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莒渠丘公,季佗)卒。夏,衛(wèi)孫林父自晉歸于衛(wèi)。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鄭公子喜帥師伐許。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冬十月庚寅,衛(wèi)侯臧卒。秦伯卒。(公元前577年,甲申,周簡王九年,魯成公十四年,齊靈公五年,晉厲公四年,秦桓公二十七年,楚共王(亦書龔?fù)酰┦哪?,宋共公十二年,衛(wèi)定公十二年,陳成公二十二年,蔡景公(景侯)十五年,曹成公元年,鄭成公八年,燕昭公十年,吳壽夢九年,許靈公十五年,邾定公三十七年,杞桓公六十年,紀平侯十四年,莒渠丘公三十二年,滕文公二十三年,薛獻公二年,郕出伯元年) 【傳】十四年春,衛(wèi)侯如晉,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孫文子,杜預(yù)注曰:林父以七年(公元前584年)奔晉。)定公不可。夏,衛(wèi)侯既歸,晉侯使郤犨chōu(郄儏,郄犨,郤儏,苦成叔)送孫林父而見之。衛(wèi)侯欲辭,定姜(杜預(yù)注曰:定姜,定公夫人。)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杜預(yù)注曰:違大國,必見伐,故亡。)雖惡之,不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wèi)侯見而復(fù)之。 衛(wèi)侯饗苦成叔,寧惠子(甯惠子,甯殖)相??喑桑?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苦成”,晉地,在今山西運城市東南;或者以苦作采邑名,為郤犨采邑,故苦氏即郤氏。郤犨謚成,字叔。)叔傲。寧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詩經(jīng)·小雅·桑扈之什·桑扈》)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唤穹蜃影?,取禍之道也。」(酒杯乾坤大)(杜預(yù)注曰:為十七年郤氏亡。) 秋,宣伯(叔孫僑如)如齊逆女。(《春秋》)稱族,尊君命也。(很看重《春秋》) 八月,鄭子罕(公子喜)伐許,敗焉。戊戌(二十三),鄭伯復(fù)伐許。庚子(二十五),入其郛(外城)。許人平以叔申之封。(杜預(yù)注曰:四年(公元前587年),鄭公孫申疆許田,許人敗之,不得定其封疆。今許以是所封田,求和於鄭。) 九月,僑如(宣伯,叔孫僑如)以夫人婦(媳婦)姜氏至自齊。(宣公夫人穆姜尚在,新婦有姑(古代稱丈夫的父母為“舅姑”,相當(dāng)于如今“公婆”)(《春秋》)舍族,尊夫人也。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忍不住點贊《春秋》,也是《春秋》筆法的總結(jié)) 衛(wèi)侯有疾,使孔成子(孔烝鉏,杜預(yù)注曰:成子,孔達之孫。)、寧惠子立敬姒(杜預(yù)注曰:敬姒,定公妾。)之子衎kàn(衛(wèi)獻公姬衎)以為大子。冬十月,衛(wèi)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大子之不哀也,不內(nèi)酌飲。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wèi)國之?dāng)?,其必始于未亡人?。?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杜預(yù)注曰:定姜言獻公行無禮,必從己始。下言暴妾使余,是也。)烏呼!天禍衛(wèi)國也夫!吾不獲鱄(zhuan,字子鮮,杜預(yù)注曰:鱄,衎之母弟。)也使主社稷?!勾蠓蚵勚?,無不聳懼。孫文子(孫林父)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wèi),盡置諸戚,(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北,孫氏采邑。)而甚善晉大夫。(杜預(yù)注曰:備亂起,欲以為援。為襄十四年(前559年)衛(wèi)侯出奔傳。) 譯文 十四年春季,衛(wèi)定公去到晉國,晉厲公強請衛(wèi)定公接見孫林父,衛(wèi)定公不同意。夏季,衛(wèi)定公回國以后,晉厲公派郤犫送孫林父去見他。衛(wèi)定公想要推辭。定姜說:“不行。他是先君宗卿的后代,大國又以此作為請求,如果不答應(yīng),我國將要滅亡。雖然討厭他,總比亡國強些吧?君王還是忍耐一下吧!安定百姓而赦免宗卿,不也是可行的嗎?”衛(wèi)定公接見了孫林父,并且恢復(fù)了他的職位和采邑。 衛(wèi)定公設(shè)享禮招待苦成叔,寧惠子作陪,苦成叔表現(xiàn)出傲慢的樣子。寧惠子說:“苦成叔恐怕要被滅亡了吧!古代舉行享禮,是用來觀察威儀,省察禍福的,所以《詩》說:'彎彎角杯,柔和甜酒。不驕不傲,聚集萬福?!F(xiàn)在他老人家表現(xiàn)傲慢,是取禍之道??!” 秋季,魯大夫宣伯到齊國迎接齊女?!洞呵铩贩Q他的族名,這是由于尊重國君的命令。 八月,鄭國的子罕進攻許國,戰(zhàn)敗。二十三日,鄭成公再次進攻許國。二十五日,進入許國的外城。許國人把叔申的封地交還鄭國以此與鄭國講和。 九月,僑如帶著夫人姜氏從齊國來到?!洞呵铩凡环Q族名,這是由于尊重夫人。所以君子說:《春秋》的記載,言詞不多而意義顯明,記載史實而意義深遠,婉轉(zhuǎn)而順理成章,窮盡而不歪曲,警戒邪惡而獎勵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誰能夠編寫?” 衛(wèi)定公有病,讓孔成子、寧惠子立敬姒的兒子衎作為太子。冬季,十一月,衛(wèi)定公去世。