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旭 提到神話,一般人往往會因其包含某種神怪因素而認為神話和現(xiàn)實生活無關,是從人的頭腦中空想出來的,其實,神話雖由人的幻想構成,但這種幻想產東是毫無根據(jù)的,多數(shù)情況下它是以現(xiàn)實生活作基礎的。 幾個誤區(qū): 1.中國人往往認為“神話是歷史”→這是有心的儒家之流的誤導,任何一個統(tǒng)治者都希望寫進歷史的祖宗行跡冠冕堂皇,功德無量,而老百姓口頭傳說的神或英雄的事跡,難免有些不很“雅馴的東西,這時就須老夫子們加以點化、詮釋”,例如:1傳說中的黃帝本來有四張臉(黃帝四面),當子貢問孔子是否確有其事時,卻被“不語怪力亂神”的孔子巧妙解釋為“黃帝取合己者四人去分治四方”→2“夔,一足也。”“夔”,《山海經》中只是一只足的怪獸,到《書·堯典》時卻變成了舜的樂官,當魯哀公問孔子,“聽說'夔’一足,果真這樣嗎?”孔子答曰:“所謂'夔’一足,并不是說夔只有一只腳,而是說像夔這樣的音樂家,一個就足夠了。一定程度上,孔子固然恰到好處,但大家都這么進行形體辯正和改造,那么神話的樸素面見早已面目全非。 2.神化和傳說:有聯(lián)系亦有區(qū)別。一般說來,神話的產生要比傳說早;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而傳說卻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而傳說卻內含人的行為準則。比如:羿的故事,最早是以弓箭射落九日的神奇英雄,這是神話→后在流傳中加入了新的內容,羿的弟子逢蒙跟他學藝,盡得其道,想天下只有異是其對手,殺羿,批評逢蒙的卑劣行為→羿從西王母那兒請來不死藥,嫦娥一人偷吃上了天,諷刺嫦娥的自私變義,這樣一則神話加入了倫理道德的觀念、評判標準,后來的故事就變成了傳說而不再是神話,當然這種區(qū)分只有理論上的意義,實際上二者往往并存。 3.神話和仙話:被道教改造,成為仙話的一個來源。也就是說仙話是神話的變種,所謂仙話主要講述的是長生不死,羽化登仙,其中有的是修煉,有的是仙人引導(指路)或服藥。 區(qū)分方法很簡單:“仙話的文化意蘊要比神話淡薄得多(民族精神,審美品質),仙話的文化意蘊和神話比,大打折扣。 一、神話的概念 馬克思曾給它下過一個十分精辟的定義: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這段話有四個基本含義:a.神話是不自覺的藝術作品;b.神話是訴諸幻想的;c.神話多方面反映原始人的世界觀;d.神話非歷史,但是歷史的折射。 二、神話的起源(神話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思想基礎) 起源于原始社會野蠻時期(母權制時期),意識原始、思維幼稚、生產力水平低下是其產生的條件,初期登峰造極,有文字記載后開始走下坡路,隨著自然力的被人類支配,神話也就不復存在了。 神話產生的思想基礎:①是原始人普遍信奉的“泛靈論”,最初是由于夢幻的啟示。初民在夢中可能夢見打獵捕魚,也可能夢見戰(zhàn)斗嬉戲,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仍在原處未動,于是他們猜想在實在的、可看見的人的肉體之外,還有一個虛空的、看不見的精神即“靈魂”存在著,這種靈魂觀念擴大而大之,以至自然界的風雨雷電,日月運行都帶上萌牙狀態(tài)的宗教色彩,這就是“泛靈論”。 所謂“泛靈論”就是認為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背后,都存在著某種神秘的指揮者,他們不但擁有超自然的偉力,而且還能主宰著一切,正如恩格斯所說:“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br> 2圖騰崇拜是神話產生的另一個思想基礎。原始人的生活是以漁獵為主的,他們的衣食很多來源于動物。也許是出于對動物的感激,也許是出于對兇禽猛獸的畏懼,一種以動物或幾種動物特征綜合在一起的圖騰崇拜出現(xiàn)了,中國上古神話中的龍、鳳凰、麒麟等動物都曾作為圖騰物出現(xiàn)。 “圖騰”(totem)原為北美印地安人的方言,意為“他的親族”即指認某一動物、植物作為自己氏族的來源。圖騰的產生:1意味著一個個氏族組織的建立。2圖騰意象為自然物,又表明“萬物有靈”時代物我不分的交感式思維(人和物之間會產生一種心靈感應)特點。如從民俗學角度,魚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掉魚→相思,吃魚→婚姻。3也說明了人類還遠不了解生育之謎。誤以為女祖是感應了某種生殖之物感物而生。殷人:簡狄吞燕卵→契,《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周人始祖神話詩《生民》:姜嫄踩到天帝的腳趾生下了后稷。很顯然,圖騰觀念的產生是人類還未能把自己同自然分開。