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嵩口鎮(zhèn)的大橋頭順著長慶溪的方向向北望去,會見到兩面青山夾著的一長溜開闊的田洋,其形勢就像鯉魚上瀨。這條靈動活躍的大鯉魚身上,一路排列著蘆洋、下坂、東坡三個行政村,地勢低平,土沃泉甘,植物茂盛,人煙輻輳,居住著2000余戶人家7000多人口,大多為陳姓,其間分布著數(shù)十座規(guī)模宏大的古民居群落。在這條大鯉魚的腹部,有一座橫闊近百米、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豪宅,坐西朝東,后倚小山包馬脰山,前隔大水渠鄰著大片良田,遠(yuǎn)對錦屏峰,氣勢恢宏,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下坂厝。 一、正面初印象 來到下坂厝門前,首先會驚訝于它的橫開面異常闊大。 在不高的前圍墻內(nèi),有進(jìn)深頗大、寬寬的前埕。從前埕登上七級垂帶踏跺,一線排開的是二堂前廊,廊寬一米許,九大開間,純木架瓦屋面結(jié)構(gòu),屋脊上有壓脊龍舌燕尾起翹。在這九開間之外,則是高高昂起的馬頭墻,貫通著整座的縱深,前面連接到院圍墻,因此將整座正厝的核心部分與附院分開,對正座起著嚴(yán)密的防護(hù)作用。 馬頭墻之外,應(yīng)該是大通溝位置。在大通溝出口處[核心院墻外]還設(shè)有單開的小門。這個小門的作用應(yīng)該是供傭人通行。 過大通溝是一座船屋。船屋是仿六扇布局,中為小廳,邊為小官房、六扇以及下落,在下落設(shè)有外開的雙扇大門。這座大門應(yīng)該可以供一些休閑的客人和主人非太隆重的通行。 過這座船屋之后,又是一條大通溝,通溝外又是縱向風(fēng)火墻,墻頭起翹,翹脊前沖。然后是又一重雙開間的橫厝,橫厝前接續(xù)著圍墻,這段圍墻的下部為38條20公分見方的方棱形小石柱撐起墻基,小石柱間留隙大約七八公分以排水,墻上開設(shè)有外門。過二橫厝外還有廣闊的空地及圍墻。這是下坂厝左邊的情況,可惜右邊只到第一道大通溝之外的船屋止,再出去部分的場地已經(jīng)改建,否則會顯得更寬。 即便如此,下坂厝的正面寬也在百米左右。 二、前大門 跨過一條渠道,就是下坂厝的外埕,進(jìn)深大約七八米許。在外埕的偏左側(cè)圍墻上開設(shè)有入戶大門。這是一座飛檐翹角的門樓,門樓地面比外埕高出三級如意踏跺;兩旁耳墻連著前圍墻,耳墻內(nèi)三柱穿枋,三道枋拱出挑,橫架正梁及檐梁,雙重檐體,雙重翹脊。雙開大門設(shè)在中柱之間,門面甚為開闊、威嚴(yán)。梁架結(jié)構(gòu)雖非四梁扛井。卻也是斗昂相接,舉架高聳。門后有方形屏柱,柱礎(chǔ)亦為方形而束腰;其他柱礎(chǔ)為圓鼓狀。門面整體髹以黑漆,顯得嚴(yán)肅大方。如此門樓,永泰范圍內(nèi)并不多見。 前大門的門楣有門簪,簪頭菊花紋,簪尾主要依次有這么幾種紋樣:陰陽雙魚紋、卍字紋、金錢紋、以及雙鯉魚紋。有著“出入平安、長壽、富貴、吉祥、出入有信”等寓意。 大門的門板下部圖案很特別,是用竹節(jié)小片拼接的卍字不到頭底紋加篆體壽字,兩門版的拼合處是“和晉福祿”。這些竹節(jié)應(yīng)該經(jīng)過烤制,二百多年后,仍然不朽不腐不變色。這幾個字可以看做主人的人生態(tài)度,傳說建造下坂厝的陳用坦一生謙遜和藹,勤勞儉樸,為人低調(diào),但對于公益事業(yè)則出手十分大方,堪稱典范。版心則是卍字不到頭底紋包裹著篆體團壽字。整個門面體現(xiàn)了主人對和諧、平安、福壽、富貴的追求。 不過,最不能忽視的是兩邊耳墻墻頭上的文字,紅底白字草書。內(nèi)容是: 1、入戶大門口耳墻正面墻頭: 左:希士希賢希圣,此等功夫豈讓他人做去; 右:立德立功立言,這般事業(yè)還須自己擔(dān)當(dāng)。 所謂希士希賢希圣就是:人希士,即人人希望成為有知識的讀書之人;士希賢,即讀書人都希望成為有道德的賢德之人;賢希圣,即賢德之人都希望成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賢之人。 