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常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出行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多數(shù)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見識過這兩種動物,尤其是騾子。歷史上作為古代日常出行拉貨的一種重要畜力,騾子卻因為不能生育而格外引人注目。 騾子和騾子不一樣。母驢生的為驢騾,個頭偏向驢,也叫矮騾;母馬生的為馬騾,個頭更像馬,也叫高騾。通常見到的都是高騾,矮騾較少見,本磚家也只在武漢動物園見過一頭。不論驢騾還是馬騾,都不具備正常的生殖能力,這也是生殖隔離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說到這里,個別看官可能要問了:騾子分不分公母?答案非常明確,騾子同樣存在公母之別,各自擁有明確的第一性征,但基本都是擺設。就算有交配行為,也只是娛樂解悶,一般沒有下文。當然,世界這么大又這么亂,例外也是可能發(fā)生的。各地都有母騾懷孕產(chǎn)駒的零星報道或傳聞,多數(shù)都證據(jù)不足,不足采信。其中應該有極個別可能是事實,但也僅僅是偶發(fā)個例,沒什么太大價值。 可騾子體內(nèi)的染色體就可惜了,馬具有32對染色體,驢的染色體則是31對,雖然馬和驢的配子可以彼此融合開枝散葉,但在騾子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成了32+31。 總有一條染色體是孤單的,優(yōu)秀的染色體或許總是孤單,驢騾在體型和力量方面,將自己的父母秒成渣,它們一歲半就開始干活。成年驢騾拉木輪大車,能負重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