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看會 (下)
萬壑松風  其它“抬歌”、“管樂隊”(盟運)、“洋鼓洋號”(中小學)、“對唱”、“舞獅” 、“小車會”、“腰鼓”、“大頭娃娃”,亦有諸多情趣,不復冗述。
 再說說樂器,鑼、鼓、镲、鐃、鈸是少不了的,大喇叭(嗩吶)叫(大笛),袖珍型的小喇叭叫“海笛”,大喇叭的吹手,為了保暖,在喇叭按孔上罩以特制的皮套袖,正好可以暖指。更有大笛前端分裝兩個銅喇叭口,尤覺不俗。這種成熟的喇叭吹手不是來義務盡興的,而要辦會方出錢雇傭。這類人整年多受雇于當時的紅白喜事主辦方,只要主家“動響器”必用吹手,而且價格不菲,但技藝不凡。春節(jié)常吹的曲目有“鐵格調(diào)”、“抬花轎”、“六開門”、“一支花”……最高段位的吹手可以吹“百鳥朝鳳”,便是嗩吶演奏家的水平了。 “龍燈”開場前,演員們大多往手心吐口唾沫,以示加油。舞時以持繡球者為核心,那精壯漢子邊耍繡球邊口噙哨子不停吹鳴。哨音急促,激勵、鞭策弟兄們奮力。兩位擎龍頭者皆彪形大漢,舉沉重龍頭或掠地或騰空踅旋萬端而汗流夾背。舉龍尾者亦是硬手,操龍尾蜿蜒擺蕩呈翻江倒海之狀。蹭镲、撓?、剋鑼者先是擎樂器緊跟鼓點兒擊打,后越跟愈吃力手愈下墜,愈墜愈低,直至彎腰擊打,曲終力竭頹然坐地。我跑去扶,那人卻滿臉是笑:“哎呀媽呀!累死我啦,過癮!過癮!” 在鑼鼓、嗩吶的狂熱節(jié)奏催促下,節(jié)節(jié)發(fā)亮、內(nèi)點燈燭的兩條長龍翻騰起伏踅旋盤繞,街道上燈火闌珊,夜空中“起花”、“二踢腳”鈍聲爆響,陣陣喝彩和歡笑此起彼伏,大人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時走時停,消化著肚子里糯糯的元宵,歡樂且飽暖,其樂融融……

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xiàn)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shù)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