隨著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和圖騰的不斷人格化,“圖騰神”出現(xiàn)了。神被創(chuàng)造出來之后,神話的產生便水到渠成。原始人在自己心目中將一切自然力量形象化、人格化,依據(jù)自己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許多神的故事?;蛘叱鲇趯p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克服某些自然障礙的向往,他們又想象出許多異人異物的故事。這諸多用來解釋各種神的故事和異人異物的故事,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慢慢地流傳下來。這樣神話就產生了。 三、神話的分類: 1.自然神話:多以山川風雷、鳥獸草木為描述對象。如風神飛廉,雨神屏翳、旱神女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火神祝融,水神禺強,日神羲和,月神常羲,反映了初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態(tài)。 2.創(chuàng)世神話:對于世界形成和人類起源的探索,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以女性為主體。 ○1關于宇宙起源的典型卵生神話:南方神話的開辟神《盤古開天辟地》。 ○2關于人類自身起源:北方神話的開辟神《女媧造人》。 3.英雄神話:產生于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以男性為主體,注重個性表現(xiàn),力量,勇敢。 ○1為民興利除害的:鯀禹治水、后羿射日。 ○2不辭勞苦,與自然抗爭,表現(xiàn)人類不屈斗爭精神和堅強意志力的: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 ○3氏族部落間的爭斗:炎黃之爭(同父異母兄弟,水火之戰(zhàn),炎帝善用火攻,黃帝主雷雨之神),黃帝殺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共工:曾與顓頊爭地,一時發(fā)怒,一頭撞在不周山上,竟使天柱頃刻斷裂,整個天體宇宙發(fā)生傾斜,造成今天日月星辰自東向西運行,江河湖海由西向東流動的格局。) 4.傳奇神話:異人異物,異域奇聞,怪人神物的傳奇故事,反映了遠古人民企圖沖破種種自然條件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愿望和理想,同時也表現(xiàn)了驚人的超現(xiàn)實、超自然的想象力。這些神話,形象奇特,別有情趣,如吐絲女。羽民國,長臂國,厭火國,驩頭國。 四大著名神話: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出自《淮南子》。 四、神話的特點及流傳:沒有像古希臘神話完整流傳下來,只在《山海經》《淮南子》《楚辭》《列子》《莊子》等書中有片斷記載。 失傳原因:a.北方史官文化重史料、重實證,“不語怪力亂神”。 b. 巫官文化重幻想,重神化,把神話歷史化。 和西方比:數(shù)量、篇制上略顯遜色,按人的樣子創(chuàng)造神。 在鯀禹治水神話中,自然界的洪水被形象化,治服洪水的人被神化了,禹在人們想象和企望中成為能力非凡的神。 即使是幻想,人們也是不自覺地按人的樣子來創(chuàng)造神,“禹身長九尺有余,虎鼻、河目、駢齒、鳥喙、耳三漏”,有著非常的婚配“三十未娶,行至涂山”,娶涂山之女為妻;傳說還能變成熊鑿山開道。禹又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但是在長期流傳中被逐漸歷史化了→最后完成變成了人的,而且是古代帝王的典范。 在英雄神的身上,集中了人類最美的品德: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熱愛勞動,忘我獻身。 洪水神話是世界性的關于宇宙和人類再生的神話,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100多種)。 五、幾個較為重要的神話故事 ①女媧補天,《淮南子·覽冥訓》 關于開天辟地的神話 ②后羿射日,《淮南子》 關于為民除害的英雄神話 ③鯀禹治洪水,《山海經·海內經》 關于治理洪水英雄神話 ④黃帝擒蚩尤,《山海經·大荒北經》 這是氏族部落之間斗爭的神話 ⑤夸父逐日,《山海經·北山經》 人同自然作斗爭的堅強意志 ⑥精衛(wèi)填海,《山海經·北山經》 不屈信念、執(zhí)著精神,人與自然 刑天舞干戚等神話 古代神話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萌芽,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其中表現(xiàn)出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對現(xiàn)實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以后作家的積極浪漫主義世界觀形成有很大影響。 