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 很難復制,但可以學習 01 真誠一 尊重女性角色就是尊重女性觀眾 不僅是張小斐演的媽、賈玲演的女兒, 即便是被角色們討厭的“勁勁兒”的王琴,也是漂亮且勤奮堅強的優(yōu)秀女性。希望媽媽的女兒能像王琴女兒一樣優(yōu)秀——抱著這樣的愿望,賈玲才拼命把媽媽和廠長的兒子撮合在一起。 不詆毀努力向上走的女性、不把女性的美麗當作性的承載物、不對女性說黃段子......這看上去并不高的要求,實際上在今天的電影里非常稀缺。而這些統(tǒng)統(tǒng)做到了的《李煥英》,也沒有丑化男性角色,廠長之子不是紈绔,小混混不油膩,這足以說明尊重女性和男性是可以共存的。 尊重女性角色也是尊重女性觀眾,這是《李煥英》展示給所有導演、尤其是男導演最重要的一點。 今年的《唐人街探案3》,不論唐仁對著穿著保守的長澤雅美大喊一聲“好胸”,還是在推理橋段對36D的調侃,都被指出是一種低俗的“男性凝視”。 長澤雅美 而選擇楊冪出演唯一女性角色的《刺殺小說家》,在這方面花了大力氣宣傳,但楊冪的角色充其量只是個打手——女性角色可以很能打,但不太能有腦子。 楊冪 2019年的賀歲檔同樣如此?!读骼说厍颉?、《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廉政風云》、《新喜劇之王》均少有亮眼的重要女性角色,更別說以女性為主導。 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李煥英》展現出的女性導演、女性視角如同一股清流,溫潤的是觀眾的心,更是急需重振的電影市場。 這一次,《李煥英》是用票房成績,教了一堂最好的意識形態(tài)課。 02 真誠二 母親不等于中年婦女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就是一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李煥英》這句臺詞或許足以講述幾乎所有電影中的母親形象:一個中年婦女。 而為了紀念母親才去拍了這部電影的賈玲,出發(fā)點從一開始就不同。同樣是展現母愛,她呈現出的卻是一個與女兒同齡的“妙齡母親”。 相比“歡迎光臨“之類為了搞笑想出來的諧音梗、小品段子,賈玲對母親真摯的感情正因為不是想出來的,毫無匠氣,尤其感人。 她真情實感地把母親劃入“少女”的范疇。關注的是母親作為女人的喜怒哀樂,母親和你一樣可愛、一樣天真、一樣把愛美看得比天大,而這與她偉大的母愛一點也不矛盾。 母親理應是最容易讓人共情的角色, 但觀眾需要什么樣的“媽”? 我們已經看了太多的中年婦女。原本角逐2020年賀歲檔的《囧媽》,雖然標題里帶了“媽“,但這個媽還是工具人一般蒼白的設定,導演始終把婆媽與母親捆綁在一起,讓“囧”失去了意義。 即便是女性議題的電影,母親也往往是典型的傳統(tǒng)婦女。 郝蕾主演的《春潮》中,她的母親就是一個控制欲極強、非常要面子的人,女兒不論做什么她都不滿意,母女關系十分緊張;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云》,母親又是一個不諳世事到愚蠢的老小孩,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片子,母親的形象總是通過現實主義的苦與難呈現,又依托于主角的年紀,她們只能是中年婦女。 終于,《李煥英》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媽。她外表美麗內心強大,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打排球能拼手速,而對自己的傻女兒只有一個要求:健康快樂。 是不是太完美了?是,但比起這些,最完美的應該是哪怕李煥英有重來一次人生的機會,也要選擇賈曉玲這個“沒什么出息”的女兒。 電影最后依然把母愛落到了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上,但它與全篇故事并不矛盾,甚至讓感動的層級升級。 雙箭頭永遠比單箭頭更讓人熱淚盈眶,這才是感情付出的真諦。 而看電影流淚的你,別急著喊李煥英“媽”,回頭看看,你的母親也是最完美的。 03 真誠3 提供你想要的慰藉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不僅在于自身,還有天時地利的加持。 對打投入動輒數十億的大片,成本粗粗過億的《李煥英》看上去沒那么牛。 但經歷了壓力巨大的2020,喜劇更受歡迎,親情格外動人,家庭的冷暖可能比任何一個時刻都很容易讓人有共鳴。尤其是在這個號召就地過年的春節(jié)。 沒和父母在一起的獨自去看《李煥英》,痛痛快快的哭一場;帶父母一起看《李煥英》,沒有下三路的尷尬橋段,大家笑作一團。隨著口碑的不斷提升,它成為今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沒有懸念。 不過每一次黑馬的出現,都會帶來同樣的問題:這樣的成功,可以復制嗎? 誠實地說,我覺得很難。越是主打感情的作品,越難復制,還極易東施效顰。不論是女性角色的刻畫還是對母親形象的顛覆,都建立在賈玲對自己母親深厚的情感之上,是水到渠成。 同樣的導演、同樣的演員,換個主題,也很難達到同樣的效果。 但《李煥英》的真誠,無疑是值得學習并且可以學習的。女性視角的運用、對女性角色的挖掘、在追求技術的同時不忘情感......新人導演賈玲,做好了示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