夫人姜氏哭喪以后休息,看到太子并不悲哀,就連水也不喝,嘆氣說:“這個人啊,將要不僅會使衛(wèi)國遭致敗亡,而且必然從我這個未亡人身上開始動手。唉呀!這是上天降禍給衛(wèi)國吧!我不能得到鱄來主持國家?!贝蠓騻兟牭揭院?,無不感到十分恐懼。孫文子從此不敢把他的寶器藏在衛(wèi)國,而都放在采邑戚地,同時盡量和晉國的大夫友好。 附 《春秋》:“夏,衛(wèi)孫林父自晉歸于衛(wèi)?!?/p> 杜預(yù)注曰:晉納之,故曰歸。 《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成公十四年,衛(wèi)定公享苦成叔,寧惠子相??喑墒灏剑ò粒瑢幾釉唬骸翱喑杉移渫龊?!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匪儌匪傲,萬福來求?!穹蜃影?,取禍之道也?!焙笕?,苦成家亡?!?/p> (成公十四年,衛(wèi)定公宴請晉國大夫苦成叔,衛(wèi)國大夫?qū)幓葑幼髋???喑墒宓膽B(tài)度傲慢無禮,寧惠子說:“苦成叔家可能要亡了!古代舉行享食之禮,是用來觀察威儀、省察禍福的。所以《詩經(jīng)》上說:'兕觥如虬,美酒味柔。不妄不傲,萬福成就。,今天這位夫子竟如此傲慢,這是取禍之道啊!”三年后(成公十七年),苦成家敗人亡。) 《春秋》:“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 杜預(yù)注曰:成公逆夫人,最為得禮,而經(jīng)無納幣者,文闕絕也。 《春秋》:“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春秋》:“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谷梁傳·成公》:“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刺不親迎也。僑如之挈,由上致之也?!?/p> (大夫不能領(lǐng)著諸侯夫人,領(lǐng)夫人是不對的,這是指刺成公不親自迎親。叔孫僑如帶領(lǐng)姜氏回國,由成公告祭祖廟。) 據(jù)說今年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荀庚去世了。 荀庚,姬姓,中行氏,名庚,謚號曰“宣”,其名荀庚,世人尊稱其中行伯,史稱中行宣子。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荀林父之子,逝敖之孫。晉國上軍將、中軍佐。 荀庚傳略: 前594年,正卿荀林父告老,其子荀庚繼之為中行氏之主,直接為下軍將,與叔叔荀首一并為六卿。叔侄二人在朝堂慎重行事,緊靠范氏,穩(wěn)步高升。 荀庚出任六卿的時間并無記載,孔穎達推測荀庚于前593年擔(dān)任上軍佐,前592年遞升為上軍將。 至前591年,范武子士會告老,郤克執(zhí)政,趙朔輔之。不久趙朔猝死,郤克對中行氏與智氏(荀首為智氏)的強大無可奈何。 前588年,晉國中軍將郤克、上軍佐士燮和下軍將欒書率軍參與鞍之戰(zhàn)。得勝回國后,三卿覲見晉景公,晉景公慰勞他們。士燮將功勞歸功于未參戰(zhàn)的上軍將荀庚和主將郤克。冬季十一月,晉景公派荀庚前往魯國聘問,同時重溫過去的盟約。衛(wèi)定公派遣孫良夫前往魯國聘問并重溫過去的盟約。魯成公向臧宣叔詢問說:“中行伯是晉國上軍將,在六卿中位次排列第三;孫子在衛(wèi)國眾卿中位居上卿,應(yīng)該讓誰在前?”臧宣叔回答說:“次國的上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中卿,中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下卿,下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上大夫。小國的上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下卿,中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上大夫,下卿相當(dāng)于大國的下大夫。位次的上下如此,這是古代的制度。衛(wèi)國對晉國來說,不能算是次國。晉國是盟主,晉國應(yīng)該先行禮?!?十一月二十八日,魯國和晉國結(jié)盟;二十九日,魯國和衛(wèi)國結(jié)盟。 前587年,郤克崩逝,欒書在郤克的提拔下,以下軍將之位,超越士燮、荀庚、荀首,直接高登正卿。欒書執(zhí)政,荀首與荀庚叔侄成為欒書內(nèi)閣的積極擁護者。 前585年,因為鄭國的背叛,楚國令尹子重率兵討伐,晉國的中軍將欒書救援鄭國,與楚軍在繞角相遇。楚軍退回國內(nèi),晉軍就侵襲蔡國。楚國的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兩地的軍隊救援蔡國,在桑隧抵御晉軍。趙同和趙括想要出戰(zhàn),就向欒書請戰(zhàn),欒書打算答應(yīng),荀首、士燮、韓厥三人反對出戰(zhàn),包括荀庚在內(nèi)的其他將佐則都想一戰(zhàn),欒書最終采納了荀首他們的意見,班師回軍。 前583年荀首逝世,其子荀罃繼立為智氏之主。荀罃資歷尚淺,雖才能卓著卻品德高尚,對于欒書的陰險嗤之以鼻,或者只是表面應(yīng)付,而荀庚則仍然與欒書親善。下宮之難后,郤氏因為郤至的高升而發(fā)展迅速,與執(zhí)政欒書逐漸發(fā)展成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荀庚黨于欒書,與三郤明爭暗斗,弄得朝政之上烏煙瘴氣。 秦桓公和晉厲公在令狐結(jié)盟,卻又召來狄人和楚人,要引導(dǎo)他們進攻晉國。前578年五月,晉國發(fā)動諸侯聯(lián)軍進攻秦國,欒書為中軍將,荀庚為中軍佐;士燮為上軍將,郤锜為上軍佐;韓厥為下軍將,荀罃為下軍佐;趙旃為新軍將,郤至為新軍佐。