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萬祥 有一個女性朋友正在減肥,“贅肉”倒是沒減掉多少,可是通過減肥卻總結出一套人生感悟來,令我們刮目相看。 她說她現(xiàn)在一天的進食量是往日的一半,寧可少一點,欠著一點,但舒服,胃有空間心靈才有空間。因為半飽,呵護好自己的腸胃,能讓每一口美味的食物到達口中時得到最大的享受;因為半飽,當你在下一個街口發(fā)現(xiàn)了新的美食的時候,你才不至于胃口沒有了容量。 做人也是這個道理。她說,自己以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追求百分之百的滿意度,可往往事與愿違。比如朋友做了錯事,就不予原諒,搞得朋友尷尬,自己疲憊,還錯失了不少朋友。如今經(jīng)歷了一些事,也就漸漸想通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此自己也就多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坦然。 她認為,“半飽”就如同對朋友的包容,同時也是要求自己做事的態(tài)度,積極但不十全十美,盡人力,聽天命,不跟自己過不去,不跟朋友找別扭,對人對事,半飽即可。這樣的人生豁達而從容,寬厚而仁愛。當你要求自己盡善盡美的時候,反而束縛了前進的步伐。 “半飽理論”同樣適用于感情生活中。對待感情,夫妻之間的要求也是以“半飽”為好。很多人一生都沒鬧明白,為什么夫妻感情從親密無間漸漸地就變成親密有間了呢?有人認為,夫妻之間不應當有秘密,毫無保留才能證明夫妻感情的真實,實際上,夫妻之間有私人空間,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反而是夫妻相處的一種藝術。 作家歐陽應霽在《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中說:“半飽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藍天。對現(xiàn)實保持一種滿足,對未來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頭總有更好玩的事情,會在下一個階段出現(xiàn)。”半飽讓精神時刻處于一種半饑渴狀態(tài),其實挺美好的。古代有“不饑而食、食不過飽”的說法,吃飯要吃七八成,做事留下三四分。 半飽的人生,表面上看是虧損的,實則是豐盈的。為人不要太過貪心,取舍有度,方為做人最上乘的境界。 只是,塵世中的人啊,又有幾個能夠忍得住眼前的饕餮盛宴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