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是一種很有名的中藥,目前在我國很多要藥材店里面都有它的分布。人們一般把茯苓制作成茯苓塊或者茯苓粉了食用,其功效很高。生活中還有一種叫做茯神的東西,和茯苓的名字很類似,所以常常有人將它們分不清。
茯神與茯苓的區(qū)別是什么 1、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功能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適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諸證如脾虛食少、便溏帶下,以及心脾兩虛見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 2、茯神:呈方塊,為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既“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性味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而茯神則入心之用多,有寧心安神之功,專用于心神不安、健忘、驚悸、失眠等證。用量為6——9克。茯神也有利小便的作用,只是弱于茯苓皮而已。
茯苓的功效 1、治水濕內停所致水腫、小便不利:茯苓、豬苓、白術各9g,澤瀉15g,桂枝6g。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米湯)和服方寸匕(6g),每日服3次。(《傷寒論》五苓散) 2、治痰飲內停之咳嗽氣促:茯苓12g,桂枝9g,白術、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服。(《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3、治飲停于胃而心下痞滿、惡心嘔吐:半夏15g,生姜10g,茯苓12g。水煎,分3次溫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4、治脾虛濕盛之泄瀉:黨參、茯苓、白術、山藥各15g,白扁豆12g,薏苡仁、蓮子肉、炙甘草各9g,砂仁、桔梗各6g。上為細末,每服6g,大棗湯調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散)
茯神的功效 1、療風眩,風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yǎng)精神。 2、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 3、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人參(去蘆頭)、茯神(去木)、黃耆(蜜炙)、熟干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酸棗仁(去皮,炒)、朱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4、治虛勞煩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參各50克,酸棗仁(炒,去皮,別研)250克。上三味粗搗篩。每服15克,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二夜一。 5、治心神不定,恍惚不樂:茯神100克(去皮),沉香25克。并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參湯下。
茯神和茯苓的禁忌 茯神: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腎虛的人群了,由于茯神有助于精子的形成排出,會使身體更加虛弱;之后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容易過敏的人群了,如果我們食用茯神出現(xiàn)過敏反應者應及時停止服用,及時行醫(yī);最后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孕婦了。孕婦要在醫(yī)生的囑托下服用,否則擅自服用茯神就容易出現(xiàn)不適。
茯苓: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茯苓,因為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控制淀粉的攝入,每天攝入淀粉不能夠超過五兩主食,而茯苓的淀粉含量非常的高,自然糖尿病人是最好不要吃了。
茯苓和茯神其實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從外觀上就很好區(qū)分。兩者在食用功效和禁忌上面都有所不同,以后可千萬不要將它們弄混淆了。如果實在不清楚,可以問問醫(yī)生,聽聽醫(yī)生的建議。 本文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或網(wǎng)友轉載),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