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周公太,研究員,常熟博物館原館長,江蘇省館藏文物鑒定定級專家?guī)鞂<?,上海大學(xué)、常熟理工學(xué)院兼職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藝術(shù)專修學(xué)院客座教授。 瓦礫齋筆記(321—340) 周公太 321、《唐故顧氏陶夫人墓志銘》,磚質(zhì)。1973年6月20日出土于珍門鄉(xiāng)九大隊沙岡。志文載夫人為丹陽人,父諱玄政,執(zhí)禮傳經(jīng),髙尚不仕。夫人即玄政之長女,笄年歸于顧氏,作婦能敬,為母能慈,以長慶四年(824)六月十九日,終于其室,春秋八十。于其年十一月四日葬于永安寺東一百步塋內(nèi)。育有三子長曰逹,次曰進、通。因恐桑田變改,乃勒磚為記。磚之周邊刻有圭形單線框,上下兩端框外飾簡單綬帶紋和曲折紋。按:宋范成大《吳郡志》載,常熟岡身有唐乾元間建永安寺,而此志所記可證。 322、邵松年是在中國收藏史上留下雪泥鴻爪的重要人物,其世祖齊烈、齊燾、齊熊、齊然、齊鰲五兄弟為乾隆間飽學(xué)鴻士,父亨豫官至吏部侍郎,均喜收藏。其為光緒進士,官至河南學(xué)政,蓄金石字畫甚多,并精于鑒別。曾刊印眾多地方文獻及先賢著述,并以已藏和岳父廣東布政使吳江楊慶麟所庋藏的大量書畫碑帖仿《江村消夏錄》體例編著成《古緣萃錄》、《古緣續(xù)錄》及《一斑吟草》。此幾部書籍系書畫碑帖品鑒的重要論著,至今仍有影響。又將所藏定武蘭亭天際神龍本、趙孟頫書王羲之四種墨跡及趙氏四體千字文、元明人小楷墨跡等刻成《蘭雪齋石刻》和《澄心堂法帖》行世。亦喜古琴,辟有“古鯨琴館”。 323、清乾隆六十一年款青花墓志銘筆海,高22.3、直徑17.8厘米。胎骨細膩、堅致,釉色白中閃青,外觀呈圓形。周身書有宋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之兄王安堅裔孫清乾隆間王氏墓志銘一篇。全文共34行共計542字,青花發(fā)色鮮艷,字跡清晰,排列疏密有序。古代墓志銘絕大多數(shù)鐫刻于磚石上,用瓷器燒制的極少,此外乾隆年號止于六十年,而此志書寫六十一年,當系景德鎮(zhèn)窯工尚未及時獲悉乾隆退位嘉慶即位之信息所致,殊為罕見。系市博物館于2005年11月從虞山鎮(zhèn)師竹居征集。 324、歸允肅(1642-1689),清康熙十八年(1679)狀元。據(jù)《虞邑先民傳略》、《柳南隨筆》等載,其自幼博覽群籍,研習書道。其為人凝重,不茍言笑,務(wù)求實學(xué),奪魁后主持日講院,被稱頌為“真講官”。但因卒于盛年,故書法流傳稀見。曾見其書軸一幅,系絹本,行書七律詩一首。末署“丁卯菊月喜晤朗翁老年臺先生并以為賀,祈教正,琴川弟歸允肅”及鈐“歸允肅印”和“惺厓”兩朱文印??v觀該軸,運筆結(jié)字得勢,剛?cè)嵯酀?,從容出筆而飽含風骨灑落,筋力老健之氣。當出于二王,再入趙董而以趙體為主。按落款丁卯年(一六八七年),應(yīng)系去世前二年所作。其書法,所見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行書冊頁、南京博物院藏行書冊頁及河北省博物館藏行書卷等。 325、2004年4月21日至29日,博物館考古部搶救性發(fā)掘了在虞山北麓桃源澗左側(cè)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基建工地發(fā)現(xiàn)的明代墓葬7座。