舒山有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