孟子曾經(jīng)說“君子三樂”,一樂是父母兄弟的天倫之樂,二樂是德行完滿之樂,三樂是教育人才之樂。這其中德行完滿之樂就是對“希賢希圣”的追求。 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來源于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他首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傲⒌隆?,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 2、耳墻邊面墻頭: 左:惜食惜衣不特惜財殊兼惜福; 右:求名求利但思求己莫想求人。 查到本聯(lián)最早的類似文字出處是清早期大臣劉文定公即劉統(tǒng)勛(1698-1773),原文是:“惜食惜衣 非為惜財為惜福;求富求貴,只需求己莫求佛?!焙髞?,佛家多改為:“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這兩對文字內(nèi)容對應(yīng)很嚴(yán)謹(jǐn)[前一副平仄對仗不是很嚴(yán)格],所敘述的為人處世原則和道理是非常正統(tǒng)的。每天從這里進(jìn)出的霞坂厝子弟都會看見,時時提醒應(yīng)該怎么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如何對待社會,真是很好的家訓(xùn)。下坂厝的媳婦許文華評點最為貼切:它是傳統(tǒng)的,又隱藏著一種銳氣;它是內(nèi)斂的,同時又是那么積極進(jìn)取。先人的智慧,在于遵循儒家思想滋養(yǎng)下的入世精神,并殷殷切切,警戒后人。 三、前廊欣賞 從前大門進(jìn)入后,是一個寬闊的前埕,橫向30多米,進(jìn)深有七八米。然后登上七級垂帶踏跺就登上了二堂。前大門與前廊中部踏跺并不是同一軸線,但基本同一朝向,都是朝向錦屏山,前大門位于偏上游,對著錦屏山也更正。兩門相錯開一些,應(yīng)該是基于風(fēng)水的考慮,避免直沖。 二堂之前有一條長長的走廊,高出前埕大約一米許,正中連接前埕和二堂廊的為七級垂帶踏跺,寬約二米多,整石鋪砌,很大氣。前廊面闊九間,開間甚大。左右廊端以青石砌成拱券門,拱券門后連高聳的馬頭墻,前連前埕圍墻。廊寬約1.2米,壓廊石平整、厚實。廊硶有青石板條壓廊,承臺為橫向兩塊青石板材疊砌,每一塊橫寬均有三米多,高約四十公分,數(shù)十塊疊砌,嚴(yán)絲合縫,至今未見怎么變形、錯位和脫位,可見砌工技藝的高超。在廊硶的左下腳,有一個就在大石板上雕刻出的出水洞,葫蘆形狀,扎著如意結(jié),結(jié)帶飄逸,這是福祿常在多子多福的象征,很多古民居都有此類雕刻,但都沒有此處的飄逸生動。 在此廊上,可以欣賞的有: 一是門簪。禮儀門的前門有六開,以框木相隔,中間兩開為平板,邊上各為雙開花牖門。簪頭為牡丹花瓣,簪尾的圖案與前大門的略似,但面上新髹以紅漆,顯得很喜慶。其寓意應(yīng)該是平安富足,富貴有余。 二是匾額的遺跡。從廊前的許多處門楣上都有匾托或者匾托的遺跡。這些匾托均是扁圓狀整木雕刻,圖案似多為爐鼎形,有頂頂如意之意。約有七八處。除了堂號[?]匾外,據(jù)說還有很多功名匾,在文革中被摘下毀壞了。門頂兩個匾托猶為精美,是天官賜福圖,身邊有竹鹿、青松、祥云等,可惜表面被無情地削去了! 三是遺存的窗花。從禮儀堂的邊門起,每一開間原來均為四扇花牖門,現(xiàn)在有三間被改為寬敞明亮的玻璃窗和可能更結(jié)實的現(xiàn)代“蠻鼓門”了。從雕花的殘跡看,格心基本是細(xì)密的斜或正十字花。連通廳邊的門,上絳環(huán)板上刻的是二十四孝故事;在進(jìn)出的最顯眼位置,刻著這樣的圖案,可見主人對孝文化的用心。再接過去的稍間、盡間,其上絳環(huán)板則刻有四季花卉,有喜鵲梅花[喜上眉梢]、鴛鴦荷花[恩愛和美]、菊花綬帶鳥[長壽]、牡丹鳳凰[富貴]等,刀工深峻,線條剛勁有力,造型俊美。