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八正散:車(chē)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黃各一斤、燈心草適量。 【功用】: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主治】:濕熱下注之熱淋 【癥狀】:尿頻尿急,淋瀝不暢,尿色混濁,甚至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2.連樸飲 【組成】:制厚樸二錢(qián)、川連(姜汁炒)、石菖蒲一錢(qián)、制半夏一錢(qián)、焦梔子三錢(qián)、蘆根二兩。 【功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濕熱霍亂 【癥狀】: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心煩躁擾,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3.羌活勝濕湯 【組成】:羌活一錢(qián)、獨(dú)活一錢(qián)、藁本五分、防風(fēng)五分、炙甘草五分、川芎二分、蔓荊子三分。 【功用】:祛風(fēng)濕止痛。 【主治】:風(fēng)濕犯表之痹癥。 【癥狀】: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4.二妙散 【組成】:黃柏、蒼術(shù)、姜汁。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證。 【癥狀】:筋骨疼痛,下部濕疹、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 5.完帶湯 【組成】:白術(shù)一兩、蒼術(shù)二錢(qián)、山藥一兩、人參二錢(qián)、白芍五錢(qián)、車(chē)前子三錢(qián)、甘草一錢(qián)、陳皮五分、黑荊芥五分、柴胡六分。 【功用】:補(bǔ)脾疏肝、化濕止帶。 【主治】:脾虛肝郁、濕濁帶下證。 【癥狀】:帶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太白,脈緩或濡弱。 | 
|  | 
來(lái)自: 還想學(xué)習(xí)的老頭 > 《中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