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西陽:原名:張西陽。祖籍山東,中條山集團(tuán)公司退休職工,2017年8月在山西人民出版社發(fā)表長篇小說《流逝在身后的歲月》,熱愛文學(xué),渴望以美好的文字點(diǎn)綴人生。 文學(xué) 垣曲不了情 作者:西陽 退休后每年一次指紋年檢,給我?guī)砹酥胤倒实氐睦碛伞?/p> 到過垣曲或在這里住過一段的人們,都有同感:這大山里真美,安靜、空氣好。而在這里工作過幾十年或地地道道的垣曲人,感慨的就不是一個美或安靜、空氣好,能表達(dá)得了對垣曲的深厚感情。 四月下旬的一天,細(xì)雨瀝瀝中重返垣曲——山頂輕霧環(huán)繞,山中翠綠連綿,山下繁花簇簇,山連著山,霧擁著綠,這扯天蓋地的綠,一塵不染的綠,讓你瞬間產(chǎn)生,厭了滾滾紅塵,倦了喧囂鬧世的感覺。面對一山的綠,你會放空思想,讓心情空茫而富有,富有而自由,自由而空靈。啊!這霧繞青山頂,花綻路兩旁,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白紗輕幔中翩翩起舞,歡迎游子歸來! 剛越過隧道,便是另外一番景象,雨停了,霧散了,開啟車窗,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像喝了一口瓊漿玉液般心曠神怡。下了高速,被雨水剛剛洗過的翠綠、殷紅、淡紫、淺黃、潔白、嬌粉頻頻向你含笑致意,每一朵花兒都在說:垣曲歡迎你! 踏入這片土地由不得你不感慨——垣曲變化太大!十多年間,在歷史的奔馳中一閃而過,怎就將這里閃出如此誘人的魅力?曾經(jīng)的荒涼;曾經(jīng)的煙火繚繞;曾經(jīng)的亂石河灘,全被眼前的井然秩序;花木成行;道路寬闊;溪流清澈所淹沒。站在黃河路的最高處俯瞰:高樓林立,河水粼粼,樹木清秀,天藍(lán)地綠。好一幅人間仙境,好一處山水人家! 夜幕降臨時,在多年好友的陪同下,漫步在濱河公園的林間花叢中;左右燈光閃爍,前后河水清凌。站在河岸遠(yuǎn)眺,水中映出同樣輝煌的燈帶像條條綢緞,呈階梯式地延伸飄蕩。寧靜的夜幕中墨藍(lán)的天空,伴月周圍的星星也在水里眨著閃亮的眼睛說:垣曲歡迎你! 如今的濱河公園,是曾經(jīng)的亂石河灘,人們原來都叫它河套。九六年的夏天這里山洪爆發(fā),洪水拍打著兩岸的莊稼、吞噬著周邊的民房,像一條巨獸肆虐,怒吼著滾滾而下,所經(jīng)之處全部卷入它洶涌的懷抱。牲畜死傷無數(shù),民房沖塌兩岸,翻滾的黃水中漂浮著鍋碗瓢盆,漂浮著牲畜的尸體。那場洪災(zāi)同樣波及到人的生命,記得一位女職工,在半山腰的冶煉廠被洪水沖到山下的河槽里,待人們找到她時已肢體不全…… 暴雨過后,人們站在尖角村的土崖上,嘹望這片渾濁的汪洋,周邊一片狼藉,樓倒房塌。只見淹沒在水中的一家民宅,高聳的門樓上那四個閃光的大紅字“吉星高照”還不屈不撓地挺立在洪水中央。人們一片哀嘆聲中,不忘調(diào)侃:這家的門樓工程過硬,無視洪水傲然屹立。 曾經(jīng)的亂石灘,荒草甸,職工們周末去逛垣曲縣為抄近道,這里是必經(jīng)之路。河水不漲的時候,只需踩著摞起的石頭,蜻蜓點(diǎn)水般地經(jīng)過。我們常常是三三兩兩你拽著我,我拉著她從石頭上跳過。也偶有失足落水的時候,往往會連笑帶罵自嘲一番。河套冬天另一番蒼涼的景象深深印在腦海:往往是一場大雪覆蓋后,漫長的寒冬難以融化,像一溝白色的鏈條,彎彎曲曲纏延在縣城的邊緣地帶。