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開放手術越來越多地被現代關節(jié)鏡下修復肩袖撕裂的技術取代,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仍然有必要行開放手術。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安全和成功的開放手術的手術入路。它最常用于合并肱二頭肌腱撕裂、肱三頭肌腱撕裂并需加強修復的肩袖撕裂中。
適應證
在體格檢查中發(fā)現肩鎖關節(jié)的壓痛。
X線片發(fā)現有肩鎖關節(jié)關節(jié)炎。
在慢性或嚴重的肩袖撕裂中,有明顯的岡上肌腱回縮者。
禁忌證
術前準備
肩胛骨的前后位平片(真正的前后位)。
肩關節(jié)前后位平片(以檢查鎖骨遠端有無“骨刺”)。
肩關節(jié)軸位(以檢查有無肩鎖關節(jié)炎及盂肱關節(jié)炎)。
岡上肌出口位[以評價肩峰的形狀(I~Ⅲ型)、岡-峰夾角]。
向尾端傾斜25°拍片( Rockwood位)(可選)。
MRI檢查:幫助評估肩袖撕裂的程度(完全或不完全)及有無肌肉萎縮或肌腱松弛,并觀察肩峰、肩鎖關節(jié)對岡上肌的影響(撞擊綜合征)。
特殊器械、體位和麻醉
用于截骨的小矢狀鋸或擺鋸。
1.6mm的骨鉆用來行三角肌止點的重建。
小的半圓形的縫合針及2號不可吸收縫線。
5mm的小圓鉆、寬的扁平銼在肩峰成形術中用來進行“微調”。
半坐位或沙灘位。在保證穩(wěn)定的同時,患者盡可能靠近手術臺邊。必須注意對所有的骨突處加襯墊保護。
頭部最好用有襯墊的帶子通過前額將頭部輕輕地固定,但應注意避免帶子下滑并將眼睛覆蓋。
此手術采取全身麻醉或斜角肌間隙阻滯麻醉來完成。
手術技術
讓患者按上述方法躺在手術臺上,擺好體位。
消毒,用無菌巾覆蓋上臂,并讓肩關節(jié)裸露。
用標記物標記以下關鍵的解剖標志:喙突、鎖骨、肩鎖關節(jié)、肩峰和肩胛骨。
用標記筆劃出設計好的皮膚切口。切口從肩峰的前1/3外側向著喙突尖的外側經過肩峰的前內側角和前外側角的中間延伸約5cm(2英寸),切口的長軸與肩峰的外側邊平行。
如果考慮切除鎖骨的遠端,切口應從此標準切口內側移約1cm處。
▲ 皮膚切口:切口從肩峰前1/3的外側向喙突外側延伸4cm,位于前外側和后半部之間。肩峰外側角。將皮膚切口放置在與肩峰外側邊緣平行的蘭格線(a)中。注意,如果計劃切除鎖骨遠端,切口應位于標準切口內側約1cm處(b)
用1:200 000的腎上腺素浸潤皮膚及皮下組織。
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直至三角肌筋膜,按預定的方向顯露肩峰整個前外側及三角肌的外側部。如果計劃切除肩鎖關節(jié),進一步向內側延伸切口以顯露約2cm的鎖骨遠端。
沿三角肌的前、中間隙分開三角肌。分離時從肩峰的前外側角開始,向遠端延長2~3cm,分開的方向與皮膚的切口接近垂直。可用絲線拉開腋神經的終支以避免損傷。

▲ 暴露:三角肌在中縫內的前三角肌和中三角肌之間的分開

▲ 暴露:三角肌在中縫內的前三角肌和中三角肌之間的分開

▲ 三角肌的側方分離:完全分離喙肩韌帶,通常伴隨著深三角筋膜,切斷其在肩峰上的附著點

▲ 暴露:三角肌在中縫內的前三角肌和中三角肌之間的分開

▲ 鈍性牽開器保護肩袖,使用矢狀鋸或銳利的骨鑿進行肩峰成形術,會形成一個扁平或輕微的角度向上的肩峰。注意拉鉤的位置保護肩袖
a:肩峰成形術(側面觀)。b:側面觀的肩峰成形術形成Ⅰ型肩峰
辨認肩峰下滑囊。切除滑囊時,應充分旋轉上臂以顯露肩袖的肌腱。
評估肩袖肌腱損傷的程度,肩袖肌腱的詳細解剖情況,肩袖撕裂的形狀,所涉及的肌腱,肌腱回縮的程度,肌腱裂口的前、后范圍,以及肌腱可供修復的質量。
用深顏色的不吸收絲線標記肩袖裂口的邊緣,并評估有無行肌腱松解術的必要。