五月初四,晉軍率領(lǐng)諸侯的軍隊和秦軍在麻隧作戰(zhàn),秦軍大敗,秦國的成差和不更女父被俘。 在前578年5月至前575年6月之間,趙武舉行了冠禮,之后,他按次序拜見了晉國的八卿,去見荀庚時,荀庚對他說:“美??!可惜我老了?!?/p> 前575年6月之前,荀庚去世,他的兒子荀偃(中行獻子)繼承了荀庚的卿位,中軍佐的職務(wù)則由士燮繼承。 前577年,荀罃?shù)母绺畿鞲懒?,欒書破格提拔荀庚的兒子中行偃佐上軍,起點很高,直接超越他的叔叔荀罃,為的就是拉攏中行氏來對抗郤氏。郤锜也不服氣,就在這段時間的前后,郤锜徹底踢出趙旃,安排叔叔郤犨入八正,嬴姓(里氏、趙氏、梁氏、邯鄲氏)勢力集團徹底在晉國消失了。時八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欒書 中軍佐 士燮 上軍將 郤锜 上軍佐 荀偃 下軍將 韓厥 下軍佐 荀罃 新軍將 郤犨 新軍佐 郤至 欒氏、郤氏的較量仍在繼續(xù),而且愈演愈烈。“郤氏明爭、欒氏暗斗”成為了晉厲公時代諸卿內(nèi)訌的主旋律,荀罃只是諸多看客當(dāng)中的一名。 《春秋》:“王正月,莒子朱卒。” (春周歷正月,莒子朱(莒渠丘公,季佗)卒。) 莒渠丘公,名季佗,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77年在位32年。下一任莒子名密州(也稱買朱鉏,買與密音近,朱鉏讀快了就是州),是季佗之子,稱犁比公。也有說在莒紀公和莒渠丘公之間有一任莒厲公,那才是季佗,公元前609年在位不足1年,而渠丘公名朱。 莒渠丘公傳略: 公元前609年,莒紀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仆,且多行無禮于國。仆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魯宣公)。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奔疚淖邮顾究艹鲋T竟,曰:“今日必達。” 公元前605年,春,魯宣公及齊侯(齊惠公)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非禮也。 公元前598年,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公元前596年,春,齊師伐莒,莒恃晉而不事齊故也。 公元前584年,秋,楚子重(公子嬰齊,令尹)伐鄭,師于汜。魯成公會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鐘儀,獻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公元前583年,聲伯(公孫嬰齊)如莒,逆也。晉侯(晉景公)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于莒。與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惡!”莒子(莒渠丘公)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為虞?”對曰:“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唯然,故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勇夫重閉,況國乎?” 公元前582年,為歸汶陽之田故,諸侯貳于晉。晉人懼,魯成公會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成公、曹宣公、莒渠丘公、杞桓公會于蒲,以尋馬陵之盟。冬十一月,楚子重(公子嬰齊)自陳伐莒,圍渠丘(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附近)。渠丘城惡,眾潰,奔莒。戊申(庚申十七),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莒人殺之。楚師圍莒。莒城亦惡,庚申,莒潰。楚遂入鄆,莒無備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無備也夫! 公元前577年,王正月,莒子朱卒。 《春秋》:“秦伯卒?!?/p> 秦桓公,《春秋分紀》記載名榮,據(jù)《春秋》宣公四年記載名稻,《穀梁傳》宣公四年《疏》引《世本》同;而據(jù)本書《十二諸侯年表》名和;《秦本紀》司馬貞《索隱》又云名豭。秦共公之子,前604年—前577年在位28年,《史記》誤作為27年。 秦桓公被后世稱為“秦國國力中衰的始作俑者?!?/p> 秦桓公傳略: 公元前605年,秦伯稻卒。 公元前601年,春,白狄及晉平。夏,會晉伐秦。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公元前594年,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二十七),晉侯(晉景公)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奔膊?,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奔拜o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p> 公元前589年,冬,楚師、鄭師侵衛(wèi)。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于蜀。丙申(十二日),魯成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wèi)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公元前582年,秦人、白狄伐晉,諸侯貳故也。 