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春回大地,日長風暖,草返青,柳染黃,桃花灼灼,李花飄香,蜂爭粉蕊蝶分香,好一派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 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樓前依依惜別的地方,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綠柳成蔭,每一縷搖曳的柳絲都寄托著一份柔情。 原來,那依依綠柳,代表的不僅僅是青翠的春天,還有依依不舍的離情別緒。 古人折柳贈別,即是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是希望遠行的人能夠入鄉(xiāng)隨俗隨遇而安生活幸福。 李白說,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其實,詩詞里的青青柳色,更多的則是道不盡的離愁和祝福。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賞析:渭城的早春,乍暖還寒,清晨的一場細雨潤澤了浮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清新翠嫩。 如此清新美麗的春景,卻令人更添依戀和不舍,因為好友西出陽關(guān)之后,就是風沙漫天的荒涼之地,想要再見這樣賞心悅目的景色就難了。 送行的宴席上,離別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祝福的話說了千萬遍,可是,縱有千般不舍,萬般不忍,分別的時刻還是到來了。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萬語千言,只有勸老朋友多飲一杯離別的酒,離開都城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 好友元二即將離開咸陽遠赴西北邊陲,關(guān)山萬重,此一去不知何日再見,作為多年的摯交好友,王維自是依依不舍,特地趕來為其餞行。 雨絲飄飄,揚柳依依,終是難以留住遠行的腳步,只有折一枝青青垂柳,祝福平安。 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被推為盛唐絕句之冠,還被譜入管弦傳唱天下,因為詩中有“渭城”和“陽關(guān)”兩地之名,所以稱為《陽關(guān)曲》、《渭城曲》,又因為詩的后兩句一疊再疊,重復(fù)三次,所以又把它稱為《陽關(guān)三疊》,幾乎成了送別時必唱的曲子。 詩人簡介: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山水田園派詩人,盛唐詩人的代表人物,有400余首詩傳世。 ?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唐·白居易《青門柳》 賞析:日暖風柔,垂柳依依,柳枝搖曳,柳色青青,這是多么令人愉悅的清新景致。 可是,在送別人的眼中,這青青柳色卻招惹了那么多的離愁別恨,因為多少個離別的人就在這樣的情景中折柳而別。 附近關(guān)卡周圍的人大多手中都拿著一段柳枝,他們也都是來為友人送別的。 離別總是不如相逢好,何況又是在楊柳依依的春天里,這難舍難分戀戀不舍的憂傷氛圍令明媚的春光也黯然失色。 詩人簡介:白居易,自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了新樂府運動,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唐·鄭谷《柳》 賞析:雨霧夾雜著細雨,溪橋邊和山路旁翠綠的柳樹都被籠罩在煙雨蒙蒙中,它們和那鮮艷的桃樹杏樹相映成趣。 楊柳依依,它好像懂得離人思鄉(xiāng)的無限情思,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shù)的柳絮去招惹迷人的春天。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時光荏苒,冬去春來,看著眼前的青青柳色,又想起了那送別時注滿了離愁別緒的折柳,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游子倍添思鄉(xiāng)之情呢。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鄭谷的這首詩全篇沒有一個“柳”字,卻又字字句句都是在說“柳”。 婀娜多姿的“柳”,善解人意的“柳”,招惹離思的“柳”,真是一支如花妙筆,不僅賦予了柳樹以生命,還讓它從紙上站了起來,它搖曳生姿的樣子如在眼前一般。 詩人簡介:鄭谷,字守愚,號芳林十哲,唐朝末期著名詩人,有《云臺編》傳世。 “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 趙雷那首令人意難忘的《成都》還在耳畔回響,河畔,那歌中深秋的依依垂柳已經(jīng)返青轉(zhuǎn)綠。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楊柳依依,分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見,即便是折柳贈別,也是滿滿的祝福和期待。 所以,不必傷春悲秋,更不必在青青柳色面前傷感憂愁。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花紅柳綠,鶯歌燕舞,趁著這新春正好,詩情畫意走起來,不負流年不負春…… |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