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是陽光,溫暖你我 ——高明小學張娟麗老師幫扶紀實 生活中處處需要愛。愛,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樹的一片新綠;是憂傷時一個擁抱;是迷茫時一盞明燈;是夜空中閃耀的一顆顆星星~……教育扶貧便是這愛的種子! 張娟麗,現(xiàn)任大荔縣高明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自2017年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老師以滿腔熱忱,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宣傳黨的政策,了解學生所需,積極為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問題,始終堅持用實際行動關愛每一個貧困生。 幫扶路上有苦有樂,有付出也有收獲。最令她感動的一個幫扶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名叫依依。家住大荔縣西高明村,她是一名留守兒童,與奶奶相依為命,家庭生活拮據(jù),可孩子從不怨天由人,孩子在校學習認真刻苦,樂于助人,在家也乖巧懂事,經(jīng)常幫助奶奶干些家務活。孩子的堅強樂觀,陽光向上深深地感染了她,看到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很是欣慰。在幫扶的路上感受到了付出與收獲的快樂! 張老師常常深思,如何又快又好地幫扶學生呢?她嘗試了多種多樣的方式 首先是思想上的熏陶。貧困家庭學生的特殊環(huán)境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頗,因此,幫扶工作主要從情感上貼近孩子,學習上關心孩子,生活上幫助孩子,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清明節(jié)帶孩子祭奠革命烈士,講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將雷鋒叔叔的故事,也經(jīng)常帶孩子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奉獻愛心,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動力,從而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頑強不屈,樂于助人的精神。 其次是生活上的幫助,經(jīng)常為幫扶的學生購買了本子、課外書籍、水杯等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經(jīng)常家訪,幫助孩子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她希望這份微薄的力量能給孩子帶來溫暖! 三是學習上的幫扶。平時會多擠出時間單獨給孩子進行單獨輔導,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和孩子一起讀經(jīng)典,交流讀書心得,使孩子掌握學習方法,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另外,張老師與家長加了微信,目的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正確引導家長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使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理解父母在外的不易,更加努力學習! 在疫情期間,張老師想方設法為孩子送去關懷。每次上完網(wǎng)課,都要詢問孩子的學習掌握情況,如果遇到難題,會耐心地再次給孩子視頻講解。也不忘對孩子的心理進行疏導,使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幫扶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心,做老師的也感受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快樂,感受到了愛心在你我之間流淌的神奇力量。 火紅的五星紅旗放射著愛的光芒,愛是陽光,溫暖你我。在疫情肆虐的時候,在天災人禍的時候,在你遭受困難的時候,你會感受到:生活在愛的國度是多么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