▲ 松解喙肱韌帶:喙肱韌帶是位于喙突與岡上肌止點之間的一段較厚的組織,通過松解它可以松解肩袖

a:縱行松解切口。肩袖前側(在肩袖間隙)或后側肌腱的縱行延伸切口,有利于岡上肌伸展。
b:縫合間隙。在肌腱固定到骨組織之后,縫合肩袖上間隙。
a:松解關節(jié)內粘連
b:關節(jié)內粘連的松解。這些操作顯示了肩袖肌腱的松解、拉伸與修復

▲ 肱骨上的肌腱附著部的準備,用咬骨鉗、刮匙或電動圓鉆在肱骨頭的關節(jié)面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削出一塊滲血的骨面,作為肩袖修復的附著部,以利于肌腱的愈合。但不應穿透或過多削磨骨皮質。在準備好肌腱的附著部之后,將錨釘交錯地植入距肱骨頭約1cm的地方

▲ 肱骨上的肌腱附著部的準備,用咬骨鉗、刮匙或電動圓鉆在肱骨頭的關節(jié)面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削出一塊滲血的骨面,作為肩袖修復的附著部,以利于肌腱的愈合。但不應穿透或過多削磨骨皮質。在準備好肌腱的附著部之后,將錨釘交錯地植入距肱骨頭約1cm的地方
A:用錨釘修復肩袖肌腱。將肩關節(jié)外展以盡量減少縫線的張力
B:通過骨性通道固定肩袖肌腱。先將絲線縫在肌腱上,這些絲線將穿過從肱骨結節(jié)鉆到外側骨皮質的骨性通道。
C:通過骨性通道固定肩袖肌腱。絲線穿過肱骨大結節(jié)距離合適的骨性通道。
D:修復完成后將系緊通過骨性通道的絲線使肩袖的肌腱充分固定,然后縫合肩袖肌腱的間隙
▲ 修復:三角肌通過肩峰上的2個1.6mm鉆孔修復到前肩峰,距前緣至少5mm。無論是淺層的還是深層的筋膜都使用2號不可吸收縫線來修復

▲ 三角修復(側面觀):縫合線通過肩峰鉆孔放置并通過全層
用皮下縫合術縫合皮下組織、皮膚。
無菌敷料包扎。用吊帶固定患者的上臂。
建議和要點
術前的徹底檢查,是肩袖修復術能否成功的關鍵。其包括:全面的查體、X線平片、肩關節(jié)的MRI(MRI對手術方案的制訂和術前對患者提供咨詢是非常有意義的)。肌腱斷裂和回縮以及肌力萎縮的強度可以估計肩袖修復術的難度以及是否需要術后使用外展支架固定肩關節(jié)。
術前及麻醉下行肩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檢查。肩部輕柔的手法對于松解關節(jié)粘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粘連比較嚴重,可以進行一個階段的手法治療,然后再行肩袖修復術,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后肩關節(jié)活動喪失。
沿肌腱的上下表面松解肩袖的肌腱,以及松解攣縮的喙肱韌帶,對于減少組織中和修復時不必要的緊張非常重要。
確定肩袖撕裂口的前、后部分,首先縫合這些區(qū)域,這樣既能吻合了撕裂口,又減低修復過程中的張力。
將三角肌牢固地吻合在肩峰上在對于肩袖修復恢復肩關節(jié)的功能和力量上最重要的。
陷阱及誤區(qū)
確?;颊咴谑中g臺上體位正確。保持穩(wěn)定、中立的頸部位置,避免對頸叢、臂叢神經過度地牽拉。確保在所有的骨骼處加有襯墊,以盡量減少患者神經損傷的風險。
在肩峰成形術或三角肌止點重建中應避免造成肩峰的骨折。
不要誤將滑囊組織誤認為肩袖肌腱,并將其用于肩袖修復。
三角肌在肩峰上應充分固定,避免修不完全。
術后護理
第一階段:被動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鍛煉,包括肩關節(jié)的擺動和摩擦腹部練習。
第二階段:保護下的主動關節(jié)活動范圍練習和肩袖肌肉的等容收縮練習。
第三階段:肩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及抗阻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