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胎蛋白主要是用于輔助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判斷肝癌的預后、監(jiān)測療效和腫瘤復發(fā)的腫瘤標志物,發(fā)現(xiàn)AFP升高>400ng/ml,合并慢性肝炎等肝病史,需要高度懷疑原發(fā)性肝癌可能。一些肝膽疾病如新生兒ABO溶血、肝內(nèi)膽管結石、急性肝炎、肝衰竭、肝硬化等也可有AFP的增高。如果僅僅是高于正常值,又低于300ng/ml,則首先需要排除活動性肝炎等疾病。因此,對甲胎蛋白的臨床意義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如果僅僅發(fā)現(xiàn)甲胎蛋白值輕度升高,其余進一步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病變,則需要定期復查甲胎蛋白值,觀察其升高幅度,避免早期病變的漏診。 疾病因素 原發(fā)性肝癌 肝癌的定性診斷臨床上目前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測定,并結合其他一些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以達到提高確診率的目的。AFP診斷肝癌的標準,國內(nèi)學者認為①AFP≥500ng/ml且持續(xù)4周,或AFP在200~500ng/ml持續(xù)8周者;②排除其他引起AFP增高的因素后。AFP、酶學等可對肝癌進行定性,B型超聲、肝動脈造影、CT、MRI和放射性核素等可以對肝癌作定位診斷。AFP與其他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互補診斷,尤其可提高陰性肝癌的診斷率。常用的聯(lián)合形式有:AFP+FT(鐵蛋白)、AFP+GGT-Ⅱ(γ-谷氨酰轉肽酶同工酶)、AFP+DCP(脫γ羧基凝血酶原)、AFP+GGT-Ⅱ+醛縮酶同工酶A(ACD-A)+巖藻糖苷酶(AFU)+AUP-l、AFP+ GGT-Ⅱ+α1- AT(α1-抗胰蛋白酶)、AFP+AFP異質體+GGT-Ⅱ+a1-AT、AFP+CEA+SF(血清鐵蛋白)+CA-50等。 病毒性肝炎 少數(shù)輕型肝炎病人可輕度暫時性增高,重型肝炎時AFP可明顯增高,甚至有高達500ng/ml或更高者。慢性活動性肝炎AFP可有輕至中等度升高,一般在50~300ng/ml。 新生兒肝炎:正常新生兒甲胎球蛋白陽性,出生后1個月后轉陰,定量法則仍在正常值以上。新生兒肝炎患兒至滿月時甲胎蛋白仍陽性,且可持續(xù)達5~6個月之久,可隨著病情的好轉而下降。 非腫瘤性疾病 一些肝膽疾病如新生兒ABO溶血、肝內(nèi)膽管結石、急性黃疸型肝炎、暴發(fā)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慢重肝、肝硬化等時也可有AFP增高。 非疾病因素 孕婦和新生兒可出現(xiàn)一過性升高,妊娠7-8個月孕婦血中AFP達到最高峰并穩(wěn)定下來,但是升高幅度往往低于400ng/ml,約在產(chǎn)后3周恢復正常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