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呢?在17年教學生涯的摸索中,我總結(jié)出以下幾條轉(zhuǎn)化策略。 一、尊重了解學困生,運用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在因素:如,家庭因素、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二是內(nèi)在因素:包括心理障礙、學習能力的因素。只有了解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學困生一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或應付了事;考試成績不理想。如果作為教師只看到學生不能完成作業(yè)或成績不理想就予以否定,這將大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嚴重的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幫助學困生得到進步,就不能因為他成績不理想而歧視他,相反,而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要主動與他們進行感情交流,對他們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資”,針對學困生沒有自信,可以降低作業(yè)難度,讓其掌握最基本的字詞,在考察時,有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增強自信。在課堂上我們也應該尋找有利的時機,對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也要給予指導,給予針對性的評語,鼓勵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將批評轉(zhuǎn)化成鼓勵的語言,這樣更能有效幫助學困生擺脫困境。 二、調(diào)整課堂結(jié)構(gòu),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傾聽、思考習慣,增強學困生課堂專注力。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盡量少講,將知識點進行濃縮,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練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從學困生的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并能夠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給予指導和幫助。課上對學困生要多關注,多提問,多激勵。讓學困生有準備地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同時注重學困生的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當作“聽”的旁觀者,而是要變成“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還要邊寫邊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地整理記憶。 三、深挖教材,強化訓練,多聽寫、勤檢查,扎扎實實打好學困生基礎。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從最基礎的字詞默寫等入手,耐心輔導其多寫多記多檢查。作業(yè)、背誦、改錯的檢查落實到位,在此基礎上每周用兩節(jié)課對學困生基礎知識情況進行多聽寫、再檢查,同時糾錯要及時,落實到個別同學,夯實學困生基礎。 然后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要進行這些方面的訓練,要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認真、踏實、仔細地去讀去寫,絕非一日之功。這既是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又是對學困生堅強意志的訓練。教師可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等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自己讀書,并養(yǎng)成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引導學困生在閱讀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這樣,既可增強他們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又可激發(fā)他們不斷進取的求知欲。教師要講清語文學習的積累與實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明白學習語文需要堅韌性,培養(yǎng)孩子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們不要因一次考試的失敗而氣餒,要腳踏實地地積累詞句,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精心設計作業(yè)、分層次進行教學和作業(yè)布置,切切實實做到因材施教。 作業(yè)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語文學困生學習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一般都不會自覺完成作業(yè),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yè)?!熬脑O計作業(yè)”中的“精心設計”指的是對作業(yè)的“難度”和“量”的控制。對于學困生而言,布置作業(yè)時,應以課本為主,每堂課能夠做好基礎練習就夠了,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題量要適中,在作業(yè)中還要注意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答題規(guī)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同時要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yè)。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yè),對作業(yè)做得較好或作業(yè)有所進步的,要給予表揚鼓勵,并趁此時借機給學生適當“加餐”。 五、面批面改,手把手教,記錄跟蹤,讓學困生牢固掌握知識點和答題方法。 老師利用空閑時間進行一對一進行輔導。每堂課的鞏固練習時間,規(guī)定學困生完成作業(yè)后可直接交給老師面批,老師當面批改,有錯及時指出,及時改正,改對后可給滿分。每次在檢查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學困生出現(xiàn)的問題,要加以整理、記錄、分析,采取對應措施,解決問題,從而取得良好效果。 六、充分發(fā)動優(yōu)生、同桌的帶動作用,結(jié)成小師徒,共同成長,形成濃厚的幫扶氛圍。 開展同學間的幫扶活動,以優(yōu)幫困,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使“一幫一”活動卓有成效,在組織任務落實的前提下,每周進行一次幫扶評議,典型事例在全班加以表揚,每當被幫教的學生取得成績時,表揚中也少不了幫助的學生。為了避免學困生因惰性畏難而不動,學習熱情沒有持久力,還可以發(fā)動同桌,進行有效監(jiān)督。 七、加強家校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制定階段目標,形成強大合力促進學困生不斷進步。 要成功轉(zhuǎn)化學困生,除了依靠教師的力量外,還應爭取家長的配合,因為對于知識的第一遍鞏固以及對新知識的預學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家長是否嚴格督促。尤其針對學困生的“懶”,更要多與家長溝通,共同克服,共同制定階段目標。 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出現(xiàn)反復,這是正常的事情,不能認為是教育的失敗。作為教育者絕不能喪失信心,更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持之以恒,打好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持久戰(zhàn)。相信只要老師不放棄,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可能,他就有被認可的機會,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我們努力了,付出心血了,然后靜靜地等待花開的聲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