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 武昌起義后,民軍紛起,省自為政,步調(diào)不一。章炳麟曾大聲疾呼非統(tǒng)一不能集中力量推翻清廷。11月12日,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聯(lián)名電瀘軍都督陳其美,請各省推派代表至上海,仿美國十三州會議之制,建立中央政府,統(tǒng)一全國行動。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在上海江蘇教育總召開,商議組織臨時政府。而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在20日通電各省在武昌組織臨時政府。各省代表因武昌首舉義旗,決定“認鄂軍為民國中央軍政府,即以武昌都督府執(zhí)行中央政府政務,統(tǒng)籌全局,劃一軍令”。在瀘代表除留一人聯(lián)絡聲氣外30日齊聚武昌,假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議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清軍進陷漢陽,武昌全城皆處于清軍在龜山的炮口之下,在此建都極不安全,宋教仁等力主擇地組織中央政府。 12月2日南京光復消息傳來,程德全急赴上海、與陳其美、湯壽潛于4日在上海召開各省留駐代表會議,決定臨時政府暫設南京,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副之,電請在鄂代表赴寧議事;同日,在鄂各省代表也致電陳其美;公決臨時政府設于南京,七日內(nèi)各省代表須會南京。因黃興堅辭大元帥之職,17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推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25日,長期在海外組織革命斗爭的孫中山回到上海,徐紹楨極力主張推選孫為臨時大總統(tǒng),許多代表也認為孫中山為革命先覺,譽滿內(nèi)外,臨時大總統(tǒng)非他莫屬。29日,在南京召開直、奉、魯、汴、鄂、湘、桂、閩、晉、陜、滇、贛、皖、蜀、浙、蘇、粵17省代表會議,共45人,每一票,孫中山以16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定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南京為首都。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孫中山建都南京的主張,竟然遭到包括革命黨人自身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的反對。不僅袁世凱陣營和張謇等立憲派人士主張建都北京,帶有革命黨機關(guān)報性質(zhì)的《民立報》、革命黨人中的領(lǐng)袖人物章太炎、宋教仁以及大多數(shù)獨立各省的都督也都主張建都北京,甚至連曾經(jīng)主張或參加北伐的革命黨軍隊高級將領(lǐng)朱瑞、姚雨平等人也贊成建都北京。 對于建都南京,當時就有人評論曰:“自古江南形勝,必曰金陵,曩者洪楊發(fā)難,破上游,名城十數(shù)皆棄置不守,直趨江寧而據(jù)有之。其后清人竭天下之全力,十余年而后克舉。故東南有事,江寧必為首先攻占之區(qū),地利之勢也?!薄叭辉O武昌不陷,江寧豈為民國首都耶?……” 章太炎也在1912年初致信南京參議會,提出:“謀國是者,當規(guī)度利病,顧瞻全勢,慎以言之,而不可以意氣爭也”,更不能“忘國家久安之計,而循朋友利祿之情?!彼鞔_主張建都北京,并列述南京建都的五害: 其一害,廣大的北方失去了文化和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影響和統(tǒng)治力,政府“威力必不能及長城以外”; 其二害,文化的影響力不及,“是將北民化為蒙古”; 其三害,若袁氏被迫南遷,日俄會乘機侵及東北,中原失重,國體將土崩瓦解; 其四害,政府南來,蒙古諸王相擁戴,使南北分裂; 其五害,若政府和使館南遷,耗資極大,民窮財盡。 面對反對者的洶洶聲浪,孫中山仍然強調(diào)首都選擇應能體現(xiàn)民國共和體制之新。 在建都之爭中,孫中山極為孤立,革命黨領(lǐng)袖人物中只有黃興一人站在孫中山一邊。當時宋教仁等一些參議員也傾向于建都北京。 2月14日,參議院討論臨時政府設置地點問題,參加投票者28人,主北京者20票,主南京者5票,主武昌者2票,主天津者1票。 孫中山接到參議院的議決案后,異常氣憤。一面依法咨交參議院復議,仍主定都南京;一面急召參議院中的同盟會員李肇甫、黃復生等,嚴責他們不應為袁氏張目。黃興尤其怒不可遏,聲色俱厲地對他們說:“政府決不為此委屈之手續(xù),議院自動翻案,盡于今日,否則吾將派憲兵入院,縛所有同盟會員去!” 在孫、黃的嚴責下,參議院于2月15日舉行復議,參加投票者27人,以19票多數(shù)通過建都南京。此外,6票主北京(直隸、奉天、江蘇、云南、陜西、山西6?。?,2票主武昌。會議終于通過了孫中山的主張,建都南京。 為什么孫中山一定要建都南京呢? 首先,同盟會的根基和影響在東南沿海,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其次, 江浙一帶,經(jīng)濟發(fā)達,交通便利,百姓富裕,歷來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地;第三,日本方面對孫中山等人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因素。日本很多人士主張民國政府的政治中心放在南京,免受封建王朝及其思想的影響。不過日本人看似好心卻包藏禍心,他們是借中國的政治中心南移,削弱中國對北方疆域的關(guān)注和防御,以便利于它對外蒙古和東北的擴張。 從歷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看,章太炎所憂慮的建都南京后,蒙古分裂、日軍侵占東北等問題,也都不幸被其言中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