共出土玳瑁腰帶板、金質(zhì)葫蘆形耳墜、金壽字銘文戒指、包金發(fā)簪、青花瓷蓋罐、黃楊木梳、宋太平通寶錢幣、宋仿唐海馬葡萄鏡、石刻墓志等器物二十余件。根據(jù)墓志銘文,系明代正德、嘉靖間進士山東參政鄒韶和弟潯州知府鄒武家族墓。 326、常熟廟學(xué),歷史悠久,創(chuàng)始于宋代至和而重修于開禧、端平間。明初文教聿興,復(fù)為縣學(xué)。宣德時西江羅汝寬來典邑儒學(xué)教諭,見學(xué)宮建筑久受風雨侵圯,乃斥資循次修葺。縣丞李子廉、主簿郭南等縣吏感慨羅氏用心之勤,各捐俸以助。時正朝歸省墓之吏部稽勛司主事錢衡亦率邑人競為輸財,合力將禮殿新之。并配全像設(shè)章服、帷幕器用等物,使廟學(xué)重放華彩。據(jù)載此役由吏民發(fā)起,而未耗官費一文,常邑崇文之風于中可見。后于宣德九年(1434)由大學(xué)士楊榮撰文,翰林院修撰邑人張洪附跋刻立《重修廟學(xué)記碑》一通。舊在文廟戟門內(nèi)東首,今藏市碑刻博物館。 327、1984年5月,珍門鄉(xiāng)市鎮(zhèn)北市梢林場出土磚質(zhì)《唐故蔡府君墓志銘》一方。志文載墓主諱質(zhì),其先濟陽人。祖清,父榮,公即其第三子。會昌五年十二月一日,終于私第,享年卅有九。以七年(847)正月十二日,葬常熟縣界自家宅地所建之塋。夫人袁氏,有三子:長徒老,次徒二、徒三,號慟泣血,刊磚為志。按:濟陽屬山東,東晉之際,其縣境先后為'十六國'中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國領(lǐng)地,該蔡姓或為避東晉中原戰(zhàn)亂而遷徙常熟沿江地區(qū)。 328、邑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狀元汪應(yīng)銓《集唐詩三首》書法軸,二級文物,1958年4月縣文管會于虞山鎮(zhèn)征集。絹本,書七言唐詩三首,末署“集唐三首,汪應(yīng)銓”及鈐白文“汪應(yīng)銓印”和朱文“杜林”二印。詩一:“晴窗檢點白云篇,學(xué)海詞峰譽靄然。聞道輞川多勝事,東風沉醉百花前?!痹姸骸扒迩镆皇锥徘镌姡杂邢刹抛圆恢?。可但步兵偏愛酒,風流儒雅亦吾師?!痹娙骸叭张L恬種菜時,嵩陽松雪有心期??淳酥鯁挑哮P青鸞無羽儀?!庇^其書風格,從唐代褚、柳入手,學(xué)文徵明而深得文體秀麗、俊逸之韻。其書法傳世甚少,見載者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行書綾軸、蘇州博物館藏行書扇等。 329、1990年9月至10月間,市博物館籌建處為配合204國道工程取土,由余帶領(lǐng)考古人員在虞山北麓陸家山搶救性清理了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明成化間進士浙江溫州知府陸潤及其曾孫嘉靖舉人泉州海防同知陸一鳳、玄孫萬歷進士浙江平陽知縣陸崇禮等陸氏家族墓7座。共出土青花瓷蓋罐、金銀飾品、竹木梳妝品、銅鏡、錢幣、石刻墓志等文物近百件。其中陸潤夫婦合葬墓所出鑲嵌寶石梵文金飾、人物樓閣圖案金鈿等金器9件,制作極為精美,不可多得。此外,陸氏在常熟明代間,科甲鼎盛,名人累出,此次出土數(shù)方由錢謙益等人撰書之墓志銘對研究陸氏家族世系、行狀和興衰等可補邑志所闕。 