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屬與別名】 豆豉為豆科植物的種子黑大豆經(jīng)發(fā)酵加工而成。又名: 淡豆豉、香豉、淡豉。處方名: 淡豆豉,為用麻黃、紫蘇等煎汁浸制;清豆豉為用桑葉、青蒿等煎汁浸制。醬豆豉為食品。 【性味、功效與主治】 味辛、甘、微苦,淡豆豉性溫,清豆豉性涼。功效: 解表,除煩。 主治傷風(fēng)感冒,發(fā)熱、惡寒,頭痛;以及胸中煩悶,虛煩不眠等病癥。 【傳統(tǒng)方劑】 (1) 蔥豉湯(《備急肘后方》) 蔥白、豆豉,治療感冒風(fēng)寒,鼻塞,噴嚏。 (2) 豉薤湯(《本草綱目》) 豆豉、薤白,治療痢疾。 (3) 梔子豉湯(《傷寒論》) 梔子、豆豉,治療傷寒汗吐下后,虛煩不眠,心中懊憹。 (4) 其他 在著名方劑紫金丹《本事方》中與砒石同用,以治療寒喘。黑膏《補缺肘后方》中與生地黃等同用,以治療溫毒發(fā)斑。在著名方劑銀翹散和藿樸夏苓湯中也均有豆豉。 【主要成分】 豆豉主要含蛋白質(zhì)、脂肪等營養(yǎng)成分和異黃酮類等成分。 1. 營養(yǎng)成分 豆豉的成分與黑大豆一致,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等。 2. 異黃酮類 豆豉含異黃酮類成分。異黃酮為大豆黃酮苷和染料木苷,水解后生成大豆黃酮和染料木素,以及葡萄糖。 3. 其他成分 豆豉尚含皂苷、磷脂、膽堿、葉酸、亞葉酸等。 【藥理作用】 豆豉的藥理作用實際上是黑大豆的作用。 1. 降脂、抗動脈硬化和減肥作用 大豆所含皂苷有明顯的降低血脂作用,可使高脂血癥家兔的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明顯降低。大豆皂苷可抑制肥胖小鼠的體重增加,減少血清和肝內(nèi)脂質(zhì)含量和體內(nèi)脂肪含量。 大豆所含磷脂也有明顯的降低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大豆磷脂口服可使血清膽固醇明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損傷明顯減輕。 2. 保肝和抗脂肪肝作用 大豆所含皂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對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使轉(zhuǎn)氨酶和游離脂肪酸明顯降低,大豆所含磷脂可使肝內(nèi)脂肪蓄積減少。 3. 擴張冠狀動脈作用 大豆總黃酮有顯著的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作用,同時可見冠狀動脈阻力降低,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小,血壓下降等。 對麻醉犬能明顯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還能提高耐常壓缺氧能力,對抗垂體后葉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 此外,大豆皂苷還能防治內(nèi)毒素所致的DIC時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的降低和FDP的增高,抑制凝血酶所致的DIC腎小球中纖維凝塊的形成。 4.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大豆皂苷對阿霉素所致的小鼠死亡時間有顯著的保護效果,大豆皂苷對丙二醛形成的抑制較弱,而對H2O2生成的抑制較強,表明其主要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的起始反應(yīng)。大豆皂苷能顯著降低自由基含量。 大豆磷脂可使動物心肌線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顯著增加,異常心電圖改善。 5. 抗腫瘤作用 大豆皂苷元能誘導(dǎo)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分化,但作用弱且不完全,當(dāng)與乳香有效成分Bc-4或阿糖胞苷(Ara-C)合用則能明顯抑制HL-60細胞的生長。大豆皂苷元可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的增殖,并明顯降低其克隆形成能力和體內(nèi)成瘤能力,并在抑制生長的同時,增加黑色素的生成,明顯改變B16細胞的形態(tài),表明能誘導(dǎo)B16細胞的分化。 6. 抗病毒作用 大豆總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能明顯抑制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Ⅰ),柯薩奇病毒B3(CoxB3)等的復(fù)制。對HSV-Ⅰ、HSV-Ⅱ、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Ⅰ型、CoxB3、水皰性口炎病毒(VSV)及腺病毒Ⅲ型(ADV-3)所致細胞感染均有明顯的保護效果,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直接殺傷病毒有關(guān)。 7. 其他 (1) 降糖作用 大豆磷脂能明顯加強和延長胰島素的降血糖效果。 (2) 溶解膽固醇作用 大豆磷脂能改善膽結(jié)石患者膽汁中磷脂/膽固醇比值,增加膽汁溶解膽固醇的能力。 (3) 增強免疫作用 大豆磷脂是脂質(zhì)體的主要成分,脂質(zhì)體可顯著促進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增強人淋巴細胞DNA的合成和免疫中介的抗腫瘤作用。 