六、上古神話傳說的主要內容 因為國人往往將神話歷史化,所以上古神話沒有得到完好的保存。盡管沒有得到完好保存,但從各種現(xiàn)存文字記載中,仍可窺見其內容的豐富性。 下面?zhèn)€體介紹幾個比較著名的神話傳說。 (一)女媧補天 女媧是我國上古神話中最偉大的女神。她的偉大的、廣為傳誦的業(yè)績是造人和補天。 1.女媧造人的神話始見于屈原的《天問》: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大意是說:女媧的身體是誰做成的呢?這個問題初一看的確有些奇怪,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怎么來的呢?翻一翻史籍:媧:古時的神圣女、化育萬物的人。也就是說,女媧是一個女性天神,這個天神的偉大就在于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造人和補天的事上。 女媧造人的完整故事見于《風俗通》: 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牽引引繩絙于泥中,舉以為人。——《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人由黃土塑成這一幻想雖然十分離奇荒誕,但仍然有一定的現(xiàn)實生活基礎。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土地帶,在發(fā)明制陶技術后,他們便容易從陶器用泥土作坯的制過程中,產生關于人類也可能是用泥土捏塑的聯(lián)想。女媧摶黃土作人的神話,就是這種現(xiàn)實的折光,也是當時人們對人類起源的一種幼稚的解釋。 2.女媧不但創(chuàng)造了人,她還想著如何讓這些人繼續(xù)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下去,于是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男女各得所配,生兒育女,所以后人又把女媧奉為高禖,高禖就是神媒,婚姻之神的意思,每到春和日麗的二月,青年男女就可以把日月星空做帳子,把綠草如茵的大地作床塌自由結合,這大概這是所謂的“天作之合”吧。至于那些結了婚卻沒有兒女的,也紛紛來到神廟求神賜子,女媧這位婚姻之神又兼了送子娘娘的職務。在周代——春秋時期,這種供青年男女自由結合的地方很多:如宋國的桑林,楚國的云夢澤,鄭國的溱洧水邊。 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又替他們建立了婚姻制度,人們相安無事幸福和諧,可是有一年宇宙卻發(fā)生了一場大的變故。 3.女媧補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練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當此之時,禽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 這個故事,清楚地反映原始人所遭受過的許許多多自然災害,包括星墜和地震、火山和洪水、蟲蛇虎豹橫行等。補天的成功,則幻想地、形象地反映了人對自然斗爭的巨大勝利。女媧形象的意義即在于她體現(xiàn)了這個勝利,體現(xiàn)了人們戰(zhàn)勝自然的信心和樂觀精神,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在爭取生存的斗爭中所顯示的氣魄、智慧和力量。 女媧既不辭辛苦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又以極大的勇氣保護了人類。她一身而兼有如此偉大的功業(yè),反映了原始人對人類母親的愛戴和崇敬。這個神話產生于原始社會早期的母系氏族時代。 (二)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神話,也是上古著名神話之一,最早見于《山海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 ——《大荒西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海外北經》 夸父是一個力氣極大的巨人,一天,他忽然產生了追趕太陽和太陽賽跑的想法??煲s上時,太陽炎熱烤炙著他,加之一天的饑渴循泊,他伏下身子剎那間把黃河、渭河兩條河的水都一口氣喝干了,可是口渴還是止不住,他又向北方跑去,想要喝掉大澤的水,未到便渴死了。