公元前581年,晉景公疾病,求醫(yī)于秦。秦伯(秦桓公)使醫(y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y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惫唬骸傲坚t(yī)也?!焙駷橹Y而歸之。秦、晉為成,將會于令狐。晉侯(晉厲公)先至焉,秦伯(秦桓公)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顆盟晉侯于河?xùn)|。晉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士燮)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zhì)信也。會所,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何質(zhì)乎?”秦伯歸而背晉成。 公元前578年,魯成公會晉厲公、齊靈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成公、曹宣公、邾定公、滕文公伐秦。五月丁亥(初四),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公元前577年,秦伯卒。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共公立五年(公元前604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公元前601年),晉敗我一將。 十年(公元前594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晉兵于河上。當(dāng)是之時,楚霸,為會盟合諸侯。 二十四年(公元前580年),晉厲公初立,與秦桓公夾河而盟。歸而秦倍盟,與翟合謀擊晉。 二十六年(公元前578年),晉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涇而還。 桓公立二十七年(公元前577年)卒,子景公立?!?/p> “桓公立二十七年卒”,桓公在位年數(shù)應(yīng)為二十八年,因減去一年入于共公在位年數(shù),所以只剩下二十七年。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桓公享國二十七年。居雍太寢。葬義里丘(義丘里)北。生景公?!?/p> 《春秋》:“冬十月庚寅(十六),衛(wèi)侯臧卒?!?/p> 衛(wèi)定公,姬姓,衛(wèi)氏,名臧。衛(wèi)國第24代國君,衛(wèi)穆公之子,衛(wèi)獻公之父。前588年—前577年在位。 衛(wèi)定公傳略: 公元前599年,夏四月丙戌(二十九),衛(wèi)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zhàn)于新筑,衛(wèi)師敗績。六月癸酉(十七),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zhàn)于鞍(鞌),齊師敗績。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二十三),及國佐盟于袁婁。庚寅(九月五日),衛(wèi)侯速(穆公姬遫)卒。晉二子自役吊焉,哭于大門之外。衛(wèi)人逆之,婦人哭于門內(nèi),送亦如之。遂常以葬。冬,楚師、鄭師侵衛(wèi)。十有一月,魯成公會楚公子嬰齊于蜀。丙申(十二日),魯成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wèi)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公元前588年,王正月,魯成公會晉景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曹宣公伐鄭。次于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鄭公子偃帥師御之,使東鄙覆諸鄤,敗諸丘輿?;市缛绯I捷。秋,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伐嗇咎如,討赤狄之余焉。嗇咎如潰,上失民也。冬十一月,衛(wèi)侯(衛(wèi)定公)使孫良夫來聘(魯),且尋盟。丁未(二十九),盟衛(wèi),禮也。 公元前586年,十有二月己丑(二十三),魯成公會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悼公、曹宣公、邾定公、杞桓公同盟于蟲牢。鄭服也。諸侯謀復(fù)會,宋公(宋共公)使向為人辭以子靈之難。 公元前585年,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wèi)孫良夫、寧相(甯相,甯俞子),鄭人,伊、洛之戎,陸渾,蠻氏侵宋,以其辭會也。師于鍼,衛(wèi)人不保。說欲襲衛(wèi),曰:“雖不可入,多俘而歸,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衛(wèi)唯信晉,故師在其郊而不設(shè)備。若襲之,是棄信也。雖多衛(wèi)俘,而晉無信,何以求諸侯?”乃止,師還,衛(wèi)人登陴。 公元前584年,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魯成公會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救鄭。八月戊辰(十一),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衛(wèi)定公惡孫林父(孫文子)。冬,孫林父出奔晉。衛(wèi)侯如晉,晉反戚焉。 公元前583年,衛(wèi)人來(魯)媵共姬,禮也。 