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句詩出自李白的《贈任城盧主簿》:
這是一首五古,是李白在任城居住時期寫給盧主簿的一首作品。唐朝主簿職權較輕,大概相當于師爺、秘書一類的角色,當然是文字好手,所以與李白有交道是再正常不過了。 李白到任城居住的時候,已經是詩名滿天下(還沒進宮),而且他之所以選擇任城,是因為他的族叔、族兄弟大多在魯郡當官,多少有些門路照應,所以與官場中人有結交往來。 這首詩說的什么呢?大概也是壯志未酬,尋人傾訴的酒后黯淡狂歌,只不過傾訴的對象是盧主簿,也可能是盧主簿的經歷打動了他,都是詩文好手,卻都沒得到朝廷重用——李白一直都是白身,雖然他在周游的時候努力干謁,卻終究是沒有結果,并沒有哪位官員真心舉薦他,而李白的商人后裔身份是無法參加科舉考試的。 這種空懷壯志,進身無路的郁悶、悲傷在作品中表露無余。 “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p> “知天風”一詞出自兩漢佚名的樂府古詩《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意思是桑樹雖然枯萎,卻也知道天風的吹拂。李白在這里是用“海鳥”自喻?!棒旈T東”,任城在當時魯郡東部,北湖附近,今天北湖已經改名為“太白湖”。 又說“海鳥魯東門”一典出自先秦散文《展禽論祀爰居》:
用在這里,比喻自己似避風之海鳥,藏身魯地。 我就像那海鳥躲避著狂風,流竄到任城來了。 這當然有些自謙的意思,但比喻自己到處竄訪名家,以求舉薦的青年時期生活狀態(tài),倒也十分貼切。 “臨觴不能飲,矯翼思凌空。”“觴”,酒杯?!俺C”,伸直。 端起酒杯來,卻難以下咽,伸直自己的翅膀,隨時準備凌空而起。 我雖然流落到這里來了,可是我志向遠大,隨時等待著機會,為國家效力,成就我的人生高光。 這里就很明確地看出李白用“海鳥”自喻,出句的主語是人,對句的主語是鳥,但是人就是鳥,鳥就是人,所以互領后文。這里甚至可以看成“互文”,只要我們搞懂這種雙向擬人比喻。 “鐘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薄盁熕?,寒霜如煙,這里不妨理解為白發(fā)。 到了這個年紀,宴樂也沒什么意思,誰和我一樣,都已滿頭白發(fā)? 這一聯(lián)就從志向描寫轉入現實的無奈,年紀越來越大,建功立業(yè)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哪里還有什么心思喝酒、宴樂? “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薄傍x鴻”,是鹓鶵(yuānch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五鳳之一)和鴻雁。比喻賢人——這里自然是指盧主簿。 我要就此歸去,實在是有點不堪,在這里流著淚謝謝你的照拂。 也許是求官,也許是辦事,反正盧主簿幫了他不小的忙。 整首詩雖然不遵守格律,但是文法脈絡是鮮明的,從自己來任城,到志向表達,到現實的無奈,再到對友人的感激,層次分明,說事清晰卻又不墮尊嚴,略帶幽怨卻又不隨波逐流地認命。 四年之后,李白終于接到唐明皇的詔書,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