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很疑惑,現在科技這么發(fā)達,各種移動支付和網絡銀行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未來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還有人存款嗎?會不會被其他金融機構淘汰呢? 這個問題雖然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從未來三個方面看,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第一個方面,目前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渠道,已經成為農村金融服務最不可或缺的金融機構 以前的銀行金融服務分工是工商銀行負責城市、農業(yè)銀行負責農村,因此,農村金融服務主要由農業(yè)銀行負責。后來,雖然我國銀行體制的改革,農業(yè)銀行進城、工商銀行出國,農村信用社大量設立為廣大農村提供了廣泛的金融服務,再后來隨著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就變成了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兩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已經形成機構眾多、服務多樣的綜合金融服務機構,特別是組建農村商業(yè)銀行扎根本地、立足當地提供更優(yōu)質的金融服務,目前已組建農村商業(yè)銀行約303家、農村合作銀行約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產總額占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yè)銀行組建條件,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會越來越強。 以前的郵政業(yè)務主要集中在郵、匯、兌,2007年3月,在改革原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從而成為第六大國有商業(yè)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定位于服務社區(qū)、服務中小企業(yè)、服務“三農”,截止2018年11月初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營業(yè)網點,服務個人客戶達5.65億戶。 因此,無論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服務定位還是遍布鄉(xiāng)村的服務網絡看,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都是無法替代的,對農村金融服務都是必要的。 第二個方面,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機構眾多,對于農村大眾來說,存款取款仍然是最便利的銀行機構 農村信用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堅持了服務“三農”的定位;郵政儲蓄銀行的定位也是服務“三農“,作為鄉(xiāng)村服務網絡最廣泛的兩大金融機構,為廣大的農村提供了最基礎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存款、取款業(yè)務。 雖然目前人們使用現金的頻率越來越低,但在廣大的農村,存款和取款仍然是農村最基礎的業(yè)務,而最便利的機構當然就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 雖然目前各種移動支付和網絡銀行的發(fā)展,人們有了更多的金融服務選擇性,但是存款和取款這些基礎的金融服務,人們仍然是以就近為主,絕大多數人不會為了存款和取款專門進縣城找一家銀行開戶和存款、取款,既不方便,也沒有必要。這就成為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最大優(yōu)勢。 而且更重要的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yè)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有針對性地廣大的農村客戶提供了更好的存款和取款服務方式,包括存款的利率相對較高,其他銀行對農村人的存款并不具有吸引力和優(yōu)勢。 第三個方面,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已經成為農村金融服務中最不可或缺的綜合金融服務體,從而將為廣大農村提供最需要的金融服務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保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wěn)定。同時明確提出,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實施最優(yōu)惠的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yè)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 從具體的金融服務未來看,農村信用社將承擔著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承擔著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yè)務;承擔著開發(fā)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業(yè)務;承擔著對農業(yè)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的責任。因此,已經成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渠道。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7.05萬億元,其中農業(yè)貸款余額4.18萬億,農村地區(qū)(縣級及以下)貸款30.48萬億,農戶貸款余額10.83萬億。2020年11月,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415920億元,同比增長10.9%,占銀行業(yè)的13.3%;總負債為384543億元,同比增長11.4%,占銀行業(yè)的13.5%??梢?,農村金融服務不但有廣泛的需求,農村信用社也有廣泛的金融服務支持,所以,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的金融服務是無法替代的。 從現狀看,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承擔著綜合金融服務的責任,無論是存款、取款、信貸以及綜合金融服務都是主渠道,即使在未來也是不可替代的。(麒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