這些造型,體現(xiàn)出了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另外,四開門房間明顯可以作為小花廳使用,可以用于處理一般性的對外事務(wù),而在未進(jìn)入正座之前,此類房間如此之多,可見主人對外交往之廣。 第四個值得欣賞的是左右廊端拱券門上的石刻對聯(lián)。 左邊門對聯(lián): 處世時宗司馬,存心恒念東平,橫批“禮陶”。 上聯(lián)意思是,要時時遵循司馬溫公廣積厚德的教導(dǎo),多做好事。下聯(lián)意為:恪守東平憲王劉蒼為善最樂格言,善行正道。 右邊門對聯(lián): 立訓(xùn)和平二字,守身忠恕一言。橫批“樂淑”。 和平:在漢語詞典里有“政局安定、樂聲平和、和順、溫和、和諧、和睦、平靜安定”等義項。在此,除了第一、二項之外,其它都相符。就是要求處世為人必須溫和、平順。忠恕,是儒家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忠,講的是盡心盡責(zé);恕,講的是推己及人。就是說,盡量為他人考慮,盡心盡力而為,也就無愧于人了。 “樂淑”與“禮陶”本來就是一句成語,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新頒定“闕里文廟及府州縣學(xué)用祀孔樂章”里的第三章:亞獻(xiàn),奏“秩平之章”:“式禮莫愆,升堂再獻(xiàn),響協(xié)中鏞,誠孚罍甗,肅肅雍雍,譽髦斯彥,禮陶樂淑,相觀而善。”都是崇尚善良、為善最樂之意。 這些石刻除了聯(lián)句是陰刻外,聯(lián)頭上的梅花、荷花圖案,聯(lián)句的框邊均是陽刻,圖案雖然不怎么復(fù)雜,但陽刻之下的石板面非常平整,足見雕工技藝高超和工藝的精細(xì)。 跨過這個門洞,往外是大通溝邊的小門,往內(nèi)是長長的內(nèi)邊廊。此門一隔,就內(nèi)外有別了。 四、禮儀堂。 禮儀堂進(jìn)深五柱,前后額枋均為圓梁,以一斗三升撐起屋梁,中柱及與前后額枋中間的山墻童柱,均有斗拱撐起替木,支撐屋梁,整個梁架顯得非常穩(wěn)固。中柱之后有燈梁,甚為粗壯,因年代久遠(yuǎn),只有紅漆底彩顯現(xiàn)。倒是兩端的梁托,罕見地碩大,上刻著飛翔在盛開的牡丹花之間的雙鳳凰,是立體透雕,門柱的插把及柱礎(chǔ),之間牡丹昂首怒放,雙鳳相互顧盼,張口互喚,形象非常生動。后禮儀屏門的屏柱為粗大的方柱,上有插把,其形象如龍吐水,如鳳銜草,卷曲飛揚,頗有氣勢。各根柱子之間的粉壁,以前當(dāng)有各種字畫懸垂,畫押猶存,每一個畫押均雕刻成花瓶插著四季花的樣子,寄托著四季平安的寓意。 禮儀堂的后屏門從開間幅度看應(yīng)該有六扇,屏柱外各一扇,屏柱內(nèi)應(yīng)該有四扇?,F(xiàn)存兩邊的兩扇為花牖,下為棋盤板,中間格心板為斜格子細(xì)花,上絳環(huán)板有人物圖像雕刻,好像體現(xiàn)著一些官宦之家的生活場景,雕工精美,可惜中間四扇已經(jīng)缺失,要不然應(yīng)更美。禮儀堂地面為三合土打制。屏柱下的柱礎(chǔ)為青石打造的,方形束腰,方角邊有竹節(jié)浮雕。柱礎(chǔ)間橫亙著石制地栿石檻,上應(yīng)該有木制高門檻,估計是后人在四扇門牖被拆除之后為了進(jìn)出方便也拆掉了。 五、中天井及兩廂建筑特點 現(xiàn)在進(jìn)入中天井了。中天井不算太大,有兩間廂房夾有上下橫衕。廂房是雙間排前后間,前間鄰著中天井,從縱向風(fēng)火墻外看,后間似乎靠墻,其實并沒有靠墻,而是留出了一個狹長的空間,用以采光通風(fēng),成為小小院子。中天井四周青石板條壓廊,除了中間甬道和壓廊石及其承臺是青石板外,其他有空之處均為三合土打制地面。在下堂右邊承臺石下,有一處出水口,為二米許長的青石板中刻制的,為金錢紋帶了把的如意結(jié),結(jié)帶飄拂,似是將金錢牢牢拴住。 兩廂以及正堂上的官房、六扇間大部分已經(jīng)改建為磚墻和現(xiàn)代的玻璃窗和蠻鼓門,幾乎看不到原有的雕刻,殊為可惜!在堂下略感震撼的是正堂的廊硶臺明和承臺。壓廊石三塊橫貫到底,每一塊足有四米多長,承臺石板亦如是,用材闊綽,在簡潔明快的形象中足見豪氣。 