太陽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其施惠于人類可謂至大,但有時也會焦灼莊稼,造成了干旱。原始人當然是很想了解和駕馭它。屈原關于太陽“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天問》)的提問,即反映了古人探索太陽運行規(guī)律的興趣??涓缸汾s太陽,可知也是為了觀察、了解并進而控制太陽的目的??涓敢詿o比的英雄氣概去追逐太陽,狂跑飛奔,忍受江河湖澤不足以消解的口渴,終于在一個叫“禺谷”(即虞淵,日落處)的地方趕上了太陽。盡管他后來渴死了,但他那崇高、雄偉的氣魄和頑強的毅力,卻一直令人神往。尤其是他那巨大的柱杖化作蓊郁茂盛的嘉樹桃林,給后繼者乘涼解渴之便,使其得以完成未竟的事業(yè),則更令人振奮和鼓舞??涓傅男蜗篌w現(xiàn)了原始人了解太陽奧秘的強烈愿望,體現(xiàn)了他們征服自然的宏觀理想,整個神話充滿積極樂觀的浪漫主義精神。 (三)羿射十日 在古代典籍里,“羿”本有兩個:一個是帝堯時代以“射十日”著名的“神性的”羿,也稱夷羿;另一個是夏朝太康時代的人性的羿,又叫“后羿”。兩者從屈原起就已相混,但其實并非一人。 神話里的羿,據(jù)說是帝俊派到大地上來幫助解除各種危難的: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山海經·海內經》 羿為拯救下民主要做了哪些善事呢?《淮南子·本經訓》說: 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 據(jù)這段記載,羿奉堯的指令先后完成了誅鑿齒,殺九嬰、繳大風、射十日、殺猰貐、斷修蛇、禽封豨等七件大事。羿射十日之舉頗為后世傳誦,不僅因其最有利于“萬民”,而且其意境之壯大開闊,其想象之奇詭瑰麗,實為神話中罕見的佳品。羿之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拯球下民。要完成這一神圣使命,他向各種兇惡的敵人開戰(zhàn),表現(xiàn)了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他確實是一位果敢無比、為民除害的英雄。羿之所以能建立如此偉大的功業(yè),是由于他和別的神話英雄不同,他掌握著高明神異的射箭本領。而且,據(jù)說弓箭原本就是他發(fā)明的。墨子說:“古者羿作弓?!保ā赌印し侨濉芬虼?,這個神話不僅描寫了羿的偉大業(yè)績,是壯麗的英雄史詩,而且通過羿的形象贊揚了弓箭和射手,又是生產技術的熱情頌歌。 (四)精衛(wèi)填海 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雖然比較簡短,但它卻是一個內容非常深刻的著名神話。她可能產生于沿海的部落。由于海浪襲擊,生命受到威脅,于是,產生了填海的愿望: 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span>——《山海經·北山經》 精衛(wèi)鳥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其外形十分可愛;它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到東海游水,在那里淹死了,其遭遇非常不幸;它不過是一只小鳥,卻要銜微木細石去填平廣闊無邊、淵深莫測的滄海,其志概是比滄海還要浩大的。在東海與精衛(wèi)這大小強弱極端懸殊的對比中,更顯出后者驚人的意志和毅力,悲壯感人的藝術力量也從這里產生出來。 精衛(wèi)填海,并不只是為個人雪恨復仇。因為在上古時代,被無情的大海奪去生命的何止女娃一個。這個神話正反映了人們渴望填平大海、消除其威脅的普遍愿望。精衛(wèi)就是這一美好愿望的體現(xiàn)者。反映征服水患的強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爭精神。 (五)鯀禹治水 鯀禹治水的故事,是我國最著名、流傳最廣泛的神話傳說。古籍中有關記載比較豐富,內容頗為復雜。重要資料有如下幾則: 洪水滔天。鯀竅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span>——《山海經·本經訓》 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 ?/span>——《淮南子·本經訓》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為黃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雚莆是營,何由并投,而鯀疾修盈? ——《天問》 鯀不待帝命表現(xiàn)了蔑視天帝權威的叛逆精神,鯀腹生禹→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 (六)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反映部落戰(zhàn)爭。 