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 查爾斯·達爾文 你覺得達爾文這話有沒有道理?別急著回答,讓我們先來看一個蠢賊的表現。 1995年4月19日,匹茲堡的兩家銀行光天化日之下被同一個匪徒搶劫。當晚十一點,警方讓當地電視臺播出銀行的監(jiān)控錄像,幾分鐘后就有人提供線索。原因是錄像里有劫匪清晰的面部圖像(劫匪沒戴面具),而且他有著1.67米的身高和122公斤的體重,所以認出他并不難。一小時后,警察敲開了劫匪的家門。劫匪叫麥克阿瑟·惠勒,他無法相信自己這么容易就被警察抓住,“我明明在臉上涂了檸檬汁啊”,警察覺得莫名其妙,惠勒解釋這是因為自己在電視上學到用檸檬汁在紙上寫字不會被看見,除非加熱。他因此認為,自己只要不是太熱,就不會被攝像機拍到。負責本案的警官再三向記者解釋,惠勒當時沒有吸毒或酗酒,也沒有妄想癥之類的精神疾病,只是他的想法錯的離譜。唯一解釋不清的是,惠勒自稱試過這個辦法,在搶銀行之前他先在臉上涂滿檸檬汁,然后用寶利來相機自怕了一張,照片里的確沒有人臉!警察也始終沒弄明白這事兒,最后只好認為是他的攝影技術和他搶銀行的技術同樣糟糕吧。 惠勒進了監(jiān)獄,躋身世界上最笨的罪犯之列。1996年版《世界年鑒》里的這個故事引起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wèi)·鄧寧的關注。他從這個蠢人的故事里看出了一種普遍現象。在之后的有關幽默感、文字能力、邏輯能力的實驗顯示,能力最欠缺的那部分人卻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當他們的得分平均只有12%時,自己的估計卻大都在60%以上。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這一現象后來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簡稱“達克效應”。 前幾天聽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當時他在參觀時看到一件文物,年代是公元457年,他無意的念叨了一句“這是什么朝代”,旁邊的一位大叔回答“宋”,拜托了大叔,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是公元960年,差了500多年。大叔接著又說了一句“大明”,這錯的更離譜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是更遠的1368年,不懂不要亂說好嗎?那就自己查好了,結果讓袁碩目瞪口呆。公元457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宋,國號大明。無知的自信令人汗顏。 心理學家解釋過,一個新司機會比經驗老到的司機更自信,但有個例外是,完全不會開車的人卻不在此列。我們剛剛進入某各領域的時候,因為起點低,所以進步會顯得很快。這時是最容易讓人產生盲目自信的階段,不過隨著學習了解的深入,大多數人會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因此在任何時候都要警惕自己的盲目自信,不斷地學習才能消除更多的無知。讓我們記住羅素的話:“在現代世界里,愚蠢的人總是自信滿滿,而聰明的人卻充滿疑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