六、正堂構(gòu)造 經(jīng)五級垂帶踏跺登上正堂,只見這座正堂甚為闊大、高敞而華美。進(jìn)深九柱,有神龕間。用材精良,所有的柱梁均很粗壯、均直,柱礎(chǔ)為青石打造成鼓形,碩大而圓潤。表面以高浮雕方式雕刻著四季花卉,寓意四季長春。屏柱的柱礎(chǔ)則為方形束腰,礎(chǔ)面刻有鳳棲梧桐、鶴舞青松、竹鹿同春、錦雞鳴吉等圖案。屋檐為懸山頂,軒廊為雙檁船篷軒,檁梁和檐梁均很壯實,檐槫厚實而密集,挑出甚長,保證了正堂地面的干爽。軒廊上有雙層扁枋跨梁,下跨梁下有大雀替支撐,不是常見的魚化龍而是高浮雕加透雕的牡丹形狀;跨梁上有雙童柱,柱面插貼有八仙過海的雕板,是立體透雕;牡丹和八仙的表面均髹以金漆。兩端六扇間門楣上的補間木雕為大塊板浮雕八仙法器,有“葫蘆(鐵拐李)、芭蕉扇(鐘離權(quán))、魚鼓(張果老) 、荷花(何仙姑) 、花籃(藍(lán)采和)、劍(呂洞賓) 、笛子(韓湘子)、玉板(曹國舅),均打以如意結(jié),結(jié)帶飄拂,就如八仙正在運用法術(shù)為人祈福祈祥。是為暗八仙也。
在六扇邊與廂房交界處,做成了城樓式和書卷式的女兒墻,灰塑的人物缺少頭顱,似是人為破壞,而彩繪部分有亭臺道路山川,有人物活動于其間,由于風(fēng)雨侵蝕,也已斑斑駁駁無法辨讀了。在六扇斗廊處,還擺放著一座矮隔屏,其高度堪堪遮得住一個成年人站立時的視線,看其大小就是用于隔開正堂和斗廊。但是用材只是杉木,上面的浮雕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絳環(huán)板有三幅,左右為花鳥,是桃鵲鬧春和秋菊為壽,中間是鼎爐。下面大塊的版心也相應(yīng)分成三個部分,中間為芙蓉花簇?fù)碚咭粋€圓圈,其中有祥云夔龍組成的抽象鼎爐,這是象征如意據(jù)榮華;兩邊為飛翔的蝙蝠以及上下方勝銜接著一個方框,框中有雜八寶,有寶幢,寶鏡等。估計還有一座,立于廳左邊。其用途當(dāng)在于主婦可以置身于屏后,有限度地參與正堂中男主人的社會活動,但不拋頭露面。正座矮屏均為陽刻,雖然用材只是杉木板,線條均勻,底板平順,也殊為不易。據(jù)說原來還有一座十二扇的活動廳屏,非常精美,收藏專家估值數(shù)千萬元,由于太珍貴,主人擔(dān)心失盜藏起來了,只能顯示圖片,確實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當(dāng)然,這十二扇廳屏文字更值得欣賞: 這一組十二扇木雕屏風(fēng),一色鎏金;上部雕刻有花草蟲魚,中部雕刻著各種人物造型,下部鏤空,雕刻12個字,分別是“福祿壽禧,桃熟李豐,籌添捌佰”,字跡清晰可辨。這組堂屏,據(jù)說是老宅主人陳用坦60大壽時,祝壽人贈送的。整個屏風(fēng)融書法雕刻于一體,雕工精美,展開時金光閃閃,富麗華貴,令人嘆為觀止。 從文字看,也是充滿了美好的寓意。福祿壽三星,一般以三位一體的形象出現(xiàn):中間是賜福天官,手執(zhí)如意;右為祿星,作員外郎打扮,頭上插戴牡牡丹花,懷抱嬰兒;壽星在左,即南極仙翁,廣顏白須,執(zhí)杖棒桃,笑容可掬。三星分別象征著幸福、官祿、長壽。喜神就是人們所祈求的吉神,也稱吉祥神,能滿足人們各種喜慶的需要。尤其受世俗婚姻的歡迎。但她很少有具體的形象,是高度抽象的神。 桃熟,指的是蟠桃的傳說。西王母是中國西方昆侖山居住的仙女,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八日為瑤池的西王母圣誕?!巴跄改锬锏捏刺覉@有三千六百株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xì)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桃熟千秋,就成了祝壽的吉祥語了。 李豐,李子的形象是籽實累累,可以象征子孫興旺。 籌添八百,來歷是一個傳說,“曾經(jīng)有三個老人相遇,或問起年齡,其中一老說,海水變桑田時,我就放一個籌放在屋子里,至今已經(jīng)積滿十間屋子了?!焙髞恚盎I添”就成為祝壽的吉祥語了。捌佰,是說其數(shù)多也。 正堂上值得欣賞的還有燈梁和太師壁。 先說燈梁。與禮儀堂燈梁略似,紅漆打底,表面用金漆繪有祥云和蝙蝠,也是洪福齊天的意思,但色彩更鮮艷。六點多梁托卻是立體鏤空透雕雙麒麟戲彩球,彩球為多個金錢紋勾連而成,彩球上還有牡丹花盛開,金錢紋細(xì)致勻稱,連接自如,還扎著如意結(jié)飄帶,飄帶銜在雙麒麟口中,雙麒麟歡天喜地地跳躍,非常喜慶。