七、中國古代神話的特點: 1.圍繞著生存這一主題: a.響徹著勞動創(chuàng)造的回音,它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生動記錄,更是勞動業(yè)績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贊美。神話作為古人藝術表現(xiàn)之一,和其他藝術一樣是起源于勞動的。神話中所歌頌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神性的英雄,幾乎無一不與勞動有關。像開天辟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發(fā)現(xiàn)藥草的神農,教民稼穡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鯀,鉆木取火的燧人氏,發(fā)明弓箭的后羿,禹親自在歷山種田,在雷澤捕魚, 在河濱制陶的舜等等,他們所從事的并不是平常的勞動,而是生了“幻想翅膀”的勞動。他們有的憑借神力如女媧煉石補天;有的使用某種法寶,如鯀竊帝之息壤治水;有的神力、法寶、技藝兼而有之,如射日除害的后羿,既有天帝賜予的神弓神箭,又倚仗著本身的神力和技藝;有的甚至干脆變作異物從事某種特殊的勞動,以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如禹變熊鑿山開路,再如那個“不量力”,一心追逐太陽光影的夸父以及那個溺死東?;癁榫l(wèi)鳥,“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钡呐薜纳裨?,只要稍有現(xiàn)實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神話的美妙幻想,但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初民不屈服于命運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幻想創(chuàng)造了神話英雄來展現(xiàn)他們勞動的熱情和征服自然的勇氣和信心。 b.充滿了厚生愛民意識: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衛(wèi)填海都是為了擺脫和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困擾;黃帝戰(zhàn)蚩尤則是為了清除人間惡勢力,不讓他們去危害人的正常生存。 2.顯示了博大堅韌的精神:從神話英雄們的斗爭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了閃現(xiàn)在中國神話的頑強斗爭意志和奮發(fā)昂揚精神,為了實現(xiàn)理想,這種敢于斗爭,勇于犧牲,自強不息,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表現(xiàn)了在神話傳說中,是符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風格的,即對命運積極的抗爭精神。在中國神話中,神或者具有赫赫戰(zhàn)功的英雄,首先是以其果敢的精神和英勇的行為,為天下蕓蕓眾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生存條件,其次他們的斗爭又是不屈的、持久的,無往而不勝的,西方神話中的神和英雄雖也不乏勇敢、堅強,但往往又被一種不可知的抽象命運所左右。 較為典型的例子,是中國關于鯀禹治水和希臘關于普羅米修斯的神話。這兩個神話部分情節(jié)相似,但他們所賴以斗爭的精神支柱和命運內涵卻大相徑庭。普羅米修斯被縛在奧林波斯山的懸崖上,忍受神鷹的日夜啄食而堅強不屈,但他認為“無論誰只要學會承認定數(shù)的不可動搖的威力”“便必須忍受命運女神所判給的痛苦”,他靠命運,靠定數(shù)來忍受痛苦,最后,是命運使他與宙斯化干戈為玉帛,取得勝利。 希臘神話有一位普羅米修斯的神,他依照神祗形象用泥土造人,后來又想幫助人類減輕供奉神祗的負擔,最終得罪了天帝宙斯。宙斯拒絕給人類提供火,普羅米修斯借助木本茴香的樹枝,走到太陽車那里,竊取了火種,從此人類用火燒烤食物,照耀黑夜。普羅米修斯的行為激怒了宙斯,他派威力神克斯托斯,暴力女神比亞,將普羅米修斯鎖在阿爾卑斯山的懸崖絕壁上,每天派一只鷲鷹去啄食其肝臟,但肝臟被吃后,隨即又復生長,……普羅米修斯被吊在絕壁上,經歷了無數(shù)悲苦的歲月,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拯救。