330、據(jù)文獻記載,由于正德妃子信奉伊斯蘭教,故其時官窯瓷器上間有使用阿拉伯文作為裝飾,內(nèi)容大多出自《古蘭經(jīng)》。市博物館藏明正德官窯青花開光阿拉伯文折枝蓮紋瓶,高13厘米。胎體較為厚重,釉色肥亮,內(nèi)外均施釉,青花色澤甚濃。共裝飾三層圖案,依次為頸部飾如意頭紋六朵;腹部上先后飾對稱兩組雙線菱形開光,內(nèi)書阿拉伯文,字外另加單線方框,再在兩組開光之間各布局四枝西番蓮。腹部共裝飾開光兩組,西番蓮八枝;下端足根部則飾帶狀卷草紋一周。底部有青花書“大明正德年制”兩行六字豎式楷書款,外加雙藍圈。按:此器為國家二級文物,系1974年2月縣文管會從常熟舊貨商店收購。 331、張禹聲(?—1950),名鐘,號心石。邑福山人,畫家。善山水、花卉,風雅多藝,氣韻超脫。七歲即能對客揮毫。其三十年代初潤例為:二尺半三元,三尺五元,四尺八元,五尺十二元,六尺十八元,八尺三十元。屏條六折,加闊者七折。扇冊每件二元。手卷每尺二元。青綠及金箋加半。橫直同例?;ɑ軠p半。書法楹聯(lián)三四尺一元,五六尺二元,整張倍之。屏條加三倍,短屏倍之。扇頁各半元。 332、明代常熟計有三世科第4家:楊集、楊舫、楊儀。聞鑒、聞武、聞東昌。桑瑾、桑介、桑大協(xié)。周森、周烱、周坦。一門九進士:錢籍、錢泮、錢庶、錢之選、錢順時、錢順德、錢岱、錢時俊、錢謙益。一門三御史:吳訥、吳淳、吳堂。一門兩御史:蔣紱、蔣欽。錢昕、錢承德。王宗錫、王舜耕。錢籍、錢岱。兄弟同科進士3家:章表、章格。王舜耕、王舜漁。趙士春、趙士錦。兄弟同科舉人3家:章儀、章格。沈應(yīng)元、沈應(yīng)魁。蔣以忠、蔣以化。四兄弟登科第1家:章儀、章表、章格、章律。三兄弟登科第2家:桑瓊、桑瑾、桑瑜。翁憲祥、翁應(yīng)祥、翁愈祥。 333、晚清宗源翰,原籍上元,咸豐初因避亂移居常熟。喜金石書畫,取室名“頤情館”,著有《名賢碑傳錄》、《頤情館金石書畫題跋》等。其子舜年,光緒十四年舉人,官至署金華知府,室名“咫園”。因曾入張之洞、端方幕,并有機會結(jié)交潘祖蔭、馮煦、鄧邦述、丁祖蔭、瞿啟甲、張元濟等收藏界名士,受到指點,鑒賞水平大為提高。除金石書畫外,嘗收藏大量地方文獻如翁同龢奏疏詩文草稿和各種碑刻拓片等,后應(yīng)邀參加《江南通志稿》編纂。舜年子惟恭,則喜歷代古錢幣,建有“癖泉書室”。廣為搜集錢幣文獻,詳加考據(jù),輯成《癖泉書室所藏帛幣書目》,于1934年出版。 334、2000年12月21日,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在虞山南麓原常熟建材廠地基用挖掘機平整土地,因無地面標志,不慎挖出3座墓葬,并已全部揭露。博物館考古人員接報后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共出土翡翠夾料器朝珠、料器朝珠、玉翎管、水晶頂子、銀架水晶眼鏡、折扇、石刻墓志等器物一批。根據(jù)墓志記載,系光緒間誥封奉直大夫龐鍾珍及其母朱太夫人等家族墓。朱太夫人墓志由榜眼邑人楊泗孫書寫,鳳陽知府、書法家楊沂孫篆蓋;龐鍾珍墓志則由湖南巡撫、金石家吳大澂篆蓋。 335、市博物館藏清光緒官窯仿古瓷禮器一組 均為仿青銅禮器制作,共有20余件。紋飾采用浮雕手法,每件器物都以陽文刻出所仿青銅器銘文,有“仿漢元康鋗”、“仿大德簋”、“仿宋象物簋”等。釉色有黃、紅、藍、綠、白諸色,釉面光潔,色澤鮮艷。