再看太師壁,可不得了!首先是兩邊屏柱上端有插把,為飛天的鳳凰,這對鳳凰,騰起于彩云之上,勁翅橫展,尾羽飄逸,口中銜著書卷,是鳳凰銜書的立體圓雕,僅僅抓住了鳳凰的主要外形特征,取像簡略,造型奇特大膽,左鳳右凰,相向?qū)σ晫ξ?,煞是好看。藝文類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離為鳳皇,銜書游文王之都,故武王受鳳書之紀(jì)。'本謂帝王受命的瑞應(yīng)。后亦以'鳳凰銜書'謂帝王使者持送詔書。這倒像是為屏柱間的金匾做了注腳。 屏柱之間、鳳凰之下懸掛著一面金匾。朱砂為底,邊框和字體全部髹金,金碧輝煌!內(nèi)容是: 上款:咸豐二年三月 禮部題請奉 旨[“旨”字據(jù)于匾之正中上部,環(huán)以雙龍搶珠雕飾] 正文:孝友[楷書大字] 下款:旌獎歲貢生 欽加八品銜陳上珍立 兩個匾托為滄海之上正面龍吐水的形象,代表著皇家的至高無上。 禮部,在封建社會里掌管文教禮儀以及部分對外事務(wù),主要負(fù)接待外賓、籌劃典禮、辦立學(xué)校、科舉考試等等,最高管理者是禮部尚書,禮部下轄禮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分掌禮樂、學(xué)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其地位超出如今的中宣部加教育部?!胺钪肌闭f明是皇帝的旨意,這是國家級表彰的“全國道德模范”。
陳上珍就是陳用坦,但《古靈陳埔族譜》載,陳用坦逝世于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而“咸豐二年”為1852年,是時陳用坦去世已經(jīng)將近二十年了,是其后代申報朝廷而獲得的。 陳用坦有什么事跡值得朝廷旌獎呢? 在民國版《永泰縣志》卷之五學(xué)校志“文廟”條目下,有一段記載是這樣的: 道光十年秋,知縣包干臣,邀邑紳陳元封等議重建[文廟]。...時,包干臣捐俸一千兩為之倡。合邑計共捐銀二萬三千余兩,內(nèi)捐六百兩者三家:陳上珍、張應(yīng)元、黃廷謙。...據(jù)當(dāng)時報告公牘,是役最出力者,為陳元封、謝丹詔、鄭汝霖、陳用坦、張在軾、陳宗貴。 卷之七祠祀志“三元祠”條目下記載:道光辛卯年,鄉(xiāng)先輩重修文廟,因撤舊材建三元祠于邑過溪山巔,祀宋三狀元,并建聯(lián)奎塔于旁。 參考該志卷之五學(xué)校志之“泮額”條目,“清朝以來,歲試:文學(xué)八名,武學(xué)八名。科試:文學(xué)八名。...迨咸豐以后,增加九名,...除撥府學(xué)一名外,共一十八名?!边@樣看來,重修文廟和修建三元祠、聯(lián)奎塔,對增強永泰縣的讀書氛圍和提高全縣的教育水平,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陳上珍在其中的奉獻(xiàn)當(dāng)然足以載入地方史冊。 金匾之下是神龕,龕屏四扇,均為多層次鏤空雕髹金,刻有“甘露寺招親”等三國演義故事,人物眾多,情節(jié)生動,刀工精湛,至今金光閃閃。其工藝水平更勝于十二扇廳屏??上П槐I賊盜去了右邊兩扇格心,留下一個大窟窿既刺眼又令人痛心! 金匾下有兩張祭祀桌,長的是正堂之下的,短的原本放在左邊花廳,均為杉木細(xì)作,盤長云紋不到頭,造型精美,髹以黑漆,十分大方。都是古物,怕失盜,移到此處一起讓新裝的監(jiān)控探頭保護(hù)。其中最精美的是大祭祀桌的前后腿之間的側(cè)板,為整木鏤空雕刻的云紋夔龍圖,數(shù)條長龍在祥云間翻騰起舞,頭尾相銜,充滿活力。