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稱贊他為“哲學的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br> 中國神話中的鯀,面對洪水勇敢斗爭,并竊天帝之息壤,甚至對黃帝派的火神祝融來殺頭也不以為意,其尸體三年不腐,用刀剖開腹部,化生出精魂和心血的結晶——禹來繼承其未竟的治水偉業(yè)。鯀靠的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前赴后繼的積極抗爭精神。 同樣,古臘神話中關于俄底浦斯和中國神話中刑天舞干戚的故事,也鮮明地表現(xiàn)了對命運的不同態(tài)度,顯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命運觀。俄底浦斯處處與命運抗衡,但最終還是擺脫不掉命運之神的安排:殺父娶母,強調了冥冥中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刑天反抗天帝,雖失敗被砍頭,卻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戈以舞?!苯z毫不受命運的左右,也沒有失敗者的悲哀,渲染出中國神話較為濃厚的悲壯色彩?!靶烫煳韪善?,猛志固常在”(陶淵明《讀山海經》)。另外,還有夸父渴死后,他的手杖化作廣闊的鄧林;女娃淹死在東海,冤魂卻變?yōu)橐恢皇闹咎詈5男▲B……這一幕幕悲劇的故事,并不使人感到悲哀,主要是因為這些神話人物身上體現(xiàn)著的高貴精神品質及深刻思想意義。西方神話中的神如英雄也不乏其勇敢、堅強,但同時卻又被一種不可知的抽象命運觀所左右。 但是,由于早期神話受當時生存環(huán)境及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其內容無非是當時常見的日月星辰,山川丘壑,飛禽走獸,水草樹木這些東西,所創(chuàng)造的神也脫離不開人的外形,比如:原始人的抗旱斗爭,在神話中就被幻想為羿射十日的故事,他們征服海洋的嘗試,則被想象為精衛(wèi)填海的壯舉,但是不管先祖的想象多么豐富,終究也想象不出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更想象不出哪個神靈能手執(zhí)“金箍棒”那些稅利的武器。因此,早期的神話,不可能像后世的神話那樣場面壯闊,情節(jié)復雜,人物多姿多彩,而是帶有很多毛茸茸的原始痕跡,但是如果剝落了其原始的曠野,其本來面目自然就會扭曲。 3.神話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學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先聲(神話有時竟是科學的預言,或幻想的科學)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夢想著能在空中飛行,于是有了“飛毯”的故事,人們夢想著加速走路的速度,于是有了“快靴”的故事,當然這兩個例子都是外國神話,中國神話在這方面一點也不遜于世界各國神話。拿飛行的設想來說,就有羽人國,驩頭國,“魯班刻木為鶴,一飛七百里”(《述異論》上),“奇肱民能為飛車,從風遠行”(《博物志·外國》)的記述,今天的飛機、火車、輪船不正都實現(xiàn)了遠古人在天上“飛”的夢想嗎?《列子·湯問篇》還記載了偃師向周穆王獻機械人的神話,這個機械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能用眉目傳情,挑逗穆王左右的嬪妃,致使穆王疑心這個機器人是用真人扮的,下令殺了他的頭,我們暫且不考慮這段記載是否真實可靠,單從書中的描繪來看,就足以和現(xiàn)代機器人媲美。 4.從藝術上看,神話具有強烈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離奇的情節(jié),奇特的幻想,大膽的夸張,豐富的想象 《淮南子·天文訓》:共工一怒,頭觸不周山,竟把天柱地維撞斷,使天塌一方,地陷一角,日月星辰為之改變位置。 《史記·殷本紀》簡狄吞燕卵,孕育了商民族的始祖“契”。 《史記·周本紀》姜嫄踩了一下巨人的足跡,竟“身動如孕”,生下后稷,后稷教民稼穡,使民豐衣足食,無饑寒之憂。 很典型的神話:“巨鰲(大鰲或大龜)戴山”渤海之東,有五山焉,這五座大山,是由巨鰲在下面背負著,巨鰲們不以戴山為苦,反而愉快地手舞足蹈,顛得山上的神仙惶惶不安。巨鰲頭能把大山頂起,可見其大,然而龍伯國的巨人“一釣而連六鰲”并把它們放在自己背上疾速奔跑,其力量之大,形體之大就更難于想象了。 八、影響: 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及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對后代詩歌、小說、戲曲影響很大。 1.