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螢螢之火,照亮人間。 01 O N E 前些天《感動中國》頒獎,讓我意外的是有對夫婦得獎是因為開了個廚房。 更讓我意外的,他們沒去領(lǐng)。 按理來說,這么盛大的頒獎典禮,怎么著都不能錯過。 后來我才知道,不是他們不想領(lǐng),而是要領(lǐng)這個獎太難了。 得獎的夫婦叫萬佐成和熊庚香。 他們的廚房叫1元抗癌廚房,開在江西腫瘤醫(yī)院旁,與醫(yī)院只有一墻之隔,專門給病人家屬做飯用。 領(lǐng)獎意味著他們得離開廚房好幾天,廚房就得關(guān)閉。 這幾天對他們而言可能沒什么,但對癌癥病人和家屬來說就難熬了。 很多病人吃不慣飯?zhí)?,又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家屬只能來抗癌廚房親手做點家常菜。 而且病人家庭本身為治病已經(jīng)散盡家財,自己做飯還能省下不少錢。 夫婦倆一走,大家只能干著急。 倆人深知如此,一步都不愿離開: “廚房離不了人,這么長的時間會把我急瘋?!?/span> 這事,他們整整干了18年。 本來,夫婦倆是開早餐攤的,每天炸炸油條能收入個幾百左右,下午還能休息,生活輕松愜意。 但這一切都在18年前一天被徹底改變。 那天一對年輕夫妻來到攤位,問能不能借個火,想給孩子做個飯。 孩子十幾歲,患了骨癌,截了肢,就想吃媽媽做的菜。 萬佐成想都沒想就答應(yīng)了,還讓他們可以天天來借火,也不收錢。 事情很快就傳開來,越來越多人來借火炒菜。 想著能幫人,干脆早餐攤也不做了,搞起了廚房。 本來只有6個爐子,排隊得排很久,萬佐成咬咬牙買多了10個,還買來不少廚具和調(diào)料免費供應(yīng)。 一來二去,廚房熱鬧起來了,每天幾十個人一起做飯,充滿煙火氣息。 而代價是,夫婦倆一直在往里面倒貼錢。 他們覺得沒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span> 只是后來大家心里實在過意不去,便一再要求他倆收費。 倆人也沒想要盈利,意思性收了點: 炒個菜1元,燉個湯2.5元,白飯1元一盒。沒錢的就直接免了。 而這,勉強(qiáng)只夠維持收支平衡,也就是說,他們忙活這么久一分沒掙。 18年來,物價一直在上漲,但他們從未沒漲過價。 不為啥,只是想著給大家一個短期的家,吃上親人做的飯。 “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讓病人吃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 看似簡單的愿望,背后是夫婦倆無數(shù)的血汗。 02 T W O 抗癌廚房的一天,從凌晨4點開始。 每天這個時候,他們就得拖著困意爬起床準(zhǔn)備爐火廚具等等。 等到大家陸續(xù)過來排隊做菜,他們還得關(guān)照著每個爐。 幫著換換煤爐里的煤球,指導(dǎo)一下炒菜,安慰病人家屬,拉拉家長里短......
熊庚香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不要想那么多,吃好這頓飯再說” 忙活到下午3點多,等人都炒好菜吃上飯了,他們才有空自己簡單炒個菜吃午飯。 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又得開始忙。 等晚上9點多,他們才能開始準(zhǔn)備自己的晚飯。 可以說,他們一整天就是圍著廚房轉(zhuǎn)。 有一年除夕,女兒把他倆接過去吃團(tuán)圓飯。 本想著大過年能好好團(tuán)聚一下,沒想到才一小時功夫,他倆就坐不住了。 實在是放心不下廚房安全問題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又匆匆回到廚房幫忙才肯安心。
即便是去年疫情開始時,很艱難的情況下,他們也在堅持。 當(dāng)時設(shè)置了卡口,大家進(jìn)不來廚房炒菜,只能他倆親自來。 從卡口接來每個人的菜,倆人一人洗菜,一人炒菜。 炒完后,再弄個梯子把菜一個一個遞過去。
每天都很辛苦,熬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一絲抱怨: “難是難了點,但比我們難的多了去?!?/span> 兒女經(jīng)常勸他們休息、去旅游,被一口回絕: “人家醫(yī)院的也想去旅游,想得了嗎?” 所以兩人一年到頭都是囿于抗癌廚房,從不休息,一堅持就是18年。 18年乍眼看上去沒什么感覺,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才能懂個中辛酸。
萬佐成時常愧疚:“我沒盡到做丈夫的責(zé)任,對我老婆愧疚。她已經(jīng)這么大年紀(jì)了,還跟著我在這里干這個事,很苦。” 而熊庚香則覺得:“做這個比任何事都要幸福。” 說來實在慚愧,我一20多歲的年輕人看著都覺得很累很難,還是全年無休,可他們60多歲的年紀(jì)做到了,言語里還滿是無畏。 何為偉大生于平凡,他們打了個樣。
