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4 雖然我是一名老師,但對于中外教育家的知之甚少。對于教育理論的學習更是淺嘗輒止,所以寫不出高質(zhì)量的論文來。 我喜歡讀書,小時候迷上連環(huán)畫,初中時迷上鬼怪小說,高中時喜歡上武俠世界,后來喜歡上散文。有一段時間,我也在寫小說,甚至還和起點小說網(wǎng)簽約,想成為一名知名作家,現(xiàn)在也是金堂縣作家協(xié)會一員。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確文字功底不行,只能在里面打打醬油,沾染一下文人氣息。 而李鎮(zhèn)西老師就不同了,他從開始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沒有多大興趣,到后來成為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甚至被稱作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他購買或借閱了所有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這些著作在他的教育生涯的初期投下了一縷金色的霞光,指引其做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于是他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教育中多了人情、人道和人性,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從他的《教育的100種可能》一書中,能夠領略到他的育人之道。 李鎮(zhèn)西教師的閱讀面非常廣,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志類??粗麕装俦镜耐扑]書單,我讀過的古典類僅限于四大名著加《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在李老師談及的文學類的書籍,我讀過的都是走馬觀花,對任何一本書,都沒有好好理解過。如《圍城》,只記住了一個觀點: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教育類的書籍,似乎只是翻了翻,這些年讀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著作多些,還算有點反思。而人文類的,似乎一本也沒看過。雜志類的,就喜歡過《青年文摘》和《讀者》,喜歡《青年文摘》那些浪漫的愛情、喜歡讀者里面的成長故事,專業(yè)的教育雜志,讀的不是很多。 李鎮(zhèn)西老師說他讀書總伴隨著思考,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讀書隨筆發(fā)表出來了。他提倡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jié)合,不要讀寫分離。以前,我都會讀完一本書來寫感悟,現(xiàn)在我基本上是讀作讀作,勾劃一些有感觸的地方,立即拿出平板電腦來,記錄我的想法。就在此刻,我的左手邊放著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右手邊就是我的平板。我也建立了一個新生讀書共同體,加入了一些熱愛讀書的老師。我希望他們每周把自己教學的反思或讀書的感悟?qū)懗鰜?,發(fā)到我們QQ中分享。我想,很多時候,我們在讀書中有了一點靈感,如果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感覺就很快消失了。 讀是吸收,寫是輸出,表達自己的感悟。 頂著“人類靈魂工程師”光環(huán)的教師,世人對其的言行要求很高。而教育這個行業(yè)不如醫(yī)生行業(yè)的專業(yè)化程度高,導致人人都可以對教育指手畫腳,讓教師有些無所適從。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能夠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贏得學生的認同?!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學生也是我們的教師,他們會讓我們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措施,讓教育教學更滿足學生成長需要。 但我們很多教師放不下臉面來,無法接受學生的批評和諫言。我有時因為手里有緊急工作處理,上課會遲到幾分鐘,我一定會在全班作一個說明,檢討一下自己工作沒安排好,耽誤大家的學習時間。學生要求的是表率,要求的是尊重,要求的是公平,如果我們做不到,那么也得不到學生的認同和尊重。 昨天,李子航同學參加完單招考試,發(fā)了一條說說:考完試放松放松。我在后面回復:幸福。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幸福了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單招考試沒問題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沒有問題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哈哈,等到大學開學,可以耍了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幸福5個多月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嗯,可以盡情耍朋友,打游戲,打工賺生活費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對頭,和我想的一樣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這就是年輕人的生活態(tài)度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太有道理了,師兄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我也年輕過,哈哈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一起在年輕一回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哈哈,回不去了,多想回到十七八歲的夏天,那時的風都是甜蜜的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等我后面回學校來看你師兄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哈,你要看看培養(yǎng)你的班主任,教過你的老師,我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在你的生活平靜的湖面,投下過我的影子 李子航 回復人在江湖 : 班主任當然會去看的,師兄也會去看. 人在江湖 回復李子航 : 謝謝,很幸福 教師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一些問題,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同。李子航不是我教的學生,但是在他眼里,我還是他愿意回來看看的教師。 李鎮(zhèn)西教師曾經(jīng)面對學生的問題,也有過拍桌子甚至打人的時候,但是這是他的初入職時期,當時和我們一樣,覺得教師提了要求,學生就要無條件服從,必須做到。做不到,學生就得迎接我們給他們的暴風驟雨。但是,后來,他懂得了教育的真諦,成為了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我們很多人,面對問題,一味指責學生,不肯思考方法。自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我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現(xiàn)在已教20余年,有時候還是當年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暴躁。 那天我獎勵小組長,他們平時協(xié)助我輔導學習困難的學生。我讓他們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是否能夠得到更多獎勵。他們都不敢表達,看來,平時我來嚴厲了,壓抑了他們的表達。 越讀這本書,越發(fā)現(xiàn)自己還不成熟,還需要自己靜下心來,認真對待學生的問題。 (2021年3月28日上午于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