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屬與別名】 石決明為鮑科動物九孔鮑和盤大鮑的貝殼。處方名: 石決明、生石決、九孔決明、煅石決明。 【性味、功效與主治】 味咸,性微寒。功效: 平肝潛陽,清熱明目。 主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病癥。 【傳統(tǒng)方劑】 (1) 石決明散(《證治準繩》) 石決明、枸杞子、木賊草、荊芥、桑葉、谷精草、金沸草、蛇退、蒼術、白菊花、甘草,治療目生翳障。 (2) 石決明散(《圣濟總錄》) 石決明、決明、羌活、菊花、甘草,治療眼昏暗,頭目不利。 (3) 驗方(《本草綱目》) 石決明、蒼術,為末,納入豬肝內,煮熟,食肝飲汁,治療青盲雀目。 【主要成分】 石決明主要含有機質角殼蛋白、碳酸鈣以及多種無機鹽。 1. 無機鹽類 盤大鮑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含少量鎂、鐵、鈉、鈦、鉻、鎂、錳、微量碘;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氯化物。 2. 有機質類 盤大鮑的貝殼含有機質約3.67%,角殼蛋白,分解后為氨基酸。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有機質被破壞。 【藥理作用】 1. 保肝作用 鮑貝殼水解液對小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能明顯降低谷丙轉氨酶(ALT),病理切片肝細胞幾乎沒有變性。 2. 其他 (1) 耐缺氧作用 鮑貝殼提取液對小鼠缺氧試驗有明顯的耐缺氧作用。 (2) 擴管作用 鮑貝殼提取液能擴張氣管、支氣管平滑肌,能增加小鼠離體肺灌流量。 【臨床應用】 1) 治療高血壓。 2) 治療玻璃體混濁,視物模糊。 【劑量與用法】 (1) 藥典劑量 3~15g。 (2) 臨床常用劑量 6~12g。 (3) 大劑量 30~6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內服。 【臨床體會】 1. 關于治療高血壓 石決明治療肝陽上亢,肝火上盛之高血壓,能平肝,能清火,能改善頭暈目糊的癥狀,在復方中使用能增效,單方使用其效果就不明顯。其降壓的臨床效果也不明顯。 過去曾聽老一代中醫(yī)說,大劑量生石決可代替羚羊角,以治療肝陽肝火上亢、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煩躁沖動、脈弦數(shù)。這種情況時血壓可能很高,而且處于交感興奮狀態(tài),這是羚羊角的適應證。改善這些癥狀,生石決在復方內也是可以達到的,過去是由于生石決價格比羚羊角便宜得多,現(xiàn)在是由于羚羊為保護的野生動物,羚羊角已基本淘汰,因此,生石決是可以作為羚羊角的替代品。 2. 關于治療眼疾 目前臨床上,對于服用大劑量的皮質激素而引起的視物模糊,眼科檢查尚未發(fā)現(xiàn)有病理改變。方內加入生石決、白菊花等藥是能改善視物模糊癥狀的。 3. 關于補鈣 石決明含大量碳酸鈣。碳酸鈣是無機鈣。鮑是動物。其貝殼是其身上長出來的,與氨基酸等有機物結合在一起的。 無機吸收不良,人體能吸收的是有機鈣。臨床觀察,復方中長期使用石決明,對鈣質的補充是很有利。 【保健與食療】 1. 石決明的食用與食療 石決明湯液味淡,帶有咸味,淡色,無特殊氣味。 食療可制作藥膳、菜肴、湯肴、火鍋、藥酒、飲料、顆粒、膠囊等,甜、酸、咸、辣四種味道均可相配,用以平肝清火,改善頭暈目糊癥狀以及壯骨補鈣。 2. 藥膳 石決明單味可制作藥膳菜肴,如與海鮮、河鮮,魚類、肉類,豆類等相配,或放入火鍋。 石決明、天麻蒸鮑魚: 石決明、天麻湯液蒸鮑魚,貝殼裝鮑魚和天麻。 3. 保健品 (1) 飲料 石決明可制作飲料,長期飲用以壯骨補鈣。 (2) 藥酒、顆粒、膠囊 石決明可與天麻、麥門冬、枸杞子等相配,以協(xié)助治療高血壓頭暈目糊。 4. 文件規(guī)定 為民間藥食兩用之物。石決明在有關文件中屬于第一二類沒有收錄。 【不良反應】 1. 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2. 臨床觀察 石決明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水煎服或長期服用沒有不適反應,大劑量服用有時有胃不適反應,加入和胃藥后能克服。 【禁忌證】 石決明沒有禁忌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