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豫商頭羊洛水康百萬,自第六代康紹敬訖第十八代康庭蘭,打破富不過三定律,興盛四百多年,富裕十二代?!?/font>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十八萬畝。”康百萬家族,明清時期被譽為中國民間三大“活財神”之一,民國年間是中原三大巨富之一。被全國人民熟知,是在上個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它與四川劉文彩莊園和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為富不仁典范。    走進這座莊園,碑刻和朝廷賜匾告訴你,這個康百萬家族曾為朝廷解憂,組織團練對抗捻軍;為避八國聯(lián)軍之亂的慈禧雪中送炭奉銀一百萬兩;災荒年景賑災濟困,八十大壽焚券毀債;告誡子孫為人處事不要太過,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要“留余”;奉儒家思想,尊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家族子弟讀書出仕等。     康百萬莊園是康氏家族第六代康紹敬始建,第十二代康大勇于乾隆初年翻建、擴建定型。起初建于邙嶺山腰,后延至山頂,大門外的伊洛河是其貨運主渠道。這座依山就勢的莊園現(xiàn)存建筑早已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但也足夠驚駭參觀者。園區(qū)三大塊,由位于莊園東北景區(qū)大門入口,西行百米不到就是棧房區(qū)。復前行,過作坊區(qū)即是主宅區(qū)。出主宅區(qū),南行是南大院。南大院出來東北行,在遺址廣場觀碑苑,參觀結束。出景區(qū)大門,大門東北有民國年間的貞節(jié)牌坊一座,臨S314有碑樓兩座。內(nèi)有清碑刻兩通。    棧房區(qū)為康家順記、魁記、崇義德等商業(yè)活動區(qū)。只開順記一門,三大院落可自東向西順次參觀。    一座宅邸的匾額和楹聯(lián)既是裝飾又是主人品味與修養(yǎng)的外在顯示,又因為匾額的獲取多為彰表,而成為榮譽的展示。“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康百萬莊園內(nèi)像這樣的楹聯(lián)很多,你看得越多,越能觸摸到康百萬莊園的本真。
   ↓“友以義交情可久,財從道取利方長?!?/font>     ↓康家先賢館中的康家第十七代康建德,是康氏家族中唯一一位舉人。第十八代康子昭,參加過抗日義勇軍。↓“暗暗思量百計不如陰鷙好,明明檢點萬般惟有讀書高”。   ↓芝蘭室,康百萬處理商務起居休息室。室內(nèi)墻上條屏內(nèi)容為清代《商論》選摘。這樣的摘錄在棧房區(qū)的房間墻壁石刻中看到。   ↓“兩世孝節(jié);一念不邪方寸地中惟種德,萬緣歸正九重天上自生春。”  ↓主宅區(qū)     主宅區(qū)是康家主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座北朝南、自東向西由南大院和北大院組成。北大院一字排開共五個院落,南大院有兩個院落。   ↓《功垂桑梓碑》,原立于寨下大路邊,內(nèi)容為南陽知府顧嘉蘅賦詩歌頌康百萬組織團練對抗捻軍一事。   顧嘉蘅道光二十六年出任南陽知府,頗有政聲。一任就是連續(xù)五屆,近二十年。南陽人將他與“召父杜母”相提并論。他在南陽武侯祠留有一名聯(lián):“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振聾發(fā)聵,光耀古今。   康百萬主宅區(qū)大院入口處懸掛著眾多匾額,都是清代匾額,有官方賜匾和贈匾。只不過不是原匾,皆為現(xiàn)仿制品。
 
 
 
↓北大院五大院落最后的建筑是一排依山而建的窯樓。窯樓從外觀上看到是上下三層,供人居住只有下面。上面兩層均用木制棚板隔開,用來存放貨物。很獨特。  窯樓有一處場景再現(xiàn)的團練窯,此外還有2003年發(fā)現(xiàn)的藏身洞兼藏寶洞和藏寶窯。   ↓康家第十二代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稱“老院”,是中國典型的前堂后寢三進式四合院。 
↓ 由此進入康家主客廳     ↓“情深施濟;志欲光前惟是讀書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儉持家?!?/font>   ↓“留余;耜耕三省當思創(chuàng)業(yè)維艱,船行六河須防不世風浪。”   《留余》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清朝翰林牛暄撰寫。"留余"匾造型獨特,形似一面展開的上凹下凸型旗幟。上凹意為:上留余于天,對得起朝廷;下凸意為:下留余于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摘自康百萬莊園導游詞)    留耕道人《四留銘》云:“留有余,不盡之巧以給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后悔者。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余”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shù)語,并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 時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題。   牛瑄,康家女婿,清朝同治乙丑科(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金殿傳臚、翰林院修編。 
 ↓龍鳳呈祥葡萄藤,三百多年樹齡。 ↓民間三大“活財神”版畫。 ↓和拜月石案上的《石案銘》!   一個家族興衰跨越明清民國,四百多年,可謂古今罕見。在家族興衰史展室感受鼎盛時期的康家(見上圖)和康家的沒落(見下圖)。     1901年慈禧和光緒回北京路過鞏縣,康氏第十七代康鴻猷迎駕。并為兩宮建行宮一座,滿漢全席招待。
   ↓當年迎兩宮的盛況。
↓在碑苑看主宅區(qū)(下圖左)和作坊區(qū)(下圖右)  ↓碑苑中的石構件。只有一對兒門神保存完好。   ↓碑苑中的清代碑刻。  ↓南大院    南大院是當年康家接待達官貴人的場所,
也是康家傳承家學、教育子弟的地方。   這里的匾額楹聯(lián)處處顯示著主人治家的精妙以及財富傳承的奧秘。   ↓“詩禮傳家長臨那唐詩晉字,篤誠處事廣種些福地善田;品味世間情有關生計貨殖傳???,掛懷天下事無益蒼黎甕罐書不讀;百家學說萬卷經(jīng)書薪火相傳遺后代,莊迓族親園迎仕宦川流不息待高朋?!?/font>     ↓“家訓館;深院新輝因大地春深似海,迭函善卷看中原墨積如山。”   ↑“康家書屋山;一拳水一勺一角能縮能伸常定秀,魚自樂鳥自鳴花自香亦觴亦詠亦陶然。”   “人生在世聚散如燈光,燈明滿室溫;燈滅一室涼。賢者忍凋謝,此道不可長?!惫饩w年間經(jīng)歷了沉船之痛的康家已走向衰敗,康百萬莊園第十七代康鴻猷作此人生感慨,魚不禁想這是在他迎兩宮之前發(fā)的感慨還是其后的慨嘆呢?此言背后的張力如同秦可卿托夢于王熙鳳時的肺腑之言。再思忖“觀盡古今少感慨,化將靜噪永虛無”,頓時徹悟。    ↓經(jīng)腴史華樓,學堂藏書樓也是教書和康百萬家族子弟讀書場所。   ↑“依墨繞書林求知求學求教,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題?!?/font>    莊園北入口,也是棧房區(qū)前面,是有座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建的貞節(jié)牌坊。牌坊是物,立牌坊是為了旌表,都民國時期了,康家人還立貞節(jié)牌坊,其中之深意不僅僅對皇恩的念念不忘!      ↓在G314看康百萬莊園。   ↓臨G314有兩座精美碑樓。   ↓南亭內(nèi)豎咸豐二年(1852年)的賑災碑。   ↓北亭內(nèi)豎咸豐十年(1860年)的《誥授碑》。   歡迎來訪,順致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