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問題還真有比較權威的答案。 天下啥人都有,啥事都有。 老美有個怪才叫德拉格威爾,他多年鉆研之后,居然找到了“成功方程式”。 別說,很多大佬、天才都符合這個方程式。 怪才做怪事 格拉德威爾寫的書都比較奇怪: 每本書一出場就是圖書市場的神話,但是,卻無法歸類。 不知道算文學?社科?教育還是熱點? 反正人們愛看就是了。 迄今為止,格拉德威爾一共寫了四本書: 《引爆點》、《顛覆》、《異類》和《眨眼之間》。 每本都可以稱為“神書”。 在《異類》一書當中,格拉德威爾總結出了“成功方程式”。 就是各行各業(yè)成功的共同模式。 這個公式放在學習上,就是“學霸模式”,放在賺錢上就是“富豪模式”。 成功模式到底長啥樣呢? 格拉德威爾說,成功絕不是隨機事件。 要想成功,必須具備四大因素: 一,天賦,。 比如,拿破侖身高156,怎么努力也拿不下NBA。 但是,拿破侖可以不去打籃球,而是去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孫子兵法》。 不得不說,拿破侖的確是個軍事天才。 就這么一點點天賦,是 所 有 成功 的基礎。 沒有這么一點天賦,就像烏龜爬樹,就像兔子靜坐。 不但費盡力氣、傷透腦筋,還一無所獲、白費功夫。 現(xiàn)實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家長們逼著所有孩子讀書,誰知道埋沒了多少繪畫天才和音樂奇才呢? 電視劇里面,師傅收徒弟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根器。 說白了,就是看弟子的天賦咋樣。 二,勤奮。 就算是天才,不好好努力,長大了也是廢材。 咱們的語文課本里面就有一篇文章,叫做《傷仲永》。 說的就是小時候天賦很好,但是不肯努力的孩子,最后變得平庸的故事。 很多人對天才有誤解:太聰明了,所以不必努力。 可是,再聰明的人如果不努力,天賦得不到磨煉,還是會一事無成。 中國人有句話:玉不琢不成器,就是這個意思。 哪怕是良才美玉,也得打磨。 當年 的和氏璧就是因為外面有一層石頭,才生出后來的諸多波折。 三,文化傳承。 比如,猶太人和潮汕人都有經商的傳統(tǒng),所以這兩個群體容易出富商。 非洲人喜歡音樂,老美的樂壇上就有很多非洲裔明星。 看寶萊塢出品的印度電影,大家一定對他們的歌舞印象深刻。 咱們華人擅長什么? 讀書。 沒有大環(huán)境,再好的才華都被埋沒了。 四,時代和機遇。 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每個時代的主題不同,出來的成功人士也不同。 你看咱們國家,上世紀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膽子大的基本發(fā)家致富了。 而進入90年代,敢拼敢闖已經不夠了,還得需要知識和能力。 2000年是科技浪潮,做互聯(lián)網才能獨占鰲頭。 說完了成功方程式,我們回到這個問題: 學霸真的是智商特別高還是說是學習方法和勤奮問題? 根據(jù)這個公式看,學霸首先需要天賦基礎,也就是智商。 不說特別高,至少得正常。 其次,勤奮,不勤奮,智商再高也是白搭。 第三,文化傳承。 老美發(fā)現(xiàn),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韓國還有印度學霸特別多。 為啥? 因為亞洲地區(qū)非常重視文化學習,尤其是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 尤其是中國,自古至今都崇尚一個原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很多老美的孩子嚷嚷:媽媽若是從小喂我吃米飯,我肯定能長成學霸。 因為亞裔孩子基本都愛吃米飯。 第四,機遇或者運氣。 有些人遇到貴人相助,有人遇到好老師,還有人遇到好環(huán)境。 有些孩子明明很聰明,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招老師喜歡。 于是,就不愛學了。 雖有學霸的潛質,但是沒有學霸 的機會。 總結一下: 要成為學霸,智商和勤奮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助力,更需要展示學霸才能的時代和機會。 這四點加起來,才會造就一個學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