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1200多年前,李白的《蜀道難》就描寫了地處大西南的四川,與中原地區(qū)的隔絕,交通不便。
四川古稱“蜀”。它北有秦嶺巴山屏障,南為云貴高原,西靠世界屋脊,東有一條水路出川,那就是風高浪急,布滿急流險灘的長江三峽。
自古出川主要是北越巴山秦嶺到長安,東出三峽到襄陽。
李白當年出川走三峽到襄陽,沒有選翻巴山攀秦嶺到長安。他知道走那條蜀道太難。
清明時節(jié),我們由川北“蜀道”去四川。
4月5日早7點,我們由老家出發(fā),經西安繞城上西漢高速,很快車子就到秦嶺腳下。
西漢高速(西安到漢中)是逢山鑿洞,遇水架橋。一路上,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隧道,在一座連一座的橋梁上前行。
過了秦嶺2號隧道,天上飄起雪花。在西漢高速秦嶺休息區(qū),眼看著小雪變成鵝毛大雪。很多清明假期到漢中賞油菜花的西安游人,高興地拿出手機、相機,對著滿眼蒼翠的秦嶺和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拍個不停。
是啊,這個季節(jié)不要說在南方,就是在秦嶺以北的關中平原,也很難看到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
半天時間,我們的車子就穿過南北寬200余公里的秦嶺山脈,到達陜南魚米之鄉(xiāng)漢中。
秦嶺南北溫差較大。清明時節(jié),秦嶺上飄雪,陜南漢中卻是一望無際金燦燦的油菜花。
秦嶺,不愧為我國南北地理的天然分界線。
翻秦嶺,蜀道才走了一半。在漢中盆地與四川盆地之間,東西還橫亙著大巴山脈。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边@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當年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成都,寫給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詩。很多人是在讀這首詩時知道大巴山的。
蜀道難,秦嶺算一半,大巴山是另一半。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大量救災物資就是因為寧強至廣元間的巴山棋盤關道路不暢,難以及時運抵地震災區(qū)。棋盤關前運送救災物資的車輛堵塞,最多時蔓延幾十公里。
2009年春節(jié),1.5萬輛車滯留棋盤關。10公里路走8小時,50公里長的車龍,川陜聯(lián)手,整整疏導了6天。
車子來到棋盤關隧道前,啊!川陜高速卡脖子的棋盤關隧道終于在2010年打通了!
穿過棋盤關特長隧道和橋梁,我們的車子過川北重鎮(zhèn)廣元,經江油、綿陽,過德陽,下午5點到成都。
酒店下榻后,家在成都的堂兄蓉康一家和堂妹蓉娟為我們接風。我們一起去附近的餐廳享受成都美食。
蜀道難。今日蜀道變坦途,千里蜀道一日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