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東晉時期王家卻是最鼎盛的時期,兩晉之間的世家興廢,主要看該家族的渡江時間。渡江越早,越容易得勢。 東晉是最終形成門閥的時期,主導(dǎo)朝政的是依次是:瑯琊王氏(王導(dǎo)、王敦)、潁川庾氏(庾亮、庾冰兄弟)、龍亢桓氏(桓溫)、陳郡謝氏(謝安)——這四個家族都曾在一段時間內(nèi)代理過皇權(quán),這是此前任何世家大戶沒有到達(dá)過的巔峰,也是此后任何世家大戶不可能再有的機(jī)會。 太原王氏(王述王坦之父子)在東晉依然顯赫,只是不及上述四家,但是像河?xùn)|裴氏、泰山羊氏,潁川荀氏等,因為沒有渡江,就在東晉沉寂了。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沒有渡江、留在中原故居的世家大戶,比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雖然失去了在東晉南朝聲名顯赫的機(jī)會,但是等十六國的紛擾平息之后,北魏入主中原,他們跟新的統(tǒng)治者合作,重新樹立起歷史地位。 而東晉的世家大戶進(jìn)入南朝之后,雖然社會地位依然顯赫,但手中權(quán)力已經(jīng)大打折扣。南朝劉宋、齊、梁的皇帝都來源于北府兵,這是社會地位很低的階段。 他們對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是羨慕忌妒恨,仰望其雍容,信任則沒有的,所以把這些世家子弟當(dāng)吉祥物養(yǎng)著。至了南朝陳,皇帝是江南土著,對于世家子弟更是沒有好感。 不過隋唐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瑯琊王氏家族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雖然瑯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為王方慶、王睿、王與、王摶,這幾個要是與兩晉南北朝的瑯琊王氏家族相對比,真是滄海一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