七、大通溝及橫厝、過雨樓。 從廳堂前橫衕出去、到大通溝前是縱向到底的風(fēng)火墻,風(fēng)火墻外先是長長的走廊,在此還連接著一道橫隔風(fēng)火墻,將大宅院分割成許多個單元,每個交界處均設(shè)有青磚砌就的門洞,安有硬木門,最大程度保證了防火安全和禮儀大防。走廊出去是大通溝,對岸是橫厝,也是雙間排,連接兩岸的有多處過雨樓,內(nèi)部交通既方便又客觀產(chǎn)生了迷宮效果,增強了對外防范能力。 八、右邊橫厝花廳 在橫厝,重點要欣賞的是前頭船屋構(gòu)成的花廳。通往花廳的通道曲里拐彎,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忽略。 先欣賞右邊花廳。是一處帶官房、六扇的、廊下兩廂為廊廡的小院子?;◤d不深,小巧玲瓏,有軒廊、有太師壁。軒廊是單檁弓箭軒,跨梁為圓梁,梁下的雀替為彎曲的竹節(jié)包護(hù)著盛開的牡丹花。廳前檐下有垂花柱,可惜柱頭被盜賊鋸走了。左右壁間上方為大塊方形實板浮雕大花瓶,一共兩幅,合著另一處花廳的兩幅,就是四季平安花。屏柱中間上方為不到頭卍字紋為底紋的陽刻楷書文字,其內(nèi)容是:朱文公格言:月到梧桐上,風(fēng)來楊柳邊。大丈夫不可無此襟懷: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大丈夫不可無此度量;淵深珠自媚,山韞玉含輝,大丈夫不可無此蘊藉;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大丈夫不可無此氣概。丙子敬録。 百度了一下,這不是朱文公格言,這是清代金纓《格言聯(lián)璧》和清代丁德?!渡倌赀M(jìn)德録》綜合而成的。原文還有幾句: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稀,大丈夫不可無此風(fēng)致;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大丈夫不可無此節(jié)操;兩儀常在手,萬化不關(guān)心,大丈夫不可無此作用。但不管是誰的名言、格言,其揭示的為人處世道理,至今還是可取的。
花廳的兩面山墻上為灰壁,在相對狹小的空間里相對稍明亮些。壁上也有許多畫押釘著,都是小小的各種花籃花瓶花卉?;ǘ湫螒B(tài)各異,非止一種。廳邊的官房、假六扇的門窗雖然破壞嚴(yán)重,但是許多上絳環(huán)板雕刻尚在,很值觀賞,是四季花果和另一種造型的琴棋書畫,線條深峻而流暢。最漂亮的是出廊柱前金柱的柱礎(chǔ):出廊柱的柱礎(chǔ)為青石打造的八角形束腰狀,每個面間隔雕刻著八仙法器和四季花卉以及琴棋書畫,花間或翔或駐,有綬帶鳥,有鷺鳥,有喜鵲,有錦雞等,均是深浮雕,如此雕工,殊為不易。金柱下的柱礎(chǔ)為圓鼓束腰形,柱面刻著多幅祈福祈祥的畫圖,有魚躍龍門,蝶戲牡丹,獅子戲球、老虎報恩、鼠咬天開等故事。 再看七級垂帶踏跺之下的小天井里的花架也不簡單。兩層青石板條作為架板不覺得如何寬大,而承托它們的青石大板架子,其外徑有一米見方,如此碩大的板材光材料就很難得。
天井前部有屏門,屏柱為四方體,其柱礎(chǔ)應(yīng)該是整個霞坂厝最精致的:青石束腰方形,柱面高浮雕,面向花廳的是健壯的奔馬,其他各面有書本、卷軸、蘭花、菊花、荷花、青竹等,花型舒展,搖曳多姿。最難得的是在底部束腰部分,有四根獨立的、周圍游離出礎(chǔ)體、但上下依然與礎(chǔ)體連在一起的竹節(jié),只有拇指粗細(xì),勁節(jié)挺拔,其雕刻的難度、精度、美度都令人嘆為觀止! 從這處邊門走出去,會有一次感受到確實很溫雅:面對遠(yuǎn)山,長青石板打造的壯碩石門框有一副篆字陰刻對聯(lián): 下榻擬邀名士酒,閉門時讀古人書。橫批“吾愛吾廬”。 上聯(lián)“下榻”指的是好客,且所好的是高雅的客人,而且是知音,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來了有好酒。下聯(lián)是講,要是沒有知心朋友上門,就閉門讀書,讀古人留傳下來的好書,得到一心靜閑適狀態(tài),不亦樂乎?這就是我的家,這樣的家才是最可愛的啊。 有這些精美的裝飾,這些曠達(dá)的文字,說明這里的空間當(dāng)初是一個多么文雅、多么雅致的存在!
