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 名〕急解索、蛇利草、細(xì)米草、蛇舌草、魚(yú)尾花、半邊菊、半邊花、 箭豆草、瓜仁草、蛇啄草。 〔來(lái) 源〕為桔梗科山梗菜屬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 〔成 分〕全草含多種生物堿:主要為山梗菜堿、山梗菜酮堿、異山梗菜酮堿、山梗菜醇?jí)A。此外,尚含皂甙,黃酮類(lèi)及氨基酸。根含半邊蓮果聚糖,為一種果聚糖。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yàn) 1.利尿退腫:半邊蓮有利尿退腫作用。《中國(guó)藥物志》: “治血吸蟲(chóng)病腹水。”《陸川本草》: “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 2.清熱解毒:半邊蓮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本草綱目》: “治蛇虺傷, 搗汁飲,以滓圍涂之”。 《生藥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嶺南采藥錄》: “治魚(yú)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二、近代研究 1.利尿作用:動(dòng)物試驗(yàn)證明, 口服半邊蓮煎劑有利尿作用,同時(shí)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在利尿未發(fā)生前,血液比重已下降,說(shuō)明半邊蓮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尿作用。正常人口服半邊蓮煎劑,其尿量及尿中氯化物含量也增加〔1~4〕。 2.降壓作用:大劑量的半邊蓮有使動(dòng)物血壓下降的作用。提取全部半邊蓮堿后的殘余液靜脈注射,只引起血壓下降,卻毫無(wú)利尿作用〔1〕。 3.興奮呼吸作用:半邊蓮制劑在非經(jīng)口服給藥時(shí),能通過(guò)頸動(dòng)脈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興奮〔2〕。 4.止血作用:半邊蓮對(duì)小鼠剪尾出血有止血作用〔2〕。 5.抑菌作用:半邊蓮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5〕。 〔性 味〕 辛、寒。歸心、小腸、肺經(jīng)。 〔功 效〕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主 治〕 黃疸,大腹水腫, 泄瀉痢疾,蛇咬傷,疔瘡,腫毒,腸癰,濕疹、癬疾,跌打損傷腫痛。近來(lái)用治癌癥。 〔臨床應(yīng)用〕 1.水腫腹水:半邊蓮對(duì)水腫及腹水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特別用治肝硬化腹水及晚期血吸蟲(chóng)病肝硬化腹水,可使腹水減輕,癥狀改善。單用30~50克煎服,也可配伍金錢(qián)草、大黃、枳實(shí)、茯苓、澤瀉等,方例《單腹脹方》。此外,常用治水腫,如急性腎炎水腫,多入復(fù)方中用。 2.毒蛇咬傷:本品有緩瀉及加速利尿作用等,使毒素排出。常用治眼鏡蛇、 青竹蛇、蝰蛇咬傷。一般可單用鮮者150克, 搗取汁,熱酒送服,以渣外敷;或用干品30~60克煎服,以渣外敷。并常配伍巴豆、 半夏、青木香、黃柏、黃芩、田基黃等,方例《三黃半邊蓮湯》、 《二半巴豆丸》。 3.黃疸瀉痢:半邊蓮又可以用治濕熱黃疸,類(lèi)似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常配伍茵陳、白茅根等煎服。單用治療濕熱泄瀉和痢疾有效,也可入復(fù)方中用。 4.癰瘡腫毒:半邊蓮又可用治腸癰、疔瘡,乳癰,無(wú)名腫毒,咽喉腫痛等,單用煎服或用鮮者搗敷患處。也可配伍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此外,可敷跌打損傷。 5.試治癌癥:近用半邊蓮試治胃癌,直腸癌及肝癌等。常配伍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穿破石、瓜蔞、山豆根、蜀羊泉、黃藥子等制癌藥用,并隨癥加減其他藥物。 〔用 量〕 10~15克,大量可用60克,鮮者加倍,外用適量。 〔用 法〕 生用。 〔禁 忌〕 虛寒證慎用。 〔附 方〕 1.單腹脹方(《嶺南草藥志》):半邊蓮、金錢(qián)草、大黃、枳實(shí)。每日一劑,連服五天后, 原方去大黃, 加神曲、 麥芽、 砂仁,連服十天、每日一劑。后改為丸劑服。 2.三黃半邊蓮湯(驗(yàn)方): 黃芩、 黃連、田基黃、半邊蓮、金銀花、野菊花。 3.二半巴豆丸(驗(yàn)方):半邊蓮、 半夏、巴豆、青木香、黃柏、蜈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