山里的狂風(fēng)將四面八方的雜物集中到河槽里,或是河沿的野山棗樹上,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挑在樹枝上狂歡飛舞。自從那條蟒蛇一般的河槽,變成如今的濱河公園后,我不止一次在這里佇立,而每次都是眼前的美景與以往的不堪交織在一起,往往都是久遠(yuǎn)的蒼涼畫面跳出來擾亂思緒。我的家曾住在河岸邊那一排排五六年開礦時建筑的簡易平房。這片平房為礦山的職工,立下了汗馬功勞,它伴隨著一茬一茬的職工、家屬,一住便是大半個世紀(jì)的春夏秋冬。 盡管這里曾經(jīng)夏日蚊蟲叮咬,冬日寒冷無比,幾百號人公用的廁所,蒼蠅飛舞惡臭難耐,但,還是在這如畫的景色中止不住去懷念過去。如癡地想著一幕幕往事:中午集中送水的時候,家家搶時間洗衣服、沖院子、洗菜淘米、刷鍋洗碗,一米寬的人行道往往成了飄著菜葉子肥皂沫隨意流淌的臭水溝。冬日里大雪覆蓋下,遠(yuǎn)遠(yuǎn)望去,這片低矮的平房就是凹凸不平的雪丘,只有家家墻壁上戳一節(jié)鐵皮煙筒,一冬天屋里屋外彌漫著嗆鼻子的煤煙味,才感到這里是煙火人家……無論這里曾經(jīng)多么艱難,多么寒磣,眼前都無法使你不去想她,她深深地擱在你的心底,印在你的腦海。美景只能掩蓋歷史的表象,無法抹去歷史留在心里的深刻記憶。更無法使你忘記、記憶中深入心靈的人和事。 鄰居的親切互幫,我今天單位有事要加班,孩子得在你家吃午飯了。明天他要出差幾天,同樣將孩子托付給我。隔著籬笆墻的院子,他遞給我一碗餃子,我給他塞過去幾個油餅,便是鄰居們互動感情的家常事。也有因雞毛蒜皮的事兒,掐著腰、跳著高吵罵的,但過不了多久他們又會哈哈大笑著走到一起。那酸甜苦辣的日子貫穿著歡聲笑語的記憶……啊!時間將一切變得可看,可聽,可觸,可憶。人常說,鄉(xiāng)愁難忘。我祖籍山東,出生陜西,長在山西。我真正的故鄉(xiāng)在哪里?隨著父母一路顛簸,哪里住得最久,哪里便是故鄉(xiāng),哪里便是難忘的鄉(xiāng)愁。垣曲——駱駝峰下;那片蒼茫的工廠,是我永遠(yuǎn)的記憶,十二冶的那片平房,一到下雨天急忙上房蓋油氈,防屋頂?shù)穆┯?;那條通往工廠的慢長坡道;那太陽下風(fēng)雨里騎著自行車上班的小路上;那熙熙攘攘的菜市場…….是我永遠(yuǎn)的鄉(xiāng)愁。記住了這里,便記住了恩情,記住了恩情,便記住眼前這如畫的小城。 朋友見我久久不語,說:“還沒緩過神?” 他說:“是的,變化太大,你看咱曾住的那片平房,如今全是花園樓房。我兒子在國外幾年沒回家,進(jìn)門吆喝著,'我去!這是什么節(jié)奏?垣曲把我搞暈了!硬是找不著自己的家門’”哈哈…… 我們站在橋上,笑聲順河流遠(yuǎn)去…… (責(zé)任編輯:楊志強(qiáng)) ![]() ![]() 推廣團(tuán)隊(duì) 本刊主編:譚文峰 小說編審:張輝 微信號:zhanghui750525 詩歌編審:姚哲 微信號:8913480 散文編審:楊志強(qiáng) 微信號:yzq13734283479 圖文顧問:姚普俊 微信號: yqwyzfq 圖文編輯:師鄭娟 微信號:szj872668752 發(fā)刊制作:田園 微信號:wxid_l25np2ncz58o22 小說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詩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
|
|
來自: 譚文峰sdqtneyj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