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解《金剛經》32首(中) 劉曉林 詩解金剛經(9) 《金剛經》第八品《一相無相分》所述要旨乃“名實”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空名入流一往來, 般若境界天自開。 無爭無欲無高下, 名實名虛納襟懷。 注: 入流,即入流果。指須陀洹,小乘佛教的初果位。 一往來,即斯沱含。指小乘佛教的二果羅漢位。 詩解金剛經(10) 《金剛經》第十品《莊嚴凈土分》所述要旨乃“有無”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回首向來持修路, 嘗聞然燈語諄諄。 莊嚴云云俱名謂, 了無塵滓清靜身。 注:然燈,指然燈佛。釋迦牟尼前的佛祖,他第一個印證釋迦牟尼將成佛。 詩解金剛經(11) 《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所述要旨乃“無量”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天地福德無盡藏, 恒河沙數作等觀。 參得四句金剛偈, 蓬萊煙霞忘悲歡。 注:四句金剛偈,指《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 詩解金剛經(12) 《金剛經》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所述要旨乃“心誠”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廟宇佛塔心中供, 勿需嘮嘮氣自宏。 金剛希有隱四處, 如影隨形妙從容。 注:金剛希有,喻指罕見的佛法。 詩解金剛經(13) 《金剛經》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所述要旨乃“名曰”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從來世尊無所說, 卻教眾生費琢磨。 微塵世界名稱耳, 水皮扯盡已無波。 注:水皮,指“波”。 詩解金剛經(14) 《金剛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所述要旨乃“離相”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信解受持識義趣, 菩薩六度覓真如。 離相無我無所住, 如來自譜千秋圖。 注:信解受持,指教、理、行、果修佛法的四個階段。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佛法義理,再修行佛法,最后印證道果。 義趣,佛法道理為義,修持佛法所能達到的境界為趣。 菩薩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詩解金剛經(15) 《金剛經》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所述要旨乃“不疑”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五戒十善萬億劫, 功德無際費評說。 仆假天眼悉萬物, 華香散處自婆娑。 注:仆,我。 詩解金剛經(16) 《金剛經》第十六品《能凈業(yè)障分》所述要旨乃“果報”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因果循環(huán)彌天地, 慈忍傾心無所移。 金剛義理勤持誦, 洞若觀火明千機。 詩解金剛經(17) 《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所述要旨乃“去功”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眾生我度非我度, 天地自合去我功。 諸法無法虛實在, 六合混沌騰象龍。 注:象龍,即龍象。 詩解金剛經(18) 《金剛經》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所述要旨乃“通透”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世尊五眼各有能, 化身普照自性空。 定慧慈悲法無量, 悉知三世任枯榮。 注:世尊,如來佛。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詩解金剛經(19) 《金剛經》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所述要旨乃“虛空”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世間七寶探海藏, 福德無量彌天光。 萬象虛幻空如也, 饑食困眠自在堂。 注:法界,即法性、實相。 詩解金剛經(20) 《金剛經》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所述要旨乃“破執(zhí)”二字,九天居士文曰: 四大五塵有色身, 三十二相近通神。 如來如去圓滿在, 諸相俱足亦混混。 注:通神,即神通。四大五塵,即地、水、火、風與色、聲、香、味、觸。 附圖九天居士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