雕刻及燒制極為精美,底部有“大清光緒年制”官窯款識。對照《皇朝禮器圖式》等資料,該種器物為清代帝王祭祀天壇、地壇、社稷壇等儀式所專用。存世稀少,彌足珍貴。曾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和全省博物館巡展。為國家二級文物,系1956年7月市財政庫移交文管會。 336、黃玉麟(1906—1971),名元瑞,字玉麟。邑民國書法家,善四體書,仿翁同龢書法神似。亦能畫,作淺絳山水。其三十年代初潤例為:楹聯(lián)四尺三元,五尺四元,六尺五元,邊跋倍之。中堂照楹聯(lián)加半。屏條每堂照楹聯(lián)加倍??黄撩刻谜掌翖l減半。匾額滿尺每字二元,過大另議。紈扇每柄二元,規(guī)行加半。 337、元代常熟多收藏家。有錢伯廣者,早年從吳中名士干文傳游,干守婺源時,曾得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手書的《城南二十詠》而寶愛之,從不輕易示人,臨終前將此卷授予伯廣。伯廣遂在居室之東辟建“城南齋”庋藏,并刻二十詠之詩置諸齋中,以“城南”自號。又有鄒伯常者,以富而修潔稱,家中有“云文閣”,多蓄鼎彝書畫,日與名流宴賞于中。最鐘愛之藏品為趙孟頫的《幼輿丘壑圖》,據(jù)載其在元末遭遇兵燹而避難東徙的逃亡途中,將家財大部分摒棄,惟獨此圖一直隨身攜帶,不忍失手。故名士楊維禎贈其詩中有“萬金家產(chǎn)不復(fù)惜,特為會稽山水來”之句。 338、1988年10月,謝橋錢底巷崧澤文化遺址出土玉犬形飾一件,距今約5500年。該飾通高2.2厘米,寬2厘米。扁平狀,外表呈雞骨白色,布滿黃褐色沁斑,以切割及鉆眼技法琢成犬首形。眼睛系鉆一孔而成,可兼穿線佩帶,嘴作張口欲吠狀,頭嘴及頸等部位比例準確,基本采用寫實性表現(xiàn)手法,雕琢線條流暢,形象生動逼真。從該飾的設(shè)計和雕琢原理看,似設(shè)計者著意于弧線構(gòu)圖,而在制作上又較多地采用了弧形琢磨工具,因而使整件器物凸現(xiàn)出自然優(yōu)雅的曲線美。此器應(yīng)屬貴族佩飾,極為珍稀。 339、《唐渤海吳君故夫人殷氏墓志銘》,磚質(zhì)。1984年11月4日虞山桃源澗左側(cè)山坡制藥機械廠出土。志文稱闔閭城北,縣曰常熟。邑之內(nèi),敏識之士,有吳君焉,其名曰安首。娶于行周,再娶殷氏,容徳俱茂。其父殷公,曰南仲。以女令淑,冝歸于賢,乃妻于吳君。生五男:行章、行全、行存、行恭、滿郎。一女□娘。大中十四(860)年,年卅有六,無何遘疾,八月初四日而終。十一月九日,葬于虞山東北海墳陵西北五百步先舅姑塋次。按:志文所述海墳陵,其方位與邑志載虞山齊女墓址基本吻合,當值得研究。 340、晚清沈煦孫、沈養(yǎng)孫兄弟收藏極富。沈煦孫字成伯,晚號師米老人,光緒二十年庠生。藏金石書畫、碑帖印章極多,兼蓄古籍,辟“師米齋”和“芥彌精舍”藏之。輯有《師米齋吉金圖錄》、《師米齋藏硯拓本》、《芥彌精舍印萃》、《芥彌精舍書畫碑帖目錄》等。其弟養(yǎng)孫,字彥民,晚號隱禪居士,光緒三十一年庠生。亦搜集金石書畫及古籍成癖,于鎮(zhèn)海門外筑澄碧山莊,辟“希任齋”為庋藏之所。曾于1930年購得蘇州卞鐘銘尊漢閣翻刻的商周、秦漢青銅器《懷米山房吉金圖》石刻一套三十四塊砌置于山莊壁間,引為藏界勝事。 常熟博物館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