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這是源遠流長的習俗。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孩子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估計有的孩子的壓歲錢會高達幾千元甚至上萬吧? 當然,不正常的壓歲錢不算,你懂的。 如何對待孩子的壓歲錢,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方式一:把孩子所有的壓歲錢全盤沒收,收歸家(庭金)庫。 方式二:給孩子留下一部分,其他剩余的家長收回。至于比例嗎,要看壓歲錢的數(shù)額和家長的心情了。 方式三:放任自流,家長不管,頂多囑咐一句:不要亂花錢啊。 方式四:家長替孩子保存,或者開個銀行戶頭,給孩子攢著。 那么,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呢? 當然有,否則,這篇文章就沒有寫的必要了。 咱先不說到底哪種方式更好,先來確定一個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無處不在,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壓歲錢,同樣是一個教育的重要機會(這里一般指的是小學高年級和上中學的孩子)。 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機會,來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 既然是孩子的壓歲錢,那所有權(quán)就應該是孩子所有,否則,會讓孩子覺得大人虛偽,“明明是給我的錢,為什么家長要收回呢?” 所以,家長不能武斷地全部沒收孩子的壓歲錢,更不能代替孩子使用這個壓歲錢。這是對孩子起碼的尊重,尊重孩子的財產(chǎn)權(quán),會讓孩子增強自身的價值感,而價值感會讓孩子產(chǎn)生責任感。 但是,屬于孩子的壓歲錢,并不意味著家長不能提出使用壓歲錢的建議,當然,這個建議必須是合情合理,并且要讓孩子明白,你的建議是基于什么道理提出來的。 家長該對孩子提出什么建議呢?下面就是我重點想說的內(nèi)容。 第一,家長要告訴孩子,我們家的工資獎金等收入是如何安排的。 一般來說,家庭收入會分為兩部分,有一部分是儲蓄,用來買房、買車、看病等大額支出;另一部分是用來作為臨時性的日常支出。 那么,孩子的壓歲錢,是不是也應該分為兩部分呢? 一部分用來買自己需要的大件,比如貴重的玩具、一輛心儀自行車、平板電腦、手機(最好先別買)等等。 另一部分用來買自己日常學習、運動、娛樂用品和解饞的零食等等。 這兩部分的比例,家長也要引導孩子自己去規(guī)劃一下,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用心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估計他內(nèi)心就有了關(guān)于理財?shù)某醪嚼砟?。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孩子規(guī)劃未來生活的機會。 第二,孩子的壓歲錢不能只分為兩部分,一個有格局有境界的家長,還會讓孩子把壓歲錢再拿出一部分,作為“公益基金”。 對,就是公益基金。孩子的公益基金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為了幫助家庭或者親友,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七大姑八大姨,一旦急需錢的話,孩子也可以出一份力(錢)。雖然可能杯水車薪,微不足道,卻是讓孩子表達自己對親人關(guān)愛的具體表現(xiàn),這個很有必要。 第二個層次,就是真正的做社會公益,比如學校為災區(qū)捐款,救助困難學生等等。總之,是用來幫助他人的資金。 所以,現(xiàn)在看來,孩子的壓歲錢就分成了三部分: 儲蓄——零花——公益。可以分別放在三個盒子里,明確標明錢的用處。 尤其是第三部分,這對培養(yǎng)孩子良好品質(zhì)非常必要。如果家長認為這第三部分可有可無,那我只能說很遺憾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對孩子未來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當然,可能一時看不到重要在哪里,但是,一個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孩子,將來發(fā)展絕對差不了。至于為什么我這樣說,篇幅所限不再啰嗦,其實明白人不用我解釋。 還有,在引導孩子使用壓歲錢時,要讓孩子想明白兩個詞的區(qū)別。 哪兩個詞呢? 一個是“想要”,另一個詞是“需要”。 也就是說,當孩子要動用自己壓歲錢購物時,要讓他想明白,這個東西是自己想要的,還是自己確實需要的。 其實就是讓孩子想清楚,購買物品,有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區(qū)別。比如,上學距離較遠需要騎車去,那么自行車就是需要的必需品。如果買一雙高檔球鞋和同學攀比,那就是“想要”的奢侈品。 讓孩子明白,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想要”的奢侈品買的太多,必須要買的必需品可能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了。讓孩子在使用壓歲錢的過程中學會延遲滿足,學會自律。 這些道理都要給孩子講明白,可以開展一次家庭討論,讓孩子充分發(fā)表意見。給孩子自主權(quán)的同時,也給他責任感——合理慎重使用壓歲錢的責任。 總之,大人給孩子壓歲錢,應該實現(xiàn)讓孩子成長的目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