公元前582年,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魯成公會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成公、曹宣公、莒渠丘公、杞桓公,同盟于蒲。 公元前581年,春,衛(wèi)侯(衛(wèi)定公)之弟黑背(子叔為氏)帥師侵鄭。晉命也。 公元前579年,春,周公(周公楚)出奔晉。夏,魯成公會晉厲公、衛(wèi)定公于瑣澤。 公元前578年,魯成公遂會晉厲公、齊靈公、宋共公、衛(wèi)定公、鄭成公、曹宣公、邾定公、滕文公伐秦。五月丁亥(初四),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zhàn)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公元前577年,春,衛(wèi)侯(衛(wèi)定公)如晉,晉侯(晉厲公)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夏,衛(wèi)侯既歸,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而見之。衛(wèi)侯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wèi)侯見而復(fù)之。 衛(wèi)侯饗苦成叔(郤犨),寧惠子(甯惠子,甯殖)相??喑墒灏?。寧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衛(wèi)侯有疾,使孔成子、寧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為大子。冬十月(庚寅十六),衛(wèi)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大子之不哀也,不內(nèi)酌飲。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wèi)國之?dāng)?,其必始于未亡人!烏呼!天禍衛(wèi)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贝蠓蚵勚?,無不聳懼。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wèi),盡置諸戚,而甚善晉大夫。 《史記卷三十七·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十一年(公元前589年),孫良夫救魯伐齊,復(fù)得侵地。穆公卒,子定公臧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77年)卒,子獻公衎立?!?/p> 《列女傳卷之一·母儀傳·衛(wèi)姑定姜》:“衛(wèi)姑定姜者,衛(wèi)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婦無子,畢三年之喪,定姜歸其婦,自送之,至于野。恩愛哀思,悲心感慟,立而望之,揮泣垂涕。乃賦詩曰:“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彼腿w泣而望之。又作詩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君子謂定姜為慈姑過而之厚。定公惡孫林父,孫林父奔晉。晉侯使郄犨為請還,定公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而弗許,將亡。雖惡之,不猶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夫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定公遂復(fù)之。君子謂定姜能遠患難。詩曰:“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贝酥^也。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為君,是為獻公。獻公居喪而慢。定姜既哭而息,見獻公之不哀也,不內(nèi)食飲,嘆曰:“是將敗衛(wèi)國,必先害善人,天禍衛(wèi)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贝蠓蚵勚詰?。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wèi)。鱄者,獻公弟子鮮也。賢,而定姜欲立之而不得。后獻公暴虐,慢侮定姜。卒見逐走,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于廟。定姜曰:“不可。若令無神,不可誣。有罪,若何告無罪也。且公之行,舍大臣而與小臣謀,一罪也。先君有衛(wèi)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櫛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無告無罪。其后賴鱄力,獻公復(fù)得反國。君子謂定姜能以辭教。詩云:“我言惟服?!贝酥^也。鄭皇耳率師侵衛(wèi),孫文子卜追之,獻兆于定姜曰:“兆如山林,有夫出征而喪其雄?!倍ń唬骸罢髡邌市郏苤?。大夫圖之。”衛(wèi)人追之,獲皇耳于犬丘。君子謂定姜達于事情。詩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此之謂也。 頌曰:衛(wèi)姑定姜,送婦作詩,恩愛慈惠,泣而望之。數(shù)諫獻公,得其罪尤。聰明遠識,麗于文辭?!?/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