九、后樓[樓后側(cè)]及后花臺,水井,后走廊, 當(dāng)然,參觀還遠(yuǎn)未結(jié)束,我們還要轉(zhuǎn)到后花園看看。沿著大通溝邊的長長的廊道,我們轉(zhuǎn)到正座的后走廊,一路穿過數(shù)道門戶,二層上的風(fēng)火墻四合成圍,狹窄的小天井空中可以看到多處屋頂?shù)凝埳嘌辔布共粫r昂起,馬頭墻脊頭對望,讓人見識了深深庭院之重疊,防火、禮防之嚴(yán)密。 轉(zhuǎn)到后走廊邊,透過有一道門洞,會見到此廊道之幽長和深邃。大約在左右八扇的位置,后溝中出現(xiàn)了兩口水井,井沿圈均為整石鑿空,左圓右方,主人說這是日井和月井,井泉清澈旺盛,寓意著財富生生不息,日夜長流。井邊各有一個洗盤,也是整石鑿成,和井沿一樣,其邊徑、直徑都在一米左右,據(jù)說其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洗衣,而是洗錢——主人日進(jìn)斗金,所收入的“硬通貨”來自千家萬戶,可能帶有污垢,要清洗了才能入庫。 在后溝對邊有幾處青石厚板插在石砌駁岸里形成“石梯”,踏著“石梯”踏跺、可以登上一米多高的后花園。目前只是空地一片,坡度和緩,最高處也只達(dá)正座的二層許。有零星幾顆李果樹和雜草,面積大約四五百平方米。假如種有奇花名木,做一下亭臺建筑小品,確實是一個漂亮的后花園,足以讓深居大院的女眷踏青,其視線得以越過屋脊領(lǐng)略到莊院對面錦屏山的美景,身心得以休憩和放松。而正座的后樓二層則設(shè)置了多處美人靠,那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嬌嬌女眷,也可以倚欄欣賞后花園里的花木,可以想象出她們的那種閑適和愜意。 如果留心觀察,還可以看到一層房間的底部用整齊的小方石撐起地栿,讓房間地板保持干燥。這個設(shè)置遍及整厝,足見主人對生活舒適度的追求和用心。
十、左邊橫厝花廳 在從左邊的大通溝邊往前,可以到達(dá)左邊花廳。與右邊花廳比較,軒廊、跨梁、窗牖絳環(huán)板的雕刻以及壁間畫押均與右花廳類似,其雕刻內(nèi)容似乎與其成套成組。燈梁及梁托也大體相同。 其不同之處在于檐廊前的垂花柱相對完整,是鏤空立體雕刻的人物形象,依稀是八仙賜福的形象。其次是太師壁上格心文字,底紋也是卍字不到頭斜紋格,版面嵌入豎排鏤空楷書“朱文公格言”,內(nèi)容是: 謙以處貴,樂以安貧,勤以積學(xué),靜以貞神, 敏以給用,直以存真,忠以事君,孝以養(yǎng)親, 寬以容眾,謹(jǐn)以修身,清以軌俗,誠以教民, 約以奉己,廣以施人,重以臨下,恭以待賓, 總之以道,貫之以仁,在家為子,在國為臣, 斯言必踐,盛德聿新,勒銘示警,永代書聲。 丙子敬錄 查有關(guān)書籍資料,這不是“朱文公格言”,而是宋代呂夷簡的《門銘》,也就是寫在進(jìn)出門戶大門上的銘文,也是一種家訓(xùn),清雍正皇帝未登基時,就經(jīng)常學(xué)習(xí),而且編入了他整理的《悅心集》。內(nèi)容基本相同,但詞序有所不同,是從“忠以事君”開頭的,從“誠以教民”后接“謙以處貴”及其余。這應(yīng)該就是官府與民間的著眼點不同而致;官家要將“忠君”放在首位,老百姓當(dāng)然更注重處世為人的原則,社會是“貴人”的社會,出去了一定要謙遜、謙虛、謙讓,對自己的境遇要能夠知足常樂,不要老不滿足。
這里的刻字有兩個字刻錯了,一是“貞”,原為“澄”,讀“deng”去聲,本寫作“澂”,將液體中的雜質(zhì)沉淀分離的意思。二是最后一個字“聲”,原作“紳”;“書紳”是“把要牢記的話寫在紳帶上”,“紳帶”是古代士大夫束腰之大帶子。而“書聲”就是讀書時發(fā)出的聲音,這里的銘文記住了,就像寫在腰帶上一樣,但怎么代替“讀書聲”呢?況且,整篇都是韻文,押的是十一真的韻,“聲”在八庚韻部,不相押。估計是粗通文墨的工匠所為。 第三處不同,則是令人傷感的了:出廊柱的柱礎(chǔ)雖然也是青石打造的八面體束腰狀,柱面卻沒有雕花。細(xì)詢主人才知道,這些柱礎(chǔ)被盜賊強行盜走了!現(xiàn)在的是后來新做替換的,卻再也難以求得以前功夫那么精深的工匠了?;蚧ú黄鸨惧X也為可知。 在廊墘,可以觀察到花廳與廊廡結(jié)合處的防濺墻為城樓狀,可惜與墻脊脊堵上的一樣,許多立體雕塑體態(tài)生動的人物竟然都缺少了頭顱!想來那應(yīng)該是荒唐歲月里荒唐人干的荒唐事! 廊下屏門、屏柱及柱礎(chǔ)也非常精美,與右邊相似,不再贅述。 傳說下坂厝建于建于乾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而與陳用坦相關(guān)的丙子年只能是1816年,這樣算來,下坂厝最少建造了29年[或者傳說雕刻用了24年是有來歷的]! 從這座花廳的橫衕往左,還可以見到又一重橫厝船屋,再過去又是一道花園式空地,不過現(xiàn)在成了菜園子,前方圍墻上也開有幾處小門,據(jù)說曾經(jīng)是本宅院的獨立書齋,但如今已失去這個功能了。
