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不長 我講給你聽 26年前,一個身穿綠色制服,在北大當保安的小哥,居然靠著自己自學考上了北大。這在當年轟動了全國,當時鼓舞了一代青年。那他現(xiàn)在怎么樣了呢? 他叫張俊成,1976年出生在山西長治的一個農(nóng)戶家里, 貧窮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他記憶中吃過最好的食物竟是他母親拾荒撿來的發(fā)了霉的雞蛋糕。為了分擔家里的重擔,他只能讀到初中就輟學幫家里干農(nóng)活去鐵礦場、汽修廠打工。
他雖然穿著一身破爛,卻早就心懷大志,他發(fā)誓:“我一定走出大山,絕不要再過這種被窮苦、饑餓淹透了的日子”。后來,縣勞動局招工,也正是這次機會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學保安隊做起了保安。
由于他勤于職守、任勞任怨使得工作不到兩個月的張俊成就當上了班長。
可就在他自以為已經(jīng)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卻被一根小小的“手指”輕易的送進了人生的低谷。 一天,一群沒帶證件又不會說中文的外國年輕人嚷嚷著就要往校園里闖,正在值班的張俊成哪里肯放行,可他有沒有辦法與他們溝通。后來,這群外國年輕人就走到馬路對面排成一行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只不過這大拇指不是向上的,而是向下的。
這種羞辱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打擊,內(nèi)心里瞬間充滿了悲涼。一度郁悶之際,他想起了離家時對父母說出得那句:“我闖不出名堂,絕不回頭!”他想:“誰說保安不能說英語,我去學!”
第二天,他就去買了兩本英語書,白天站崗不能看,他就在晚上值夜班的時候自學到凌晨三四點。有一天夜里,以為女老師正好經(jīng)過值班室,看到張俊成專心致志的在看著什么東西,都沒有發(fā)覺到有人過來。便好奇的問道:“你在干什么?”他回答道:“阿姨,我在學習英語”。女老師問明白學習英語的緣由后很是欣賞張俊成:”好學是個好事情啊,可是我聽你說的有點像德語啊”。于是這位女老師幫他糾正了發(fā)音,還記下了他的名字。
張俊成本以為和女老師的交集也就止步于此了,可沒想到一個月后的一天張俊成在站崗,保安室里接到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電話。沒錯,這個電話正是那天夜里的那位曹燕老師打來的,曹燕老師要張俊成去辦公室找她,張俊成一頭霧水的見到曹老師后受到了兩個更加讓他意想不到的禮物。一個是北京大學英語聽課證另一個是成人高考聽課證。
可張俊成的第一反應卻是:“啥?北大英語課!我一個保安怎么可以...況且不是我不想學,只是我這個基礎大學英語我也聽不懂啊”。但曹老師耐心的說道:“你可以從最基礎的課程學起”,可是張俊成還是不敢接受,因為課程的學費他卻是承擔不起??粗矍斑@位猶豫不決,欲言又止的孩子,曹老師似乎猜到了什么,于是緩緩地說出了讓張俊成興奮不已的五個字:“這是免費的”! 張俊成此時真的感覺到自己遇到了貴人,感動又激動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曹老師哦說道:“我不要你感動,我要你現(xiàn)在就行動!” 張俊成后來在北大的日子有多拼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見過每一個時間點的北大!”除去站崗時間,他的生活就是學習。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甚至夜里在被窩里還打著手電筒看書學習。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于在半年之后。他上演了“掃地僧”般的傳奇神話,他通過成人高考(注明:是成人高考,不是現(xiàn)在的成人自考)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成為了當時全國第一個保安考上北京大學的人。
緊接著,他又花了三年時間成功的拿到了北大的別業(yè)證書??勺屨l也沒想到的是,張俊成在自己“一戰(zhàn)封神”的同時,竟然還開創(chuàng)了一個“神”一樣的組織:“北大學霸保安隊!”
北大學霸保安隊自他以后有將近500多名北大保安用自己的雙肩挑起了騰飛的夢想,實現(xiàn)了階層的跨越。張俊成的名字甚至成了北大的一張名片,他的故事被寫進了???。
就在張俊成即將步入人生巔峰的時候,他竟然婉拒了北大的挽留。他甚至還放棄了可以給家屬解決工作問題的機會?;氐郊亦l(xiāng)山西長治后,他選擇當了一名中學教師。他說:“我要把在北大學到的東西帶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們”。因為誰都比他自己清楚:“落后,是個什么滋味!”
此后,他在三尺講臺上深深的扎了下來一天也沒有離開過。他始終堅信: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比起北大老師對他這個小保安的照顧與恩惠,他真的太渺小了。學生們沒有錢,他就自掏腰包。學生學習不好,他就陪著一起學。家庭教育缺失,他就扮演著父親的角色,被孩子們一口一個“爹”的叫著。
如今已經(jīng)20多年過去了,曾經(jīng)那個站在北京大學西門前,被北大老師們悉心呵護過的19歲的山西農(nóng)村娃,已經(jīng)在2015年自己在家鄉(xiāng)長治創(chuàng)辦了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yè)學校,擔任起了校長。帶領著老師們正在盡力地培養(yǎng)著一批又一批生在農(nóng)村的寒門學子! ![]() ![]() ![]() ![]() ![]() |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