03 T H R E E 在我的認(rèn)知里,癌癥意味著恐怖、流淚、負(fù)債、無奈......用再多負(fù)面詞語形容都不為過。 那些來到抗癌廚房的家屬大抵也是如此。 在確診癌癥的時候,大多感覺天塌下來了。
房子賣了,車子賣了,全都用來治病。
家里哪怕有座金山,時間長點都得被搞垮。
他們看著親人飽受折磨,自家債臺高筑,為陡增的壓力疲于奔命,余下日子多是以淚洗臉。 很多人不敢在病人面前哭,只能忍著眼淚,躲起來偷偷哭。 癌癥,太過沉重。
我原以為抗癌廚房與旁邊的腫瘤醫(yī)院會是同樣一番景象,但事實證明我錯了。 萬佐成夫婦改變了這點。 廚房里沒有冰冷的手術(shù)臺,濃烈的消毒水味,不敢看的通知書,而是多了爐火,多了溫暖,隔絕了許多悲傷。 每天,這里幾十個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做飯,充斥著煙火氣息。 廚房一角有留言本,寫滿了很多祝福,半個月時間就能寫滿一本。 每個人都會在這里聊聊家常,說說自己的壓力,總能被陌生人的善意治愈。 因為這個廚房,很多人都在發(fā)生改變。
有個大爺,老伴被被查出宮頸癌,隔年癌細(xì)胞腦轉(zhuǎn)移,后來腦部水腫壓迫神經(jīng),癱瘓在床。 從抱怨到無奈到樂觀。 接受了事實的大爺每天總是嘴上假裝抱怨,一邊想著要給妻子做什么好吃的。
還不時開導(dǎo)其他的病人家屬。 被問及老婆生病怎么還吃得了這么多飯時,總是笑著說: “我說我老婆再活十年,一點問題都沒有?!?/span>
有個女孩,不會做菜,媽媽生病后,到廚房里學(xué)著做菜給媽媽吃。 那句“我要學(xué)著照顧媽媽”讓人鼻頭一酸。
有個老公生病,還得照顧兩個小孩的,經(jīng)濟(jì)壓力相當(dāng)大。 來到這也不再整天面帶愁容。 “走一步看一步?!?/span>
有個爺爺自己得了肺癌,家里沒空照顧,自己到廚房做飯。 也變得相當(dāng)樂觀。 “不怕,這是老天給我們的任務(wù),推脫不了,只能自己去完成,能活著一天是一天?!?/span>
還有的只想著:“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反正吃飽了就行了?!?/span>
你能發(fā)現(xiàn),抗癌廚房的存在,成了擋在死神面前的一堵墻。 給了許多人直面生死的勇氣。 對萬佐成夫婦來說,這便是值得。 04 F O U R 孩子不理解,其他人也不理解他倆。 本來搞個早點輕松一天掙個幾百塊,還能休息,多愜意的生活。 非要關(guān)了早餐攤,和癌癥病人混到一起去。 不掙錢不說,還累個半死,都覺得他倆有病。
其實哪是他們有病,只是我們太過狹隘。 他們比誰都明白癌癥有多苦痛,更明白一頓家常飯有多治愈病人。 所以才不惜一切要維持廚房運(yùn)轉(zhuǎn)。 而來到這里的人,都把這里當(dāng)成了第二個家。 有個病人,已經(jīng)沒得救,醫(yī)生讓回去好好過剩下的日子。 臨走前,一定要到抗癌廚房拜訪。 哭著感謝他倆的幫助。 這是常態(tài)。 廚房一面墻上,寫滿了很多病人家屬的電話號碼。 不管是治好沒治好,都想著日后萬佐成夫婦能去做客,親手燒上好菜款待。 對家屬而言,這個廚房有著太大的意義,不僅僅是家,更重要的是彌補(bǔ)遺憾。 有個女生,發(fā)現(xiàn)抗癌廚房時心中滿是可惜。 她媽媽50多歲時就走了,那時她想給媽媽做家鄉(xiāng)菜,想讓媽媽吃得安心快樂,但沒能找到這樣的廚房。 媽媽走后,這成了那女生最大的遺憾。
人類在面對生老病死時,是極度脆弱的。 看著親人逝去,很多人都會像那女生一樣,覺得自己沒有在生前好好照顧親人,會遺憾,會自責(zé),會懊惱。 而抗癌廚房,便成了家屬的救贖。 在親人生前,親手給他燒幾個菜,填補(bǔ)心中遺憾,心里也會好受許多。 這便是我由衷敬佩抗癌廚房的原因。 它的存在,更像是在親人離世時告訴家屬:“別自責(zé),你真的有好好照顧過他了?!?/span>
行文至此,我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去描述這份意義。 想起以前提及溫暖,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到太陽。 但我想說,黑夜中的螢火蟲更具溫暖,微弱的光,在黑夜中照亮溫暖一塊小地方,哪怕只有一點點。 抗癌廚房就是這只黑夜中小小的螢火蟲,赤誠熱烈,帶來一點光,一點溫暖。 這些年來,抗癌廚房經(jīng)歷過太多生離死別,新人來,舊人去。 所有都在變,只有廚房,依舊熱鬧。 有人問萬佐成,這事還能堅持多久? 他的回答讓我慚愧,也讓我肅然起敬: “堅持到倒下去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幫他們?!?/span>
參考資料: 《南昌1元“抗癌廚房”又火了!墻上寫滿數(shù)字,背后真相是…… 》 《人生第一次》 《感動中國》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文章由國館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