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香,是在靜室雅境中,于有意無意之間,用最舒緩的心情,去捕捉若有若無之淡雅韻味。
焚香,在馨悅之中調(diào)動心智的靈性,于有形無形之間開竅通達(dá)、調(diào)和身心、去除浮躁,助人于心曠神怡之中達(dá)于沉靜、靈動的境界。 香是神圣之物,它用燃燒自身來表達(dá)敬意和啟迪人的神性,它示范給眾生的是「舍」而不是「求」。焚香,自古就作為高雅與修為的象征,出現(xiàn)在文人、雅士與禪者的修煉生活中。

焚燃的香,其味觸及身心靈,滿富幽靜之真實。修行人借助于有形的香,觀其裊娜升騰,韻秀縹緲,婉如飛天神舞,雋逸多姿,娉婷輕靈,觀其神韻而內(nèi)省察己,去心,化執(zhí),煉性,領(lǐng)悟道法之無形無相,通透智慧之深邃遼遠(yuǎn),清凈心念無為,安守身神合一,這就是香在修行中的真實意義。 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焚香,實乃以三昧真火(三字真言),化除自身冥頑自私之性,脫去心中僵固粗鄙之執(zhí),從而,舍執(zhí)煉身,脫胎換骨,神性飛揚,慈場盈盈。 圣心在天,博大為言。祥和寧靜與安閑美妙之心境,或許只有內(nèi)心的純凈無染、淡然豁達(dá)、無欲無貪,才能感受到這種「無相」之相,無拘無束、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之寂靜境界,而其中的奧妙只能用心感悟和領(lǐng)會,不能用言語表達(dá)。 禪坐靜心,在與香的凝望中,虔心至尚,至誠無息,與諸佛心心相印,一切道法,了然于心。 另于現(xiàn)代生活中,可在品茗、會客、聊天、交流之時刻,隨意燃一柱清香,營造一份清秀淡雅之氛圍,留一片溫馨祥和之氣,可愉悅心神,猶喜樂存心。 

古之人修道可成仙,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修煉得道,白日飛升。 生命本是天上仙,在山依山,在云踏云,晨隨朝霞飛,暮伴落日翔。本來,生命之本質(zhì)空無,與道合一,無形亦無相,聚之成形,散之成物。 然,萬物皆因其性(心)而隨形就勢,樹為樹,石為石,人是萬物之靈,五行俱備,百骸穴竅,經(jīng)絡(luò)縱橫,奪天地造化之精巧,得乾坤浩然之靈氣,謂之人體乃小宇宙也,人因其種種心而被拘其形,因心而有形,形乃心所顯,古之得道者謂之真人,乃真正意義之人,無執(zhí)無偏,心至大至剛至柔,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充盈宇宙蒼穹,亙古不變,退去全無隱其蹤,進(jìn)而有形顯其相。 君子不器,實乃心無掛礙,天地萬古一心,宇宙為大心所化,心勝形者久,形勝心者夭,心之解脫,乃形之彌散,心之所聚,乃形之凸現(xiàn)。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德者,形而上,上達(dá)也;色者,形而下,下達(dá)也。君子上達(dá),以化其心,小人下達(dá),以束其形。 萬古沉沉,幾人得浮?概因心之所縛、所纏、所牽,故至誠如神,真心始顯,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極乃至誠無息,十方籠罩,綿綿密密,水潑不入,針扎不進(jìn),火燒無恙,土掩不住,木生無縫。 道法之洪微,無人可替代,生命往往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常常因一己之偏而概全,這是生命的特點與稟性,老子說上善若水,因此古人又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發(fā)生的任何事物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折射與外延,對于真修者來說,只看自己的心,無論經(jīng)歷如何,真正神圣與偉大之處,在于心性的升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至誠之處,方外之所,無私無我,悠悠大哉,天地一焉! 無“人”之處,才是高境! ——古義隨筆 供香,線香 規(guī)格:長21CM, 38支/筒 本香包含崖柏和中草藥之成分,帶有古沉松木之香,并伴有草藥之氣,香韻淡雅舒適。 此香經(jīng)過集體正念加持,可凈化空氣,安神祛邪,增強人抵抗瘟疫的信力,非常時期,只為有緣人。 焚香之前,端坐凝神,敬天愛人,心懷慈悲,福滿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