回到左花廳,下七級垂帶踏跺,出前門,還可以欣賞闊大的石門框上的篆字陰刻: 鶴倚云屏生瑞色,鳳臨霞坂展新翎。橫批“得少佳趣”。 鶴是高雅的長壽的飛禽,一般與青松翠柏的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是祥瑞的象征,也可以表達(dá)老一輩的精神狀態(tài);霞坂厝的對面就是郁郁蔥蔥的錦屏峰,歷史上松柏成林,遮天蔽日;而鳳,尤其是“展新翎”的鳳,則應(yīng)該是新生一代的形象,表達(dá)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霞坂,就是霞坂厝所處之田坂,面朝東方,每天太陽一升起,這里就沐浴著萬丈霞光,云蒸霞蔚,恰如有群鳳起舞。為人知足常樂,老而依然健旺,少而朝氣勃發(fā),此“趣”何止“少佳”耳? 霞坂自是得名于此種風(fēng)光,此地屬于東埔片村[自北而南是東坡村、霞坂村、蘆洋村,當(dāng)?shù)鼐用窕拘贞怾的中間,總地形地勢有“五鳳下洋”的五座山,還有與溪湖村為界的鶴形山。這副對聯(lián)應(yīng)該也隱含了這里的風(fēng)水形勢。因此,下坂村應(yīng)為霞坂村,下坂厝更應(yīng)該是霞坂厝!而今人貪圖書寫簡便,竟然將“霞坂”寫成“下坂”,一點美感都沒有,一點文化韻味都沒有,似乎比那些缺失、破損的雕刻和雕飾更讓人哭笑不得。
附錄: 陳用坦[古靈陳埔第二十世]的前代與后裔: 第七世:廣,重享三子,配黃氏,享壽60歲,辦理叅閩事務(wù),為三房支祖。 第八世:潤可,配魏氏,生五子:瑗、琰、球、瑛、珨[庠生] 第九世:瑛,潤可四子,生子誠。 第十世,誠,名實,瑛長子,配林氏,生子耿。 第十一世:耿,配林氏,生子默、獻(xiàn)、彬。 第十二世:默,耿長子,配余氏,生子:崗、岫。 第十三世:崗,默長子,配黎氏,生子:應(yīng)聘、應(yīng)科、應(yīng)宸。 第十四世:應(yīng)聘,名忠我,配楊氏,生子:一琦、一理、一璟。 第十五世:一璟,配黃氏,生子:公達(dá)、公造、公建。 第十六世:公建,名德表,配李氏,生子藍(lán)卿,周卿。 第十七世:藍(lán)卿,名青侯,配許氏,生子仲學(xué)、仲志。 第十八世:仲學(xué),名士稷,配鄭氏、吳氏,生子楚才、楚輝、楚明、楚化。 第十九世:楚輝,名文顯,配張氏,生子用朱、用寶、用白、用穆、用坦。 第廿世:用坦,名上珍,楚輝五子,貢生,捐修文廟,記錄2次,欽加八品,旌獎“孝友”。配鄭氏、楊氏、鄭氏,生子:永璞、永雅、永施、永桓、永利。生于乾隆廿三年[1758年]戌寅歲,終于道光十三年癸巳年[1833年],享壽76歲,一生勤儉,建成豪宅[建于乾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 第廿一世功名錄: 永璞,名宗祥,貢生,配楊氏、林氏,生子:鴻儀、鴻封、鴻沛、鴻泰、鴻渚。 永雅,名宗桂,貢生,捐修文廟,欽加八品,記錄二次,配鄭氏,生子五。 永施,名宗理,號恕夫,監(jiān)生,配魏氏,子一。 永桓,名宗魁,監(jiān)生,配侯氏,子四。 永利,諱安國,庠生,配林氏,子二。 第廿二世功名錄[十個]: 鴻儀,名鵬程,永璞長子,武監(jiān)生,加捐衛(wèi)千總。 鴻封,諱壽康,永璞次子,生員。 鴻沛,名煥波,永璞三子,監(jiān)生,配郭、林氏。 鴻泰,名家隆,永璞四子,號幼荊,貢生。 鴻渚,名家任,永璞五子,號于洲,貢生。 鴻祺,諱禧昌,永雅長子,生員,加捐訓(xùn)導(dǎo),配夏、汪、張、劉氏。 鴻嘉,名王樹,諱松齡,號挺新,永施子,監(jiān)生,配林、連氏。 鴻珪,諱煥彩,永桓長子,監(jiān)生。 鴻傳,名抵波,諱家松,永利長子,監(jiān)生,咨補直綠州州同。配林、王、吳氏。 鴻岑,名梅友,諱家柱,永利次子,監(jiān)生。 第廿三世還有一些人獲得初級功名[七個]: 師鉅,名紹勛,武庠;師盤,名紹裘,生員; 師衡,名子經(jīng),監(jiān)生;師璧,名鳴球,生員; 師敏,諱景揚,庠生;師達(dá),諱紹崇,貢生; 師璇,名紹梁,監(jiān)生。 近現(xiàn)代霞坂厝的人才也不斷涌現(xiàn),此間未做解讀。 圖片來源:張培奮、黃漢民、葉俊忠、鄭江晶、王少敏、何采云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