為后世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啟發(fā)了作家想象力: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br> 《大雅·生民》寫周民族始祖后稷誕生的種種神異經歷,母親生他時太順,被認為是不祥扔掉了。扔到小巷有牛羊庇護,扔到森林,恰遇伐木工人,扔到寒冰之上,大鳥羽覆蓋了他,大鳥飛去,他大聲啼哭,哭聲響徹云霄。 屈原《楚辭》(離騷·天問·九歌)亦充滿神幻色彩,上天入地、馳騁想象。 戰(zhàn)國時的《莊子》一書中不少寓言就是根據(jù)神話改編的。如《逍遙》中的鯤、鵬就是《山海經》中北海神兼風神禺強的化身。藐姑射也是《海內北經》中的“姑射國”。 漢代的賦體,如曹植的“洛神賦”就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組詩之九(夸父誕宏志)、之十(精衛(wèi)銜微木) 盛唐詩人李白《夢游天姥……》《蜀道難》《梁甫吟》 明代小說《西游記》孫悟空拔根毫毛變出猴萬千……《封建演義》 清代《聊齋志異》《紅樓夢》中也有不少神話情節(jié) 現(xiàn)代:郭沫若《鳳凰涅槃》 毛主席《蝶戀花·答李淑一》,當為革命犧牲的烈士的忠魂冉冉升上天空時,在天上過著寂寞生活的嫦娥也舒其廣袖、翩翩起舞于萬里長空以示歡迎,月中伐桂的吳剛也捧出芳香美味的桂花酒以示慰問。當聽到下方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不論是仙人還是烈士忠魂,一齊歡喜激動,灑下傾盆的淚雨,這是何等豐富的想象!又是何等崇高熱烈的情懷! 2.神話中的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強烈要求改變現(xiàn)實,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對后世作家進步世界觀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屈原對清明政治的追求,陶淵明對桃花源式的樂園的向往,李白“談笑安黎元”的抱負,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愿望,都與我們優(yōu)良的民族性格一脈相通,干將、莫邪之子的頭被楚王放在湯鑊里煮了三天三夜還不爛,而且“踔出湯中,躓目大怒”這種復仇、反抗強暴的精神,同刑天反抗天帝的“猛志”何其相似,六朝志怪,唐人傳奇以及后來小說戲劇中關于死后變厲鬼報仇的故事,也在某種意義上再現(xiàn)了神話英雄死而不已,執(zhí)著頑強的斗爭意志。 九.中西方神話的區(qū)別: 1、中國神話很零散,希臘神話有嚴密得體系。因為,中國統(tǒng)一晚,前221年才統(tǒng)一,而希臘一開始就是一個統(tǒng)一體。以宙斯為中心的龐大的神的家族。 十二大神: 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淮斯托斯、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耳忒彌斯、戰(zhàn)神阿瑞斯、智慧才藝女神雅典娜、美神愛神阿佛洛狄忒(維納斯),總之,十二大神幾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屬性。 中國主神:南方神話開辟神——盤古 北方神話開辟神——女媧 三皇五帝:伏羲、女媧、神農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2、中國神話大多半人半獸,將人神化,而希臘神話則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將神人化,人神同形同性。因為中國神話比希臘神話早得多,中國神話受圖騰崇拜影響很深,認為“帝王即神”。中國神話中的神不食人間煙火,不像希臘神話中的神,好嫉妒,虛榮心強,風流倜儻。商業(yè)經濟和開放性環(huán)境使希臘神話很早就脫離了宗教影響,加之古希臘人十分注重肉體的健美與力量,所以他們按自己的形象造神,神即高度化的人。有人說古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中華民族是早熟的兒童,正常的兒童用充滿好奇和激情的眼光看世界,早熟的兒童用淡漠和沉思的眼光看世界。 中國神話歌頌勞動,贊美意志,具有理性。 希臘神話歌頌冒險,贊美肉體,表現(xiàn)人生歡愉和聲色之樂。 3、中國神話中女性地位較高,而希臘神話大多推崇男性神。女媧既為補天神,又為婚姻神,而普羅米修斯造出的人多為男性,唯一的女性潘多拉一出生便給人類帶來災難。 4、中國神話無愛神,西方有丘比特之箭。中國有婚姻神,說明中國文化一開始就重視傳宗接代的生殖功能。 5、中國神話倫理道德觀很強,呼喚正義,獻身精神。西方神化強調個人英雄主義,能突破這方面限制,較自由。 文/肖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