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至魏晉之際,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也是甘肅地區(qū)出現(xiàn)著名書家較多的時代。 除草圣張芝和亞圣張昶,章草大家過索靖外,梁鵠的八分書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梁鵠,字孟皇,東漢安定烏氏人。舉孝廉為郎,漢帝時擔任選部尚書.后任涼州的刺史,后尉劉表,歸于曹操署軍假司馬。 梁鵠自幼喜好書法,但苦于尋覓不到可供學習的善本和老師。當時有一位大書法家?guī)熞斯?,最善八分書。其書“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驎r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灑直,計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焚其粄,梁鵠乃益為粄,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粄。”(見衛(wèi)恒《四體書勢》)梁鵠采用“竊”粄的辦法,搜求到師宜官墨跡,勤學苦練,終于成了著名的書法家。相傳梁鵠的書法十分受魏武帝曹操的喜愛,他常常將其書法懸掛于帳中或者是將其掛在墻壁上進行欣賞,認為梁鵲的書法勝過師宜官。同時魏宮殿的很多題署都是由梁鵠進行書寫的。關于這點,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記載:“梁鵠書如太祖忘寢,觀之喪目。”可見其對于梁鵠書法的喜愛程度之深。古代人們習慣將書法作品進行品級的劃分,唐代李嗣真在《書后品》將梁鵠的書法列為上之中品,并且評價說梁鵠的書法雅勁于韋誕和蔡邕。韋續(xù)在《墨蘞.九品書人論》將梁鵠八分書列為上之上品。張懷罐在《書斷》卷中將梁鵠的書法列為妙品。晉代衛(wèi)恒在《四體書勢》中對于梁鵠的書法進行評價,他說“梁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得(王)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由此可見梁鵠的作品在歷代書法家的眼中還是非常優(yōu)秀的。 藝術|文化|品牌|視覺|分享 @畫家的朋友圈2021 |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臨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