8. 體內(nèi)過程 大豆苷元大鼠和人腸道吸收較快,但吸收率大鼠24h僅為1/2,人吸引較多。大豆苷元可與血漿蛋白疏松結(jié)合,體內(nèi)大部分被代謝,主要于肝臟形成結(jié)合物,并以此形式從體內(nèi)排出。 【臨床應(yīng)用】 1) 淡豆豉治療普通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2) 治療熱病后內(nèi)熱未凈,煩躁失眠。 【劑量與用法】 (1) 藥典劑量 6~12g。 (2) 臨床常用劑量 9~15g。 (3) 大劑量 15~3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外敷。 【臨床體會】 1. 豆豉可食可藥 《本草綱目》記載:“豉,嗜也,調(diào)和五味,可甘嗜也?!薄绊炘皇持谐S?,春夏天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說明豆豉自古以來就是民間的常用食物。豆豉的原料以黑大豆為主,黃大豆也可作豉,至今醬豆豉仍為民間常用醬菜,可與稀飯一起食用,豆豉還可炒菜,也可作調(diào)味品,如豆豉醋魚就是一道美味菜肴。 中藥淡豆豉全用黑大豆作原料?!侗静菥V目》:“豉,諸大豆皆可為之,以黑豆者入藥,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昂诙剐云剑黥鶆t溫,既經(jīng)蒸制,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fā)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fēng),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jié)之義也”。淡豆豉治療的這些疾病,都與配伍藥的共同作用有關(guān)。 現(xiàn)淡豆豉的制作有二法,一是用青蒿、桑葉炮制,為清豆豉。上海地區(qū)的淡豆豉是用麻黃、紫蘇、辣蓼、藿香等炮制的,原是清代的江南中醫(yī),認(rèn)為麻黃藥力較重,江南人身體弱,難勝麻黃,所以用麻黃來炮制豆豉,代替麻黃解表之用,因此,淡豆豉的功效應(yīng)該說還包含了麻黃等其他中草藥的作用。 2. 關(guān)于解表治療感冒 豆豉中藥房有配,是食物入藥,其藥力是很弱的,所以古方中都是作為配伍藥使用的,作為君藥的方劑幾乎沒有。 淡豆豉解表治療感冒臨床上是常用的藥物。既可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以辛涼解表;又可與荊芥、防風(fēng)等配伍,以辛溫解表,雖然用麻黃炮制,其藥力遠不及麻黃,而且沒有止咳平喘方面的功效。但也沒有麻黃的不良反應(yīng)。 經(jīng)方梔子豉湯治療熱病后虛煩不眠,心中懊憹,這是病后康復(fù)問題。由于內(nèi)熱而煩躁不眠,清除了內(nèi)熱,睡眠隨之而好,這是間接的安眠效果。至于繼續(xù)清除內(nèi)熱的方法很多,如用菊花或金銀花泡茶飲服,也有效果,而服用更方便,口味也較好。如果是神經(jīng)官能癥的失眠,是不用梔子豉湯治療的,也是沒有效果的。 3. 關(guān)于大豆的藥理作用 上面所述的主要成分是大豆的成分,包括黑大豆、黃大豆和豆豉。其藥理是大豆中提取的單體的作用,既不完全是黑大豆的,也不完全是淡豆豉的,與臨床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一定的差距,只能作為參考。 醬豆豉食用是吃豆的,淡豆豉藥用是喝湯不吃豆的,臨床能否起到這些藥理作用,就很難評說了。 【保健與食療】 1. 豆豉的食用與食療 我國民間喜喝豆?jié){、吃豆腐、豆制品、豆豉,長期食用,不但營養(yǎng)豐富,補充了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雌激素樣物質(zhì)等,而且能起到上述的藥理作用,包括抗動脈硬化,擴張冠狀動脈、抗凝、保肝、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等一系列作用,這些都是牛奶所不及的。我國有許多健康長壽的老人,就是與長期喜食大豆制品有關(guān)。 2. 藥膳 民間有醬豆豉食用,可作醬菜。淡豆豉和醬豆豉可炒菜,如炒肉片,炒雞片,炒辣椒等,或放入火鍋??商?、可咸、可辣、可酸,其味可按各人喜好。 3. 保健品 豆豉可制作酒劑、顆粒劑、沖劑、膠囊、飲料等劑型,主要用以解毒。 在當(dāng)代化學(xué)品普及而深入生活的情況下,經(jīng)常食用黑大豆與豆豉制品,對于及時解毒與清除毒素是具有保健效果的。 豆豉醬: 民間豆豉醬有淡淡的豆腥氣,可用香氣好聞的中藥以調(diào)和,如白豆蔻、紫蘇、石菖蒲等。 4. 文件規(guī)定 豆豉為民間常用食物,在有關(guān)文件中沒有收錄。 【不良反應(yīng)】 1. 古代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2. 毒理試驗 (1) LD50 大豆總黃酮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815±10.3mg/kg。說明毒性很小。 (2) 毒性反應(yīng) 大豆總黃酮小鼠每日服0.9g/kg或1.8g/kg,連續(xù)4周無明顯毒性。大豆皂苷的溶血指數(shù)小于100。大豆皂苷100mg/kg腹腔注射不引起小鼠死亡,家兔5mg/kg灌胃4周無明顯毒性反應(yīng)。 3. 臨床觀察 淡豆豉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食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 【禁忌證】 淡豆豉無禁忌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